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的胜利与美国的衰落》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9-30 05:32:00

责编:群硕系统

事实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是凯恩斯与哈耶克论战的现实版。

银华基金/文

在世界战后经济重建中,凯恩斯主义成为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主导。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面临着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三大严重问题。尼克松就任之初,为解决经济滞胀问题对原有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哈耶克的保守主义经济学派重新占据主流。事实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是凯恩斯与哈耶克论战的现实版。

杰夫·马德里克曾任《纽约时报》的经济专栏作家,他撰写的《政府与市场的博弈——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的胜利与美国的衰落》生动地讲述了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经济政策上的转型过程。从早期的商业精英们如何与政府规则进行不懈抗争,通过不断创新摆脱政府的过度监管;到后来,政府力量被削弱,人民对政府态度实现转变;乃至后期,政府不再是决定市场的砝码,金融业成为领导行业,华尔街巨头的贪婪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本书反映了40年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现状的变更过程。

本书由19位代表性人物的故事组成,这些看似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人物和故事实际上都遵循着同样一条主线:政府的削弱以及金融行业的壮大。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题为变革,讲述了这些政界、学界精英们如何抵抗政府干预并斗争。例如保守派的忠实信徒刘易斯·尤勒,一生与政府干预作斗争,推崇降低个人所得税率。

在名为“新守卫”的第二部分中,出场人物以金融界人士为主,例如最有争议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其掌管美联储长达近20年,持续维持低利率环境助推了通胀,并放任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疯狂扩张。

作者对书中前后两部分的人物有着明显的好恶:沃尔顿·里斯顿重视产品和业务创新,他发明了可转让存单和探索海外市场推出欧洲美元,将花旗银行发展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而在第二部分中出场的继任者桑迪·韦尔,则是通过疯狂的并购扩张业务范围,使得花旗集团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而这种忽视“尾部风险”、追求短期利润的方式也为花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花旗几乎卷入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年每一场大型的欺诈案中,这种损失不限于花期集团本身,也造成了整个金融界的震荡。

政府和市场,是一对奇特的反身性组合,理想的状态是在政府和市场的角色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最终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而如何寻求这种平衡,为后来的社会创造更多的“奇迹”而不是种下更多“毁灭的种子”,正是所有政府和市场参与者都应思考的问题。本书无疑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