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真相难寻 分析福特翼虎前转向节断裂事件

SINA 2013-12-06 10:36:00

责编:群硕系统

近日福特翼虎断轴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到底什么原因回造成这样悲剧的发生?今天让我们详细探讨。

近日福特翼虎断轴事件闹的沸沸扬扬,所以我们这次就说说这个事儿。由于我们并没有见到任何断轴车辆的实物,也未能联系到任何一位事故受害者,所有的观点都是针对网上的照片进行分析。

和所有的汽车质量维权一样,翼虎断轴事件也具有浓厚的坊间气氛,所谓“断轴”这个说法就不正确,事故照片显示的断裂部位是前转向节(俗称羊角)的下控制臂连接座圈。自然消费者不懂这些术语,自行车、三轮车时代的概念流传至今,轮子掉了自然想到断的是“轴”。加上一些媒体和竞争对手“水军”的炒作,名称上加“门”字之后恶俗的气息异常浓烈。这些也是当前网络文化低俗、情绪化、盲目追热的体现。所以在分析事件的时候首先要摒除这些蝇苟之事。

官方回应:

为何在事件传播的过程中能出现如此浓烈的恶俗气息?这和官方失声不可分。在众多转向节断裂事件中,只有深圳的一例中找到了福特官方的回应。

“2013年9月22日,深圳翼虎车主张女士驾驶一辆翼虎1.6自动档在深圳市宝安区民塘路与白龙路交叉路口左拐向白龙路方向行驶时,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张女士向长安福特经销商深圳易达投诉: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左前半轴突然断裂,导致了此次事故。”

对于此事件,官方进行了回应,其中核心内容为以下几点:

1、断裂部件为前转向节支座,左前半轴为支座断裂后被拉出脱位。

长安福特提取的现场撞击痕迹长安福特提取的现场撞击痕迹

车辆左前刮蹭痕迹和脱位的左前轮车辆左前刮蹭痕迹和脱位的左前轮

破裂的轮胎和有摩擦痕迹的轮毂破裂的轮胎和有摩擦痕迹的轮毂

2、车辆先撞击左侧护栏之后才导致前转向节断裂。

3、断裂面没有砂眼等质量缺陷。

结论:先撞护栏导致断裂。

什么是前转向节:

前转向节是前悬挂中的重要部件,也是所有悬挂部件的核心,它作为前轴的轴承座负责连接车轮、传动轴和前减震器、前控制臂、转向横拉杆、横向扭力稳定杆。上图为麦弗逊式前独立悬挂前视图,图中蓝色即是前转向节,红点为翼虎断裂部位。该部位负责连接车轮与前悬挂的前下控制臂,保证车轮位于正确位置。该位置断裂将使车轮下部失去连接,随即与车身脱开、向外分离。断裂后只剩上部的减震器与车轮连接。

 

先碰撞还是先断裂:

看了上面的官方回应不知各位作何反响,我是觉得“谁主张谁举证”的逻辑在这种事件中确实属于流氓逻辑。整个事件的核心点就是“撞击”和“断裂”发生的时间顺序,由于车主没有行车记录仪,事后现场已经被交警复原,现场证据只有照片和监控录像,录像又未拍到左前的情况。所以长安福特一口咬定碰撞发生在前,那么什么样的碰撞能导致前悬挂断裂呢?

翼虎在IIHS的正面25%碰撞测试中前轮脱落原版翼虎在IIHS的正面25%碰撞测试中前轮脱落

上面的图片可以大致看出如果要撞到前轮脱落,需要多大的撞击力,车身变形程度会达到一种什么状态。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同样是爆胎、轮毂边缘轻微刮蹭的车有没有导致前轮脱落。

某型SUV爆胎导致的轮胎和轮毂损伤程度与上例事故车类似某型SUV爆胎导致的轮胎和轮毂损伤程度与上例事故车类似某型轿车爆胎导致碰撞及轮毂严重受损,车轮未脱落。某型轿车爆胎导致碰撞及轮毂严重受损,车轮未脱落。

像事故中翼虎那样轻微的轮胎和轮毂损伤是否能造成前转向节断裂值得推敲,而且从图中看轮胎是被轮毂挤爆的可能性更大,轮毂的损伤更像和地面摩擦造成的。接下来再看看怎么撞护栏才能掉前轮。

与护栏发生碰撞的事故很多,比翼虎还要惨烈的更多,很多车头撞的面目全非、翻了车的事故车的前轮都没有脱落。

总而言之,深圳这位车主可能算是比较倒霉,正好行驶在最内侧车道。而针对下面发生的一些前轮脱落事故,长安福特官方并未予以回应。

这些事故中可以看到车辆并未有明显外伤,有的甚至轮胎、轮毂都完好。那么因为撞击导致的前转向节断裂并不是这些事故的主因,当然也不能排除碾压路面异物导致的断裂。

 

根据以往经验,我们列举了常见的、可能导致前转向节断裂的因素:

1、快速碾压撞击路缘、凸出很高的井盖等路面异物

一般老司机都知道,能不上路缘就尽量不上,因为路缘对车辆总是有损伤,如果不得不上也要慢速斜着上。而如今很多新手并不管这么多,以为开个SUV就可以像开APC那样横冲直闯,殊不知如今的SUV只是穿着虎头衣的小娃娃,不是真老虎,这些SUV的底盘和轿车没什么区别,只是外观看起来比较粗壮,所以也需细心呵护。

除了路缘外,中国的道路总是暗藏杀机,在北京开车十几年,只有一条路让我能不在马路上“画龙”,那就是长安街。为什么?因为只有长安街全程没井盖!我的同事曾经开玩笑说:“你们修井盖也就算了,不过那么宽的马路还非把井盖修在车道边缘正好是车轮压的位置上,修在路车道中间不行吗?”再加上有些修井盖的恐怕是盖楼出身,恨不得比路面高出一尺。至于靠卖铸铁件为生的“劳动人民”就更不用说了。

2、铸钢件再加工导致强度降低

针对流传的图片,很多人说可以看到安装螺丝孔周围有明显的切削痕迹,可能是这个导致了断裂。其实各位殊不知,在制造业中,这种粗铸件的精度是非常低的,根本无法达到组装的精度要求,自然不可能直接使用,必须在需要安装或者连接其他部件的位置进行机加工,铣出一个安装面,这在铸件上很常见,这样做能节约成本,铸造出大体形状再加工要比全部用铣床用整块钢锭铣出一个零件省时省力。因此这并非导致断裂的原因。

3、腐蚀生锈导致强度降低

也有人说在铸件的加工面上并没有涂装处理,且有明显的锈迹,这是不了解材料性能的见解。目前汽车行业使用的钢材是低合金高强度钢,又称考登钢,关于这种钢材在以前我介绍过。它们能像铝合金一样在表面形成保护性的锈层,防止内部材料继续生锈,因此完全可以不涂装使用,各位看到的表面锈迹即表面保护性锈层。而从断面也可以看到,锈蚀并未涉及内部,断面都为金属色,无锈蚀现象。

其实福特确实大量采用了考登钢作为结构件并无涂装使用,之前也有关于锐界生锈的投诉,官方回应也是使用了考登钢所以属正常现象。熟悉考登钢的人可以区分锈层的不同,考登钢的锈层绝非一般碳钢松散且会产生流锈现象的暗红色锈层,而是致密的黄褐色锈层,不涂装使用仅仅是不好看而已。

4、铸造工艺不良导致的砂眼

这一点很那说,至少从事故图片上看不出明显的砂眼,但是不能否定内部存在肉眼不可见的铸造缺陷,如一些非常细小的砂眼。

5、材料疲劳造成的裂纹

一般材料都会出现疲劳现象,在长期应力积累和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易出现疲劳显现,伴随疲劳裂纹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疲劳裂纹会扩展最终断裂。由于裂纹在初始时非常细小,所以得使用超声波检测仪检查部件,在航空界疲劳裂纹的检测已经属于常规检测,长期服役的飞机必须定期对整个机身结构进行探伤检测。翼虎前转向节不排除存在疲劳裂纹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该车型上市时间不长,所以出现裂纹可能是材料缺陷或者设计缺陷导致的。

6、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瑕疵

从google搜索ESCAPE knuckle这样的关键词没发现在国外存在类似的问题,作为全球车型,中国翼虎的前转向节断裂问题也有可能是由于国内零部件制造商的产品不过关而产生的。目前的合资车型的大部分零配件都由国内的零配件供应商提供,全国主要品牌车型的主要零件可能都出自一些大的零件供应商。以前曾经有某品牌按库存零件随意安装刹车卡钳、同一车型的卡钳和刹车盘尺寸因出厂时间不同而不同的情况,可见一些车厂在零配件管理上的混乱和放纵。这次翼虎出现的前转向节断裂可能与零配件供应商有关系。

 

专家观点:

当然,以上的各种看法只是我们根据网上流传的图片和一些日常经验所做的判断,也并不能代表事件的真相,为了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理论支持,并且佐证我们的猜测,我们需要听一下行业内专家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汽修专家魏俊强:

为了从更专业角度分析翼虎前转向节断裂原因,我们特意咨询了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总工程师-魏俊强。

魏工认为一般情况下只有撞击才会导致前转向节的断裂或者变形,而这种撞击也不一定不会造成很严重的车身外表损伤,往往是隔离护栏带坡度的基座、或者侧向的坡面因为正好与转向节连接点形成较长的力臂,从而放大碰撞力,可能很小的碰撞就会导致相对脆弱的部位断裂。

魏工也否定了因为质量或者设计原因导致断裂的说法,他提到目前所有车型在定型上市前都经过几十万次的台架试验、上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车辆设计必须通过这些严苛的测试才能最终下发生产。而零部件则要经历厂家的检测,所有不达标的配件将被退回,能够装车的零件肯定是满足厂家设计要求的合格品。

同时,魏工表示,正常行驶并不用担心转向节断裂,在设计上悬挂系统完全可以承受道路上常见的颠簸和障碍。像井盖、路肩、路缘、减速带这些垂直的障碍都不会对悬挂系统造成伤害,只有一些特殊物件凭巧劲可能损坏悬挂。在以前的维修案例中,有一些车在雪地发生侧滑,车轮只是轻轻撞到路缘或者其他高于路面的异物都能使悬挂受损。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副系主任 宋健:

从目前网友提供的信息看,翼虎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有关部件设计强度不够,安全空间预留太少。这种情况下,遇到稍微差的路况,就容易出现问题。其实就汽车这种商品而言,是不允许出现类似情况的,设计师要留出足够的安全系数。从以往经验看,汽车断轴的现象比较少见。而且作为一款SUV,翼虎本应该能应对更复杂的路况。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对掌握数据的厂家来说,做一些调整避免这种情况,并不是难事,只是要看他们有没有努力去做。

国内某车企研究院 总体设计总监:

翼虎断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和案例来分析: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一致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翼虎作为本土化国产车型,结构设计方面,改动应该不大,当然也不排除福特的产品在国外设计时,对复杂工况,适应程度不够宽泛。另外,作为前驱车前轴断裂,还要具体分析断面情况,是“切面形”,还是“麻花形”,才能进一步判断是本土化设计改进不够,还是零部件质量不过关。从其他品牌以往的案例来看,本土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类似情况,一般采取的办法如:轴的刚度提升、轴的材料加厚等。

某汽车业专家:

一般汽车出现质量问题,理论上无外乎三大原因:设计原因、制造原因、设计和制造原因兼有。目前仅凭描述,确定具体原因有难度,不过汽车行业内城市SUV在设计方面还是有规范的。比如,途观和速腾是相同底盘车型。虽然是同底盘车型,速腾整备质量仅有1300公斤左右,途观(四驱)达到了1700公斤左右,途观比速腾重了整整400公斤,如果是急刹车,前悬架包括“羊角”承受的力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所以,新速腾前悬架摆臂只是低成本的冲压件,而途观这个部位则改成了高成本的铸铁件,‘羊角’部位也进行了加强。

对翼虎断轴,该专家推测是:福特福克斯和翼虎,这两款车也是相同底盘车型,福克斯整备质量仅仅是1300公斤,翼虎(四驱)整备质量则达到了1700公斤,两者也是相差400公斤左右,但是,同样是前悬架这个部位,两款车使用的部件几乎是一致的。前悬架部件在1300公斤左右的福克斯上没有问题,但是这个零件放在重量达到1700公斤的翼虎上,是否会出现问题?这个有待检测。另外,由于翼虎前悬架采用的是麦佛逊悬架系统,这种悬架对于横向支撑力较弱,受理比其他形式悬架更复杂,所以最好还是能够用实际的车来进行测试,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通过对业内专家的采访,我们了解到行业内专家的推测和我们之前的推测是相近的,同样是因为无法接触到事故车而无法判断其真正原因是什么,从图片上判断毕竟有限。那么我们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出现了事故消费者选择在网上公开事故图片并讲述自己的“悲惨”经历,而不选择正常渠道来维权呢?很多类似的事件发生后厂家和消费者在互相指责,但作为中间方的机构都没有见过当事车,只能推断原委。那么我们想提到的就是信任问题。

厂家、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不信任让真相难以露面

在处理翼虎前转向节折断问题上,车主一直无法和企业达成共识,从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信任关系。一些车主不愿意把车辆交给企业检测,担心送检车辆被做手脚。当然,看了前面深圳车主的经历,和长安福特给出的说法,消费者存在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但是目前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不是缺少检测设备就是需要收取高昂的检测费用,而检测结果有多少说服力仍然不是一个可以肯定的结论。

从消费者的角度,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权钱交易司空见惯,所以很多人也担心屏个人能力无法战胜实力雄厚的车企,高昂的维权成本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从而选择一些不理智的手段,如4S店闹事等等。而从企业的角度,很多无良车主将个人过失转嫁给企业,造成企业的无端损失,例如前一阵因车没油而说是车辆故障大闹4S店的车主。

无论哪一方其实都有难言之隐,社会诚信的缺失确实其中的原因,目前中国的很多规则已经发展到了因咽废食的状态。例如在一些公司里存在谎报出差骗出差补助的一两个人,全公司上下就要保存登机牌和车票才能报销出差费用、有人无事在公司上网并谎报加班骗加班费,全公司上下就要部门领导签字确认加班或者真正加班的人没有加班费。因为一些人闯红灯、事故后逃逸,就要花大量守法公民上缴的税金全是安装摄像头。为了防止盗窃,全国装防盗门、防盗窗恨不得从1层装到20层。怕被碰瓷所以行车记录仪热销。在这个国度因咽废食、效率低下的案例太多。因此也不得不说,一个自由、高效且人性化的体制总是被一些好钻空子,精于占便宜的个体所破坏,为了防范这些个体,系统的检验环节不断冗余,导致正常流程效率下降、基层不满激增。

所以车企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也是被个别“老鼠屎”所打破,一些企业面对问题采取回避和蒙骗的态度、一些消费者采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无耻手段将个人责任转嫁给企业,在不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和稀泥的执法机构调停下合法权益总是得不到保证。虽然汽车三包政策已经实行,但执行层面一直跟不上。

良好的消费环境靠企业和消费者共同营造,在与无赖斗法的过程中,作为中间方的政府部门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打通投诉渠道,加强对讹诈、无理取闹行为的惩处力度,杜绝为了偷懒而采取和稀泥的处事态度。当事双方都采取理智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将更有效率也更有益于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只有企业能够坦诚对待消费者和问题、消费者通过合理、公正的手段检测、提出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希望100年后国人的素质能够整体提高,迎来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类似事件不再出现。

 

编辑推荐: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