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胞李英豪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成为“华夏之星”的一员;更加超出他预期的是,“华夏之星”小企业菁英训练营能带给他商业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收获,以至于“华夏之星”将成为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印记。
与移动支付公司钱方联合创始人李英豪一起入选第三期“华夏之星”小企业菁英训练营的一共24位,他们从500多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他们都是企业的一把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与主办方华夏银行没有业务关系。“华夏之星”就是这样一个定位于公益的平台,助力小企业主们成长为一流的企业家。
百战归来再读书,24位企业主也非常珍惜这一次难得的机会。11月30日至12月6日,他们抛开了繁忙的生意,参加了七天的封闭培训,他们每堂课都会和老师们进行热烈的互动;他们畅谈生意的难题和人生的困惑,彼此之间寻求帮助;他们在同类人身上找到了正能量,相互激励着把企业更好地经营下去。
三年下来,华夏之星小企业菁英训练营的学员已经超过80名,分布在各行各业。“华夏之星”项目改变了他们,也成就了他们——他们不再仅仅是“低头拉车”,凭着天生的商业嗅觉和吃苦耐劳在市场中厮杀,而是学会了“抬头看路”,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来经营和改造他们的生意。
这是小企业迈上新台阶的必经之路。也只有通过这条路,这些小企业主们才能实现从“土豪”到“高富帅”的华丽转身。
电商的革命
12月初的北京,凛冽的西北风卷走了笼罩多日的雾霾。在京郊“华夏之星”小企业菁英训练营驻地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电商的讨论正如火如荼。
今年“华夏之星”公益项目的主题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在之前两个月全国巡回的小企业公益大讲堂中,360的周鸿?、苏宁的孙为民等前进导师均现身说法。训练营实战课程请来的老师是亿邦动力网CEO郑敏,十三年来,郑敏始终致力于对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以及电子商务政策的一线研究和跟踪工作,是电商业内熟知的媒体人和研究者。
郑敏说,电子商务是一场革命,电商用高效率的方式,冲击替代了传统的零售方式,把传统的商务流通领域企业赶出这个行业,零售业的利益格局将进行重新分配,也倒逼厂商进行变革。“做生意实力是硬道理,品牌商不可能再与江河日下的传统渠道合作,这就是大方向”。
郑敏的这席话引起了北京格瑞塞科生态科技中心陈彤的关注,他的公司主营业务是有机蔬菜的培育和技术提供。
陈彤问郑敏:“很多人都和我说,虽然我是卖菜的,但也要走电子商务,可是我看到国内的电子商务公司全是亏损的,既然亏损为什么顺丰、京东他们都在卖,那我到底该不该做?”
北京赛腾工业标识系统有限公司李旭东认为,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做电商,蔬菜水果等生鲜产品有很高的物流和包装成本,线上并不比线下便宜多少,因此不太适合做电商,尤其不能做垂直B2C。
郑敏显然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举了十多年前业内讨论服装是否可以成为电商品类的例子。当时讨论服装与今天讨论生鲜如出一辙,普遍认为服装是最不适合做电子商务的,因为它不够标准化,高矮胖瘦必须试过才知道。如今大家都知道了,当年讨论的问题早就不复存在。“电商商业模式的创意空间会超过我们的想象。”郑敏说。
曾有一度想做生鲜电商的江苏华商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戎君却没有郑敏这么乐观。他曾经半夜去无锡菜市场蹲点七八天了解蔬菜市场,最终还是放弃了,而选择做了快速消费品,因为他发现现在物流是制约生鲜电商的最大瓶颈。
戎君认为,未来五年内电商唯一的瓶颈不是信息流、钱流、商流,而是物流。物流不是拿钱堆就能起来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他对陈彤的建议是,做蔬菜必须有好的物流合作伙伴,如果没有必死无疑,因此他并不看好生鲜电商。
段鑫已经在电商行业做了十五六年,曾经是阿里巴巴最早的员工之一,如今是电商的技术提供商。他的多年心得是,在电商领域中的传统企业都必须借助企业原来的优势,淘宝和京东的成功就在于他们一直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同时,很多线上公司必须有线下的业务来做支撑。传统企业应该琢磨自己的定位,否则很容易出问题。
学员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一肚子话说,郑敏不得不拿出老师的“权威”,宣布自由讨论时间结束,因为课程内容还有一大部分没有讲完。郑敏非常欣赏学员们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说“这是我讲课以来最轻松的一次,这才像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训练营”。
此次训练营的课程分为两部分,清华经管学院的定制课程和实战课程。在实战课程之前的四天中,学员们与老师“抢话筒”的情况就屡见不鲜,这也确实实现了训练营的初衷。
12月1日、2日、4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专门为“华夏之星”项目定制了中国小企业菁英训练营的课程,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教授和专家授课,通过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工商管理课程培训,树立战略思维,使学员们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升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
训练营包含《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转型和创新》、《领导者创新思维和实践》、《财务布局和银企合作》等课程,采取讲授案例和问题讨论、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尤其是学员间的互动实践,实现组织学习。
直接融资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他们对于负债率也存在误解。通过系统的学习,学员们认识到公司要扩大财务规模必须有一定的负债。他们以往的经营一直靠自有资金在周转,不知道有效利用银行的资源来提升公司的价值和影响力,扩大业务深度广度。老师鼓励他们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并在一定数量上提高负债率。
北京有度致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俊学习了《财务布局和银企合作》之后,了解到公司的价值包含了投资和融资两方面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会计和企业经营中的财务管理,在具体的案例中,了解到了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的区别。他说,这堂课对他企业所处的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使他获益匪浅。
营销的创新
“学到了知识,交到了朋友,参加训练营的这两个目的我都达到了。”李英豪非常满意这七天的收获。
1983年出生的李英豪来自中国香港,是24名企业主中年龄最小的。他所做的移动支付业务也有别于传统行业。在来训练营之前,李英豪参加过其他培训,但他几乎没有和本土互联网以外的企业深度交流过。这次的训练营对他来说属于“跨界行动”。在他看来,这种碰撞带来了很好的经验。
2010年李英豪从IBM辞职创办移动支付公司钱方,获得国际知名风投机构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的融资,开发了针对小微商户的移动支付产品钱方QPOS。
虽然李英豪来北京四年仍然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和饮食,但他做生意却找准了一片蓝海。中国6000万家小商户夫妻店,难以申请到银行的POS机。钱方QPOS让商户可以随时随地以手机当POS机收款,并有一系列帮助做生意的增值服务。2012年6月推出至今,大受商户欢迎,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有8万多小微商户在使用。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李英豪也遇到了让他非常困惑的问题。比如应该如何更好对产品进行定位,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互联网营销,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支付这一相对传统的行业,应该如何做变革?等等。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一家企业只有两个基本职能:创新和营销。这两个领域也是此次训练营的重中之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朱岩对学员们说,在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个体信息传播的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部分,企业创新的关键也将是面向网上人群聚合的商业模式创新。
谢伟教授则向学员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你是否停下手头的工作思考公司为什么成为这个样子?公司的架构是怎么形成的?你是如何定义每一项工作的?薪酬和福利制度为什么按照现在的方式进行?组织中的各种准则和规范又是如何形成的?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这些问题让常年“低头走路”的企业家们觉醒,让他们意识到管理创新会极大地改变组织的运作方式,而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英豪说,课程比他想象的有深度,关于创新的教导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和精神的层面——只有从底层打破自身的观念和本来的框架才会做到真正的创新。
训练营请来了国内知名的互联网营销专家吴声,吴声当场为钱方QPOS的互联网营销做出了两个定位——“社区管家”和“深夜食堂”。
社区管家是指在B2B层面,钱方要成为社区终端全能的管家,准确定位是为最底层的细胞单元和社区单元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商,成为这些小微商户服务者、信息发布者、数据挖掘者和提供者,以及营销报告的分析者,因此获得持续的社区习惯和数据黏性。
深夜食堂是指在B2C层面,一天劳累过后的深夜食堂是一个江湖,小微商户是商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步,买卖双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特别符合今天都市人的一种情感慰藉,这就形成了消费层面有温度的情感表达,能够形成真正的互联网传播。
吴声认为,互联网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对品牌的想象,在今天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的意义在于连接,品牌必须与以人文精神为代表的互联网精神进行超链接,以消费者为中心来呈现内容表达与品牌表达。基于社群运营的商业模式成为主流,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用户关系的建构。
李英豪的目标是做小微商户的360,从移动支付入手来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吴声给予李英豪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他其实一直在思考互联网营销,也做了一些探索,但没有达到吴声这样的高度。他说,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投入和坚持也不够,仍然停留在浅层。听完吴声的讲课之后,李英豪已经有一些新想法,下一步会有营销策略的明显改变。
圈子的力量
最让李英豪感动的是,在这七天封闭的培训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深入,企业主们会把自己公司真实的一面分享出来,“这在平时即使是朋友之间也不一定会说出来,我们大家还会一起分享同样的情况如何处理,真的是非常难得。”李英豪说。
北京大学访问教授黄铁鹰讲授了《成长性企业选人用人之道》。他寄语学员说,以后经营企业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困惑,没有必要向咨询机构求助,应该第一时间向“华夏之星”的同学求助。作为相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面临的问题相似,也会有类似的解决之道。
这就是“圈子的力量”。在“华夏之星”这个圈子中,新老学员的坦诚交流,他们之间愿意将多年经营企业的成败得失进行分享。
在三期训练营结束的最后一个下午,主办方特地安排了新老学员的交流环节。一期学员余军涛表示,“华夏之星”是很好的老师,把他从一个特别土的技术人员向企业家靠拢,他不再是那个没见过大场面,见了镜头就脸红的书呆子了。
余军涛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创办了乐动天下体育科技公司,主营是模拟高尔夫设备。“一套设备要十几万,但包装和营销手法却非常土,通过华夏之星的培训,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开阔了眼界,与公关公司、媒体都有了良好的互动,这对我们公司提升很大。”余军涛说。
深圳市高域化学材料有限公司熊飞熊最近有些困惑,他本来是做化工油漆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原材料可以生产出质量非常好的指甲油,于是他就投资进行了指甲油的研发。然而,产品出来之后,他才发现找市场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如今,铺货进商场的模式已经成本高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后来者想通过这种传统方式获得成功已经没有任何的机会。
按照吴声的观点,在互联网经济的时代,必须实行消费者驱动,营销必须前置成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工到化妆品,熊飞熊迈出了跨界的一大步,他要面临的是整个营销模式的转型,这对于长期以产品为中心的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期学员深圳市芯晶彩科技有限公司刘田飞却不看好这种尝试。他认为小企业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公司扩张必须以现有客户的需求为中心来进行产品延伸,化妆品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熊飞熊要想开打开市场必须投入非常多的资源,这可能会把主营业务拖垮。因此,刘田飞建议他申请专利之后把这项新业务卖掉,回归主业。
精神的扶持
“华夏之星”项目对于学员的重塑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培训,每天夜间还安排了“星课堂”,提高这些学员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如何做公益,如何进行服装搭配等内容。
徐俊参加《企业家服饰搭配密码》的课程之后感触良多:“对于学理科出身的我来说是非常新鲜的,而且是第一次。优雅生活和体面生活也是大家期望达成的目标。”
“华夏之星”小企业训练营对于学员纪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早晨六点半进行早锻炼,迟到马上做十个俯卧撑,上课时手机要全部上交。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企业主还有些不适应,慢慢地就发现这些规定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华夏之星”公益平台所凝聚的是一帮价值观类似的人,他们认可这一公益项目,并愿意为之付出。这一期培训还引入了志愿者,由老学员为新学员们端茶倒水提供服务。前六天他们没有暴露身份,新学员真的就把他们当作普通工作人员。当最后一天谜底揭开时,新学员们很惊讶,也很感动。
通过这些老学员的身体力行,华夏之星的理念传输到新学员的心中。
也就是因为有相似的价值观,学员之间才可以在精神层面进行深入的沟通并相互扶持。
李旭东是三期的班长。他说,近年来企业发展进入正轨之后,渐渐地变得没有压力,每天都睡到自然醒,在事业上面也没有更多的要求。他很困惑,作为一家股权结构比较单纯公司的老板,如果没有股东的督促,没有合伙人的压力,他自身应该如何调整?
李旭东认为,他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企业经营和技术业务等问题,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需要加强个人修身和修为。“经济上来说是很幸福,也实现了最初创业时财务自由的目标,但心理上如何排解烦恼,如何更能感觉到幸福是一个难题。”李旭东说。
北京长征顺利物流李军对李旭东的所思所想也深有感触。他说,内心深处梦想和激情的感觉在弱化,以前创业的时候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很充实、很开心,如今赚钱再多也很难有快乐的感觉。
“如何让心灵更加幸福”成为摆在华夏之星学员们面前的一个难解之题;如何走出“穷得只剩下钱的困境”也同样成为新老学员们精神互助的重要内容。
李旭东笑称自己“有知识没文化”,他说,私营老板实际上是无法承担起大幅提高员工福利这样的重任,即使有能力去做也不能把物质当做员工的全部梦想。“但除了物质之外,我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建立企业文化”。
一期学员北京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技术公司王小见说,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倡导什么员工就会呈现出什么状态,老板希望公司形成什么文化自己要先做到。他建议李旭东先从自己做起,重建忠诚、诚信、勤奋的工作习惯,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