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哥特风,黑暗之魅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2-05 17:22:00

责编:群硕系统

哥特风的典型造型是苍白肌肤,红棕色的眼影,幽灵般的鬼魅气质,而服装还仅仅局限在黑色丧服上,之后这单调黑经过历届的服装设计者之手,不断幻化出各种姿态,成为了当年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t)老人家所形容的,一片“这不是一种黑,那是许多种黑”的气象。

 《暮光之城》再度来袭,类似题材的美剧《吸血鬼日记》也正在热播中,世俗眼中所不容的人鬼之恋在唯美的画面里显得更加浪漫浓烈,这特别的黑暗之魅不同于平庸陈腐的日常生活,因而显得格外的让人神往,不过比起这样的吸血鬼爱情带给现实生活中的人更切实影响的,则是故事里面有着暗夜气质的浪漫主义哥特风。

  哥特风的前世今生

  要追溯起哥特风最早期的吸血鬼风貌,那还是在十八世纪的画作里,之后被酒吧的表演者带动,当时哥特风的典型造型是苍白肌肤,红棕色的眼影,幽灵般的鬼魅气质,而服装还仅仅局限在黑色丧服上,之后这单调黑经过历届的服装设计者之手,不断幻化出各种姿态,成为了当年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t)老人家所形容的,一片“这不是一种黑,那是许多种黑”的气象。

  这哥特的魅力也渐渐包容进了血腥、阴冷、阳刚、浪漫等各种气质,黑色的主题之下,哥特族们以黑长发、苍白皮肤、黑色烟熏眼妆、黑色指甲、紧身黑衣、黑网眼丝袜、皮靴和大量宗教图腾式的银饰等等构建了一个闪烁神秘色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因为善与恶的模棱两可显得格外吸引人,而这样的无所禁忌对时尚人而言,又正好为设计带来了更开阔的思维空间。

  历数被哥特风影响的现代服装设计师,里面包括了Alexander McQueen、Ann Demeulemeester、Comme des Garcons、Karl Lagerfeld、John Galliano、Jean Paul Gaultier、Hussein Chalayan、Christian Lacroix、Gareth Pugh、Riccardo Tisci、Thierry Mugler、Yohji Yamamoto等名家,他们在不同时期都曾推出不同风格的哥特设计,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旧式学院哥特、维多利亚风、朋克风……甚至精致唯美的日式哥特,在这些风潮转变里,哥特不单是一种时尚风格,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而进入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

  未来式哥特无界限

  珠宝首饰设计新人Delfina Delettrez Fendi最新的秋冬系列里,有一款骨骼手状哥特风强烈的项链设计最近很为人关注,这位出道时间不长的意大利少女正是Fendi的第四代传人,高中开始就在Chanel Haute Couture工坊实习,作品面世后一贯以哥特风见长,其风格的强烈犀利,或许也正是时尚界新人类的共同作风之一。

  服装界后辈如Gareth Pugh,作为“大胆无畏”的英伦派代表也正是前卫哥特风的疯狂追随者,他的2010春夏系列的作品虽然比以往显得具备了更多实用性,却仍然是风格强烈的黑色阴郁主题,十分沉重诡异。相比起来,同为圣马丁学院校友的前辈Alexander McQueen在2009秋冬男装和女装系列里,呈现的则是设计结构和剪裁技法更加老辣的颓废派哥特风,男装是19世纪伦敦贝克街粗犷晦涩的“恐怖主义”和粗野的性暗示,女装发布台上夸张的妆容正是“僵尸般的优雅”,哥特式的惨白和sex-doll般的嘴唇,款式上明显有对过往其他大牌经典款的滑稽模仿和幽默嘲讽。

  女性设计师中不得不提的当数比利时“黑暗女王”Ann Demeulemeester,历年来始终以黑白为主调,十分中性的轮廓是其设计的代表风格,其作品中雌雄难辨的气质正是哥特风格的体现,这一季也成为潮流大热点之一。早前Jean Paul Gaultier也曾在其作品中强调打破男女界限,这类模糊性别的做法,其实也是哥特精神的最高境界。 

  对于时尚界哥特风的盛行,曾经有文人如沃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一类很不满时尚界如此嘲弄死亡,觉得流行让人沦为只知道欢天喜地不停更换美衫的空躯壳。而时尚女王级人物可可·香奈儿却曾这样和诗人朋友让·科克托(Jean Cocteau)说——为了重新复活,此刻的流行就该迅速地死亡,然后忘记过去流行的一切,重新变成更新的流行……也许,这正是时尚界迷恋哥特精神的原因,因为这个流行更新往复的过程多么类似吸血鬼的生活,当身体开始呈现衰老迹象的时候,吸取新鲜血液后,又再重新变成一个崭新的自己回到人间生活,所以,只要我们还迷恋着这股哥特的精神,大概就会始终相信——吸血鬼不死,时尚不死。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