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计划的目的是迅速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完全就业,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日本池田勇人内阁于1960年制订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在1961~1970年这10年之间,将国民收入提高2倍。并把头3年的增长率定为9%,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定为7.8%。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迅速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完全就业。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措施1. 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城市化
日本提高农民收入主要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率。整个60年代日本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幅领先于其他商品。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日本农业经历了水利化—化肥化—机械化的过程,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劳动生产率。
措施2. 重视科学技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倍增计划明确规定,“为完成本计划,必须大力谋求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振兴科学技术事业的基本问题是以科技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问题、发明创造的促进问题以及工业化对策的改善问题”。
在科技引进方面,战后日本引进外国技术之多、耗资之巨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始终占第一位。在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方面,倍增计划的具体措施包括:结合工业布局的需要,“增设工科大学”;增设高中,特别是以“增设工业高中为中心”。
措施3.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工人工资
为了提高工人工资,倍增计划明确规定了“为最低工资制度确立这样的方式:按地区与产业不同,将全部劳动者分为若干集团,每个集团确定统一的最低工资”,最低工资的确立对于缩小工资差距和提高整个工资水平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倍增计划肯定了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高速发展加强了双重结构的差别”;“小企业在就业、国民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附加价值的生产率和工资方面的差距非常大,为了提高生产率,小企业必须进行现代化”。
促进贸易和国际合作,降低税率。在减税方面,计划从1961年开始,每年在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上共减税1000亿日元,同时降低利息、扶植公债和公司债的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