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万国证券老友记

《陆家嘴》 2013-12-10 10:50:00

责编:群硕系统

25年过去了,散落在各处的万国人用各种方式延续着当年的万国传奇。

1993年2月23日,万国证券如日中天之际,一个“黑天鹅事件”竟致这个“证券万国”的传奇戛然而止。之后,万国证券创始人和灵魂人物管金生入狱,万国人开始慢慢地散落各处。

当年的万国证券堪称中国证券市场的黄埔军校,如今,大多数万国人依然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他们经常聚会,追忆他们“激情的万国岁月”。

今年是万国证券创立25周年,万国人再次聚首,打开记忆的阀门,回忆万国往事,并将其凝聚笔端,合作写出了《梦想的力量——万国人的口述历史》(书名语出管金生)一书。

10月24日,第六期“陆家嘴读书会”邀请爱建股份董事长范永进、上海物联网创投基金董事长王培君、君万资本合伙人谢荣兴、上海证券交易所高级研究员陆一齐聚东方明珠脚下的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与金融城的读者分享当年的“万国精神”。

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

老万国人的聚会也许是当今中国资本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些人现在大多身居高位,是各种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基金的各级高管,但“万国”两个字依然维系着他们共同的情感。

当年万国的副总裁王培君常常是聚会的召集人。王培君对万国的情感溢于言表。她说:“对于我们万国人,这是非常难忘的一段记忆,可以说沤在我们心里,融在我们血里。我们万国人碰在一起,三句话不离万国,有的时候喧宾夺主,明明在说别的事情我们还总在说万国。”

谢荣兴是当年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的总经理。他在读书会现场分享了当今风险投资界的一位大佬当年在黄埔营业部赚到第一桶金的故事。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8日这位大佬便在营业部守候。18日下午,谢荣兴灵机一动,让当时在场的投资者马上排队,开始申购第二天可以交易的股票,这位大佬排在第三个,初始投资额5000元,短短时间就在黄浦营业部赚到一个亿,从此开始了他彪悍的投资生涯。

当年的深圳市场和上海市场是分割的。上海的股民不能炒深圳的股票,深圳的股民也不能炒上海的股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深圳股市暴跌了十个月。1991年9月底,深圳市政府救市,谢荣兴判断深圳股市要涨,就向公司申请做深圳的股票。10月1日开始,黄浦营业部用两级账户开始独家代理深圳股票,深圳股市此后暴涨,由于实在太过火爆,许多人需要在营业部排队五天五夜才能拿到“交易委托单”,以至于“交易委托单”本身也成为可以交易的对象。委托的起点也不断提高,从5万提高到10万、15万、20万。当时都是集体集资来买股票,五六个家庭成立的民间小基金才有实力来申购。就这样,黄浦营业部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深圳市场替投资者赚了近10个亿。

当年人声鼎沸、创下“十个全国第一”的黄埔营业部就这样改变了许许多多投资者的命运。黄浦营业部的发展就是当年万国的缩影,谢荣兴在书中写道:“创办黄浦营业部成为我证券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段。”

但这类的“违规”操作也引起了各种非议和投诉。时过境迁,谢荣兴回忆说:“我们早年的证券从业人员需要合理冲撞,不能吃黄牌,更不能被红牌罚下。”

范永进当年在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亲自创建并兼任主任的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简称“外资委”,又称“一个图章”机构)工作。他回忆道,当年万国非常有活力,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只要有能力,就能当部门经理,这在当年是难以想象的。1993年,范永进代表证管办参加由万国担任主承销商的耀皮B股的全球路演,万国人的办事效率以及民主和专业的风气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范永进认为,上世纪80年代确实是一个全面改革的年代,现在很多改革的思想、理念、成果都是那时候酝酿起步。在当时的情况下,缺钱是各地面临的共同的困境。通过机制创新来改善困境是必由之路。“万国凡事敢为天下先。当时的创始人放弃了很多舒适的条件,义无反顾地跳进了漩涡。超常规跨越式地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但也埋下了很多隐患,也出现很多问题。这座庞大的‘证券王国’一夜之间倾塌,让人猝不及防。”

范永进这几年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在做抢救史料的工作。王培君介绍说,《梦想的力量》一书之所以能够产生,也得益于范永进的提议。范永进当时建议他们“老万国人写万国”,出一本书。王培君在万国人聚会的时候说起这个想法,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并最终通过多达17次的研讨,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万字50多篇回忆万国的文章,赶在今年7月18日万国证券创办25周年纪念日之前出版。这再一次证明了万国的凝聚力。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读了《梦想的力量》一书,深感王培君的这句话非常贴切:“万国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朱敏杰,曾任万国证券总经理助理,现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副总裁。他在书中回忆道:“1988年7月18日,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当时只有8个人。四位筹建者,三男一女,号称‘大四人帮’,包括朱敏杰在内的四位刚从学校毕业,也是三男一女,号称‘小四人帮’。”经过市场的历练,四位大学生很快便成为万国证券独当一面的人才。

吕明方,当年万国证券总经理助理兼发展研究部经理,曾任上实集团副总裁、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等职。他是《梦想的力量》一书的总筹划之一。他在书中写道:“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仍然愿意回到当年成长中的充满朝气、蓬蓬勃勃的万国,回到我亲爱的工作伙伴之中。因为,万国锻造了我们这一批人身上勇于面对压力和挑战,永远不肯轻易言败、永远坚守自己良心的职业基因。”

倪新贤,曾任万国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后任东方证券公司副总裁、麒麟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等职。1992年10月,倪新贤被管金生任命为投行业务的负责人,被迫背水一战,

在次年将万国的投行业务做到全国第一。他这样总结当年的经验:“万国体制注定了万国投行业务的发展,不可能去走一条‘拼资源、拼关系’的常规发展道路。这条实践之路就是:为了生存而战,主动创新求变。”

金文忠,曾任万国证券总裁助理兼总裁办副主任,现任东方证券公司总裁。他回忆道:“在当时的万国,有一点是很感人的,那就是公司领导管总、王总一直奋斗在项目争揽的第一线,带着投行团队不停地跑企业,所以企业对万国往往也比较重视,讲究职务对等。”

卫哲,曾任万国证券总裁秘书,后任百安居(中国)总裁、阿里巴巴CEO等职,现为嘉御基金董事长。他回忆给管金生做秘书的经历,认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说:“管总的威严和严厉确实让万国很多人感到恐惧。”但卫哲当年很坦然,总觉得管金生是他的导师,再严厉也可以接受。“管总也会为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就把文件扔出来……这样不到一年,我替他起草的文件居然只被修改了几个字和标点符号……一次,在我的建议文字下,管总打了个勾,写着‘照小卫的意见办’。我拿到这个批示的时候,感到无比骄傲……事实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在他身边的大秘和小秘纷纷成才。”

全书近40万字充满了万国人这些感人的细节和情感。一言以蔽之,用王培君的话说:“我们万国人都认为,那是我们最辛苦、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光,人生的成功从那儿开始。”

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改变了万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所有万国人的命运。当时还在冲杀、充满理想的万国人无不震惊扼腕。

对于“327事件”的最后时刻,陆一(曾任万国证券对外联络处经理,现供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专事研究中国证券市场)这样描述:“眼看离下午4:30收盘时间越来越近,如不能制止价格上涨,接踵而来的必将是公司破产,万国证券上上下下都无法想象并接受这一残酷现实。下午3点多,管金生、滕伟(离开上海证交所尉文渊处)回到公司。在听取了各种意见之后,管金生认为救公司要紧。最终下定了万国证券铤而走险的决策。”

其实,进入1994年,万国在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上已处于中国证券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暴露。管金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将1994年定为“万国管理年”,并已经制定宏伟的“战略规划研究与五大机制改革”。但这一切都因为“327事件”戛然而止。

陈敏,曾任万国证券党委书记,后任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副总裁,现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如果还有明天》一文中,他写道:“我们没有明天了,我们没有机会去实施五大机制了,我们所有的梦想都成为一场美丽的梦……”

老万国人谈万国,有激情澎湃,也有黯然神伤,但读者和听众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万国的无限怀念。虽然万国证券已经从江湖消失很多年了,但江湖各处依然流传着他们的传说。而还在江湖的老万国人,正在续写他们的传奇。

管金生的告白

说起万国,绝对不能漏掉的便是万国的创始人、精神领袖,当年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327事件之后”,管金生系狱,之后便渐渐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只是偶尔出现在万国人的聚会中。

2013年7月18日,万国创立25周年聚会,管金生出席了。

王培君在读书会上动情地回忆了当天聚会的场景。她说:“老万国有128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聚会。我们搞了一个记忆长廊,大家把老照片贡献出来,喷印在布上,挂在宾馆入口两边。谢总(谢荣兴)当时在老照片长廊痛哭失声。每个人都震撼了……那天很多人一醉方休。”

这次聚会是25年风雨过后万国人的一次真诚回望。管金生在聚会上首先发言。他把自己进入万国之后的人生分成三段,并跟万国的老员工们分享了他二十多年的心路历程。

1988年至1995年是第一个8年。万国八年的磨砺、成功和辉煌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这是管金生人生的顶峰。不论之后如何落寞,这八年时间都足以奠定管金生的传奇地位。如今,管金生用一段话对这八年做了这样的总结:“七八个读书人当初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没有用国家一个用工编制指标,办起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紧接着一批又一批有为青年加入了万国的队伍。万国人高呼‘追求卓越’的口号,开始了8年艰苦卓绝的集体奋斗……万国证券成了国内金融市场有口皆碑、国际金融市场也信誉卓著的令人尊重的金融企业。打造中国的美林、中国的野村不仅是某一个人的美梦,也是全体万国人的美梦。”

“327事件”后,管金生被判入狱,在提篮桥监狱度过了8年铁窗生涯。这期间,万国证券并入申银证券,成为申银万国证券。原来的万国员工在震惊与不舍中开始慢慢散落到各处。“327事件”是管金生人生的转折点,而8年的铁窗生涯也让他看透了许多,他将之称为人生的第五个大学。

管金生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学会了勤劳、勇敢、善良和节俭,学校和社会又教育我要为他人服务,为他人尽责。但18年的农村生活中真正的小环境还是学校,30年的城市生活其实小环境仍然是学校和机关……本质上我还只是一介书生,对真善美的东西容易接受和消化,对伪劣产品反而不易识别;对社会的正能量容易接收,对社会的负能量却缺乏警惕。这就决定了我不能像王石、柳传志他们那样,在遇到急流险滩时,能够把握和调动资源及时突围脱险,个人自己不至于成为牺牲品。既然这人生,我上半场拼过命,现实证明技不如人,那就更需自我修炼。因此,就需要在人生下半场认命,就需要学会宽恕。只有宽恕别人才能放过自已,放下自己。”

这段话可能会令所有的书生唏嘘不已。

谈到出狱之后的十年,管金生用一首唐诗表达自己的心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于“327事件”这个“心结”,管金生这样表达他作为最核心当事人的看法:“也许我们今天还没有能力去评价这个事件爆发的间接和直接原因,我们也没有资格去评论,因为我们是当事人。但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会有人去客观公正地评说这段历史,这肯定将是一个具指标意义的历史性进步。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只能祈求但不能奢求,更不能强求。因为追求拼搏乃人性,舍得放下是禅心。”

66岁的他已不求东山再起,但他显然期待历史给“327事件”一个全面的评价,解开万国人心中始终隐隐作痛的这个心结。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