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昭陵碑林名碑知多少—兼论昭陵碑石的价值

一财网 2013-11-07 23:31:00

责编:群硕系统

昭陵碑林是一座以“以人为本”为主题的专题碑林。

提起碑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现有碑石1万余件,荟萃了各代名家手笔,收藏汉魏及唐代著名书法家的碑石最集中的西安碑林。

昭陵碑林是一座以“以人为本”为主题的专题碑林。是以与唐太宗、昭陵、昭陵六骏有关的石刻为陈列对象,主要是以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墓志铭、墓前所立的墓碑为主。以及宋代的《昭陵图碑》、《昭陵六骏碑》;明代的《唐太宗像碑》;清代的《防护昭陵碑》等为辅;跨越五个朝代,上限为贞观十一年(公元637)下限为清乾隆。它既是唐代知名人士(墓主)文学化、艺术化了的石质档案,又是唐代撰文家作品以书法家的手笔艺术的展现,真是美仑美奂,妙不可言。它既是初唐书法名家、撰文大家作品荟萃之所, 又是初唐史独特的“文献”—记录初唐(贞观十年至开元二十九年,历时106年)名将良相、皇亲国戚个人史、家族史、国家重大事件的石质档案馆。

昭陵碑石中的墓碑最高的是李勣碑,高6.5、宽1.82、厚0.56米;最矮的是张阿难碑高2.1、宽0.81、厚0.27米。碑首除魏征碑为蟠桃纹饰外,均作六螭下垂。碑额多为篆书,唯有兰陵公主碑为楷书,裴艺碑额为楷书中含隶意,唐俭碑额为隶书,褚亮碑为篆中含隶意。碑文多为楷书,唯有李勣碑为行草书,李承乾碑为篆书,褚亮、周护碑、乙速孤行俨碑为隶书。另有,孔颖达碑座榫卯左右两侧被压、被埋没了1228年的40个试刀的唐代工匠留下的刻字,真(28字)、草、篆均有,更是难得一见,乃原汁原味的唐人真迹、唐人风采。

墓志中最大的是尉迟敬德墓志,边长119、厚23厘米;最小的是七品亡尼墓志,边长31、厚8.5厘米。墓志盖多为篆书,有阳文、阴文、双钩篆,唯有尉迟敬德墓志为飞白书。志文多为楷书,唯有越王李贞墓志为隶书。

这些初唐碑碣,书法结构谨严,有隋书一些风格;所有字迹,亦都为书法家的真迹。诸碑书法最突出的如:《李靖碑》王知敬书,笔力韶秀,恭整有力;《虞恭公温彦博碑》欧阳询书,较以前写的《皇甫诞碑》开朗,较《九成宫醴泉铭》谨严,笔力遒劲;《房玄龄碑》,褚遂良书,书法秀逸柔婉,较雁塔《圣教序》笔力丰满,保持了始终如一的独特风格。其余如兰陵公主碑、段志玄碑、马周碑、唐俭碑……等碑,均作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初唐各书法家的风韵特点。

昭陵现存碑石,汇当时书法之萃。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李玄植书的的《李孟常碑》,恭整挺拔;姜晞书《姜遐碑》,秀婉绰约;王行满书的《周护碑》,古朴劲遒;还有未留书者姓名的《吴广碑》,书法严谨,丰腴敦厚;《豆卢仁业碑》书法洒脱流畅,锋芒毕露,也都各有独特的风格。《唐俭碑》、《唐嘉会碑》虽然为数不多,也代表了盛唐艺术风格。从这些碑石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从瘦硬向肥厚发展的过程。李世民父子崇尚王羲之行草书,也都曾在昭陵碑中留下作品。李世民创始用行草书碑,他所书的魏征碑已看不到字迹,而李治行草书的李勣碑有秀逸洒脱的风趣。再如尉迟敬德墓志盖飞白书:“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25字,是极罕见的。孔颖达碑座上的刻字,反映了唐代镌碑刻字匠工们具有的书法水平,是少见难得的唐代下层人的书法作品,又是研究书法艺术至为宝贵的资料。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