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阿凡达》的观众是失落的。当你摘下红蓝眼镜,回到嘈杂的现实世界时,或许会一时半会缓不过劲来。《阿凡达》的宣传口号是:“An All New World Awaits。”(一个全新的世界等着你),但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没告诉你,从这场梦里恍然醒来时,感觉是如此依依不舍。
56岁的卡梅隆,号称用“5亿美元、14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名叫“阿凡达”的梦。事实上,这是一个被夸大的数字。卡梅隆自己说,真正用于电影的时间只有4年,其余时间都是在等待3D技术的成熟。而所谓的5亿美元投资,有1.5亿美元被用于宣传营销。
无论如何,这位以“疯狂烧钱”而恶名昭著的导演,用一部里程碑式的《阿凡达》,燃烧起全球影迷的视网膜激情。
《阿凡达》的剧情很简单。2154年(导演似乎隐藏了一个玩笑,这一年恰是他本人诞辰200周年),当地球资源被掠夺一空,人类将目光转向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科学家们将人类与当地人的DNA相结合,克隆出身高3米、蓝皮肤的“阿凡达”,准备以教化、谈判与武力的方式逐步攻陷征服纳美人,掠取“潘多拉”的稀有矿藏。
接受这项任务的杰克,是一名瘫痪的、爱国的退伍军人,最终,他成了“阿凡达”计划的叛徒与异类——这是卡梅隆15年前就构思好的、并不新颖的情节。科幻迷们甚至会觉得这有些陈词滥调。但卡梅隆的本领在于,再陈词滥调的话题,在他镜头下都会变成你前所未见的奇幻之旅。当年,他用“穷小子爱上富家女”的俗套故事融入《泰坦尼克号》的历史悲剧,成就影史奇迹。这一次,他用158分钟绚烂的镜头让你全程瞠目结舌,跟随他的价值观,并臣服于他所虚构的逼真世界。
在IMAX精密而巨大的幕布上,美丽的“潘多拉”星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细节挑战你的视网膜神经纤维。羽毛般轻柔的荧光树枝、壮观刺激的天空翱翔、漂浮空中的哈里路亚巨峰、混合着狰狞与华美的各类异兽……当你戴上红蓝眼镜,这些完全靠想象制造出来的影像,成为距离你咫尺的磅礴实景。你甚至能在每一帧画面上看清纳美人蓝皮肤上的花纹与荧光,看到火红妖艳的空中飞兽从头顶呼啸而过,看到六条腿的闪电兽咆哮起来尖锐的獠牙与唾液。
任何一个转瞬即逝的镜头中,都蕴含着丰富到极致的细节,让你不得不贪婪地调动一切能量聚精会神。随着杰克的视频日记,你听着、看着、闻着这颗星球的气息,爱上这颗星球的森林与纳美人,最终跟杰克一起融入其中,成为“潘多拉”星球的一员。当你与纳美人站在一起为家园而战,将人类视为恶狠狠的外来入侵者时,事实上,并非只是那些特效画面在起作用。“像纳美人一样敬重生态自然”的观念,已经潜移默化感染到你,这似乎比以闹剧收场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能影响到每一位平凡个体。
“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思考,如何把大自然变得更好。”卡梅隆这样说。这种简单直白的观念,在一些人看来有些道貌岸然,却始终是卡梅隆的电影所坚持的。他曾用《终结者》让人们反思,人类能否避免因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而造成的灾难;他也曾用《泰坦尼克号》警示世人,自高自大的人类文明在自然面前是如此脆弱与不堪一击。
“一切都被颠倒了,仿佛那里才是真实的世界,这里才是梦。”在电影里,男主角杰克的这句台词,暗示着他对自己身处两个世界的矛盾。他不愿醒来,不愿回到被贪婪、喧嚣、欲望所包裹的高度发达的工业世界。他也确实如了愿,留在美丽纯净善良的“潘多拉”星球,成为真正的纳美人。
这部简单好看的电影,实现了一些人的童年梦想,唤起了一些人沉寂已久的激情,也打开了一扇3D特效技术的大门。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在《阿凡达》诞生的年代去IMAX看一场电影,是极具纪念价值的——这恰是20世纪福克斯的营销策略,他们花费了历史上最大的投资,无非就是要做好这桩稳赚不赔的买卖。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向影迷宣扬,要看《阿凡达》,非3D与IMAX不能满足。而影迷之间免费的口碑力量,势必自动将《阿凡达》的盗版碟市场击碎。
“我希望《阿凡达》的上映,能让观众回归影院。”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中国之行中说的这个期望,转眼即成声势浩大的现实——在IMAX影院门口,上百人次排起拥挤长龙;在网络上,关于如何购票、如何看片的攻略被广泛转帖;在媒体上,“一票难求堪比春运”成为上映盛况的写照。
不进影院,你很难理解这种沸腾的由来;走出影院,你或许会激动地、心甘情愿地成为它的宣传机器。正是这种好奇、期待、瞩目与口碑的交织推动,全球影迷共同创造了《阿凡达》的票房奇迹。目前,该片上映20多天,全球票房达10.2亿美元,名列影史第四名(第一名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创下的18亿美元票房)。
《阿凡达》在票房上完全可以笑傲群雄,悬念只在于是否会刷新卡梅隆自己的纪录。但关于奥斯卡奖,卡梅隆可能就没那么自信了。当年《泰坦尼克号》一举拿下11项大奖的奇迹,在今年很难重现。《阿凡达》遭遇的强劲对手是一部反战题材电影《拆弹部队》,有意思的是,《拆弹部队》的导演正是卡梅隆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