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去年9月的大旱,逼倒了“中国酒都”贵州仁怀茅台镇上100多家小酒厂、酿酒作坊;酿造国酒茅台的根脉——赤水河水位较往年同期下降了30%;“酒都”三大取水口之一的四川省古蔺县水口镇有两个大堰一度断流……
茅台镇农办余吉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酒都”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旱情,干旱导致当地农田减产减收,部分企业生产受到影响,但包括贵州茅台酒厂在内的253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均没有因旱灾而停产。
过半酒厂停产
到过茅台镇的人都知道,这里一年四季都被粮食发酵的气味笼罩,街道两旁的酒类广告更是铺天盖地。记者曾前往茅台镇实地采访时了解到,赤水河从山间流淌而过,茅台镇依山沿河而建,其中一半的面积属于贵州茅台酒厂。除了“贵州茅台”,这里还分布着茅河、茅乡、茅渡、汉台、国台……大大小小数百家酿酒厂、家庭小作坊。一年产出白酒1000多吨,虽与茅台酒厂2万吨的规模不能相提并论,但绝大多数当地居民就是靠批发散酒为生。
“白酒工业是茅台镇的支柱产业。”余吉华透露,镇上大大小小、有证无证的酒厂多达400多个。从2008年开始,为了保护好茅台酒酿造的生态环境,贵州省开始对茅台镇上的无证照酒厂进行整顿。“旱灾前,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关闭了近100家证照不全的小酒厂;去年9月份开始,赤水河流域出现旱情,不到半年时间,陆续又有100多家小酒厂被迫关闭了。”余吉华透露。
白酒行业一位业内人士亦表示,目前受到影响的是茅台镇当地一些中小型酿酒作坊,这些作坊因为自身设备落后,没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取水设施,多数属于“游击队”作坊方式,导致一定规模的停产,市场上有一定数量的假冒茅台酒就是从茅台镇上这些中小型作坊流出的。
据悉,目前茅台镇正在展开酒类市场的清理和整顿工作。重大自然灾害出现后,这些小作坊、小酒厂的倒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
取水堰曾断流
据了解,茅台镇上白酒企业酿酒有三个水源。一个是直接从赤水河取水。“茅台酒厂就是直接从赤水河取水。”贵州茅台酒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赤水河水位较往年出现下降,但目前并非茅台酒厂取水季,因此旱情对茅台酒厂的酿酒生产暂无影响。
同时,仁怀市城区供水系统也会供给到部分酒厂。尽管茅台镇农办称,全镇253家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维持正常生产,暂无因旱灾导致的停产隐患,但也坦承一度发生过水渠断流的紧急状况。
余吉华说,四川省古蔺县水口镇位于茅台镇上游,茅台镇上为数不少的酒厂依靠水口镇60年代修建的三条大堰取水。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现在的供水量已经达不到当初设计时的供水量水平。旱情加重的情况下,有两条大堰在去年12月断流了。”
此时,茅台镇和水口镇的用水均告急。如果保住位于上游的水口镇春耕供水,那么就没有多余的水供应茅台镇酿酒。
发生在两镇之间的水源争夺战眼看要爆发。最终,“两镇政府协商决定,由茅台镇出资7万元,水口镇组织施工,对供水沟渠进行修复。”余吉华表示,断流近三个月的两条大堰近期终于有水流出了,“现在沟渠里的水既可保证水口镇民心村的灌溉用水,也可保证茅台镇上坪村、椿树村的人畜饮用水、企业生产用水。”
国酒茅台无恙
目前,贵州省旱情已有所缓解但形势依旧严峻,贵州茅台(600519.SH)是否受到影响备受也业界关注。
贵州茅台有关负责人今晚21时许向本报发来声明。据介绍,茅台酒的生产早已实现系统化和规模化,公司具有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茅台公司先后投入数亿元建成了公司用水工程,对公司水源、水质加以重点保护并对相关设备等进行技改升级,保证了生产用的水量和水质。
同时,记者从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到,茅台酒今年的生产水源赤水河并未受到旱情影响导致断流,未对茅台酒生产的取水造成影响,相反今年的赤水河水质因为上游降雨偏少,水的清澈度和水质都比往年略好。
此外,茅台酒的生产有其特殊的工艺流程。茅台公司上述负责人介绍,茅台酒厂酿酒所需的原料是前一年采购但是第二年才投入生产,完整的生产周期长达五年,换句话说,当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茅台酒至少是5年前生产的。
截止到目前,旱情对茅台酒的生产用水、物流和配送均为造成任何影响,茅台酒的价格也未因为旱情而产生变化。
不良资产本金回收率跌至5.8%。
公募基金失去“明星”的同时,基金经理也不再拥有平台光环。
品牌调整背后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美妆集团开始对旗下的品牌组合进行“精简化”调整。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
人人乐退市,反映了传统零售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新业态崛起带来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