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始人突然辞世 小马如何继续奔腾?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1-06 08:19:00

责编:群硕系统

“现在的心情是五味杂陈,我们都称李明为‘狗哥’,人不错,就是脾气大点。”影视圈一位资深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从2日下午起,一家位于北京郊县的医院突然变得“神秘”起来,因为这里陆续出现了不少演艺界人士。

3日,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小马奔腾”)官方微博发布讣告称:公司董事长李明于1月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47岁。

“现在的心情是五味杂陈,我们都称李明为‘狗哥’,人不错,就是脾气大点。”影视圈一位资深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影视界的“黑马”

提起小马奔腾,影视界诸多人士多会表示,这是一匹绝对的“黑马”。因为从2009年开始,这个更像快递公司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一些知名导演的电影项目投资名单中。

2009年,小马奔腾参投了三部电影,包括香港著名导演刘镇伟的《机器侠》,这部集结孙俪、胡军等大腕的科幻爱情电影对外宣称投资1000万美元,最终票房为6000多万元。按照常规,这是一部让投资者赔得一塌糊涂的电影,但第一次参与发行的小马奔腾却成为唯一一家赚钱的,背后的原因是小马奔腾签出了被合作者认为最“苛刻”的合约条款,谈定账户共管,优先回款,并保证成本加20%利润的回款额。

“因为电影投资风险太高。”电广传媒(000917.SZ)董事长刘沙白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但电影也是一个充满着“热情”的行业,而热情、义气恰恰是生活中的李明给朋友们的感觉。

2010年,小马奔腾首次主导运作了刘镇伟的《月光宝盒》,该部影片投资3000万元,总票房为1.5亿元,这给了李明最初的自信。

小马奔腾真正让业界惊奇的是2011年。

这一年,小马奔腾投资的李亚鹏执导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总投资1300万元,票房过2亿元。记者当年在诸多场合中均听到,业界大佬将此电影作为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不过,小马奔腾也曾运作过像《剑雨》等票房不佳的作品,即使如此,小马奔腾还是在短短几年中不仅布局从编剧到制片到渠道的电影全产业链,而且投资的诸多影片(参与投资达十几部,自主制作的六七部)大都获得了较高的盈利率,这在每年80%的投资者充当炮灰的影视界无疑是一匹“黑马”。

创始人李明

“我们无法否认小马奔腾团队其他管理者所发挥的作用,但‘狗哥’无疑是这个企业的‘右脑’。”上述圈内人表示。

小马奔腾,一个充满着画面感的名字,多少带点创始人李明的“影子”。

李明,出生于1966年,属马,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在创建公司前曾在盛世长城、通利达等多家国内外大型广告公司任职,以拍摄广告为主业。

的确,在进入影视行业前,李明的“广告业”为其集聚了必要的储备。

1994年,李明成立雷明顿广告发展公司(下称“雷明顿”),这算是小马奔腾出发的起点。

公开资料显示,雷明顿起步于媒体代理,1996年开始独家代理CCTV《新闻30分》栏目,后独家代理CCTV1、CCTV6、CCTV新闻多个栏目的广告为主营业务,此项业务一直是雷明顿的一项主要业务,为其带来了稳定持续的收入。

1998年前后,广告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广告业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后,利润开始稀薄,无论是李明开始回归对于镜头艺术的情结,还是企业在稳定之后寻找新的利润点,这一切都足以成为最好的理由让他进入电视剧行业。

1998年,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并一直致力于影视机构联合策划、投资、制作及发行影视作品方面的开拓。2004年,小马奔腾出品了第一部电视剧《历史的天空》;随后又推出了《甜蜜蜜》、《我的兄弟叫顺溜》、新《三国》、《我是特种兵》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

当然,这些电视剧不仅与常穿军靴的李明(军人家庭出身)有着某种关联,同时也体现了李明作为商人的智慧。

这就是,小马奔腾多年的广告业务不仅为其他业务的尝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而且所积累的客户资源也为其制作影视剧植入广告提供了便利,这些客户不仅在影视剧植入广告业务,也有可能转化为投资商。与此同时,广告渠道的资源为小马奔腾的影视剧宣传提供了天然的平台,节约了营销成本。

“他的每一次出发,可以说踩得还是相当精准的。”这是记者采访的几位文化产业投资者的共同看法。

IPO的未来

事实上,在2005年前后,就有投资者劝李明进入电影行业,但当时,李明认为时机尚未成熟。直到2008年,《非诚勿扰》等十几部电影票房过亿元,国产电影总票房达到40多亿元时,李明认为时机到了。

这一年,华谊兄弟(300027.SZ)成为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在首个交易日里,华谊兄弟市盈率竟高至142倍,为28只股票中最高;收盘时,华谊兄弟涨幅为147%。这种疯狂所带来的结果是,上百亿元热钱涌进电影行业。

同样是在2009年,小马奔腾也对公司进行了集团化架构调整并对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北京新雷明顿广告有限公司、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小马飞腾广告公司、北京小马欢腾广告公司及与国家广电总局合作创办的《TV GUIDE电视指南》杂志,业务范围涵盖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

2011年,北京小马奔腾影院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小马奔腾开始涉足院线建设。

按照计划,小马奔腾计划每年开发10~15家影院,规划发展50家影院、400块银幕,预计年票房产出超过10亿元。

至此,小马奔腾三大主营业务相辅相成的模式,使其成为投资者竞相追逐的文化类企业之一。

2011年,由建银国际影视出版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开信创投、信中利等其他多家风投跟进,小马奔腾完成7.5亿元的融资。

“小马奔腾一路稳扎稳打,从广告业出发,然后向电视剧再到电影产业,非常具有代表性,首先广告业与电视剧产业都是B2B模式,是相通的,电影产业则是B2C模式,小马走得很平稳,而且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单个项目打得既精准又精明,这些是投资者比较看好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其在文化与科技领域的结合上也打出了一个漂亮仗。”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

2011年12月,小马奔腾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但在多种因素下,申请并未获批。

有消息称,小马奔腾已经启动了登陆资本市场的B计划,即在IPO尚未开闸,拟上市公司便已长队如龙的情形下,极有可能启动借壳捷径。

小马奔腾副董事长钟丽芳还曾在2013年11月直言:“几天之后我们就进入(上市)缄默期,需要等待的时间不会太久。”

但这一切随着李明的突然去世又变得不确定起来。

在一些投资者看来,李明与2003年加入小马奔腾集团的总经理、从英国学金融回国的钟丽芳是一对“绝配”,李明身上更具“文化”特征,钟丽芳更具有商人的“精于算计”与“精明”。

李明负责与编剧、导演的沟通,碰撞出好的创意,而钟丽芳则负责公司内部与资本的运营以及项目的把关。李明也曾说,“我最喜欢的是跟编剧们、导演们去聊题材”,小马奔腾也签约了吴宇森、宁浩、张一白、刘恒、兰晓龙等一批有名的导演和编剧,保证其在影视剧内容上的“讲故事”能力。

“小马当务之急,是要寻找一个可以与钟丽芳搭配的新领袖,使得小马奔腾的气质得以延续,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魏鹏举认为。

记者试图梳理小马奔腾的股权架构,但在公开信息中,这方面几乎为空白。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