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
想象一下,五年甚至十年后,在观察了整个退出QE(量化宽松)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后,人们终于会用阵痛换来经验与教训,谱写出全球金融史上独一无二的篇章。也许那时的金融史教科书会把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货币政策划分为两个时代——“QE时代”与“后QE时代”。
2013年12月18日已经成为了这两个时代的历史性分水岭。在这一天,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将量化宽松(QE)购债规模从每月850亿美元削减到750亿美元。这标志着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5年之久的三轮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开始进入退出过程,也标志着全球将正式进入“后QE时代”。
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全球投资者应该牢记什么?一个标准答案是,永远不要低估退出QE的影响力。
美联储迎来“四万亿”
今日(12月23日),迎来100岁生日的美联储将用突破四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来“庆祝”自己的百岁华诞:在“后QE时代”的第一天,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已突破四万亿美元,达四万零一百亿美元,占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4%。
缩减QE并不意味着资产负债表会减少,只是以更慢的速度扩张——直到停止购债。
根据境外媒体调查,经济学家们如今预测,美联储将在2014年的7次美联储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议息会议后(全年为8次会议),以每次100亿美元的速度缩减购债规模,直至2014年底完全结束QE。
调查显示,按计划至QE完全退出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将扩张至4.4万亿美元,经济学家预计本轮QE将最终购买8000亿美元抵押债券及7890亿美元美国国债。
美股将独领风骚?
由于缩减QE直至退出的过程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其连锁效应无法估量,这意味着,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目前为止,市场情绪稳定,反应积极:美股上涨,金银大跌,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国债期货利差收窄,新兴市场货币走低,美股恐慌指数VIX指数下行。
中期来看,高盛认为,在全球背景下,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加速,美国中期国债收益率料将逐渐走高,短期国债将固定在极低水平,但会面临上行风险。短期国债收益率的大幅走低是由于市场相信美联储长期保持低利率的承诺。一旦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走强,短期利率将存在阶段性上升空间,令明年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面临上行风险。
高盛预计,股市和信贷的风险回报将高于债券和货币,而发达国家的股票和债券的风险回报率将优于新兴市场。
有趣的是,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协会)的2014年度《全球市场气氛调查》报告显示,投资专业人士对明年的股票市场信心大幅提升,其中他们最看好美国股市的投资表现,其次是中国股市。
新兴市场“狼”不如“狼来了”可怕
新兴市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狼来了”的恐惧要比“狼”本身更可怕。
今年5月22日,当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暗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缩减QE后,引发新兴市场巨大波动,尤其是那些存在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的国家。美联储缩减QE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包括货币贬值和股市下跌等。
当缩减QE的消息真正兑现时,新兴市场看起来已经能够平静面对现实。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缩减QE对新兴市场没有影响,而是这些市场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策预期。多数新兴市场仍在继续调整:国债收益率走高,货币走软,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
例如,印度通过进口限制和出口增长带来了经常账户的显著改善,所以一些分析师认为,印度卢比有可能保持稳定甚至走强。
此外,过去6个月,一些新兴市场的债券和货币吸引力增加,不少基金经理相信美联储缩减QE的决定并没有削弱这类资产的魅力。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全球证券投资管理负责人Mike Swell不久前称,高盛已经增持新兴市场的债券和货币。
对于中国,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美联储缩减QE对中国经济不会有大的影响,主要由于中国经济的经常账户盈余、外债少、外汇储备庞大、高储蓄和高投资、资本管制等多方面原因,给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空间。
美联社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令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而特朗普似乎希望把责任推到鲍威尔身上。
机构认为,美联储今年仍可能降息,下一次降息或在第三季度。
美联储在声明中提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
特朗普表示,鲍曼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美联储理事会任职,在处理通货膨胀、监管和银行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报告显示,自1月中旬以来,整体经济活动略有上升。六个地区报告没有变化,四个地区表现出温和或适度的增长,两个地区报告略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