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亚太蓝皮书:绝大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近而不亲”

一财网 2013-12-26 16:17:00

责编:群硕系统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今天在京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近而不亲”,不过,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将会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今天(12月26日)在京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近而不亲”,不过,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将会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

12月26日,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2014年《亚太蓝皮书》,并举办“中国周边环境与战略学术研讨会”。

蓝皮书指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以及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调查研究为了解中国在全球的好感度提供了参考数据。“皮尤全球态度项目”从2006年开始,以20多个国家的普通民众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6个中国周边国家。

英国广播公司主管的Global Scan自2005年起也对全球的10多个国家进行了类似调查。该调查涉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7个中国周边国家。

在所有受访国中,巴基斯坦的被访者中对中国持好感的每年都约在80%以上,而且这一比例很少出现波动。

俄罗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好感度在周边国家中也相对较高,其对中国持好感的人群都高于50%,也就是说对中国的积极评价高于消极评价。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和BBC的调查结果都显示,在中国周边中,连续几年来对中国评价最差的国家是日本、印度和韩国。在全球范围内,这三个国家的中国好感度也是最低的。这三个国家对中国的积极看法平均在40%以下,日本基本都在20%以下。

蓝皮书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内阁府每年都要实施一项“关于外交的舆论调查”,其中一项涉及对中国好感度的调查。2010年中日之间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后,日本国民对华感情进一步恶化,2012年对中国持好感的民众比例降到16%,在调查中回答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高达80.6%。2013年,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好感度骤降到历史最低点5%,93%的被访者称对中国没有好感。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和BBC的调查显示,韩国连续几年对中国消极评价都超过积极评价。2009年针对韩国民众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将对日好感度确定为50分的前提下,韩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平均分为46.4分,对美国的好感度平均分为63.7分,也就是说韩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不仅低于对美好感度,而且还低于对其宿敌日本的好感度。具体来看,43.9%的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低于对日本的好感度,26.7%的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与对日本的好感度相同,29.3%的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高于对日本的好感度。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印度民众对华态度总体上倾向于负面。印度被访者中对中国持好感的仅占23%,而没有好感的占31%,认为中印是合作关系的占23%,敌对关系的占24%。24%的印度被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实力上升是好事情,而认为是坏事情的占35%。

蓝皮书指出,随着岛礁争端的升温,部分传统对华友好国家的中国好感度出现了下滑以及好恶参半的现象。比如,2013年菲律宾民众对中国好感度为48%,而对中国没有好感的人为48%。

蓝皮书认为,总体而言,未来5~10年,中国与周边国家整体环境得到彻底改善的可能性较小。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周边国家存在竞争关系;其次,中国军事现代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军事互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与中国有陆地和海洋领土争端的周边国家更是如此;再次,中国海外移民或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人与周边国家人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以前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可能来自于误读或误判,而随着彼此交往增多,中国人自身的缺点暴露得越来越多,对方对中国人的负面认知会增多。

不过,蓝皮书认为,未来5~10年,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将会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即周边大多数国家对中国负面认知急剧上升,到2020年可能会达到负面认知的峰值。而2021年,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成,中国经济模式的彻底改变,以及中国国民素质整体提高,中国向周边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越来越多,周边国家将越来越受益于中国的发展,那么周边国家对中国正面认知将可能在下一个10年后出现整体上升的趋势。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