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3年十大能源事件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1-06 10:42:00

责编:群硕系统

2013年对中石油集团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该公司多名高层因涉嫌违纪而被调查一事,涉案人员数量和级别都创历史之最。

中石油“打老虎”

记者 禾苗

2013年对中石油集团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该公司多名高层因涉嫌违纪而被调查一事,涉案人员数量和级别都创历史之最。至今,总计6名中石油高管(及前高管)涉案,是否还会有人被卷入,目前尚不知晓。

去年8月底,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理王永春、李华林,中石油股份副总裁冉新权、总地质师王道富等4人皆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他们一度把持的业务包括:国内最大的油气田之一的大庆及长庆、中石油最赚钱的上游勘探和海外业务等。紧接着,国资委原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也被宣布接受组织调查。

去年12月中旬,中石油集团总会计师温青山被传也在协助调查,不过尚未证实的是,其与前述5名高管之间的案件有何联系。他个人已向昆仑能源、中石油股份等提交了辞呈,卸任包括董事长、监事等一系列职务。

由于中石油控制了国内大量的油田勘探与开采、海外项目的收购和经营,因而高管们若是严重违纪的话,也无外乎此类工程及贸易项目,各方利益的盖子不久后或被逐一揭开。

原油天然气行业的最大特点是:无论从事投资还是收购、交易,相关人员对资金的操控权力、数额等都是巨大的,但石油系统天然的垄断和封闭,使得一系列运作也显得相当隐秘。有关部门采用如此大力度的反腐措施,将对国内油气行业的深度腐败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中石化黄岛管道爆燃

记者 王佑

中石化黄岛输油管道事故发生后,国内大大小小的原油天然气管道开始全面排查。而这次“11·22”事故后留给人们的教训,不仅在于输油管道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更突出的则是地下油气管网混乱、国内房地产发展与石油管道排兵布阵矛盾重重等。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化工区一带的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泄漏。尽管当日3点15分后中石化就紧急关闭了输油,但斋堂岛街约千平方米路面仍难以逃过“黑金”的侵蚀、部分原油还进入了胶州湾,海洋过油面积高达3000平方米。

更加震撼的是,当天10点30分前后,黄岛区的海河路和斋堂岛街交会处起火,多条路面因地下雨水管道破裂而突发爆炸,最终造成数十人伤亡。这也是多年来中石化所遭遇的最严重伤亡事故。此次爆炸地的周边,还有不少危险化学品企业,其中仅生产和存储化学品企业就有十来家,幸亏爆炸事故后各方处理较及时,并未引起更多的次生灾害。

该事故使得公众安全的隐忧再度暴露无遗。城市地下管网拥挤不堪、油气管道与地下污水(及排水)管道错综复杂的关系、检修与维修难度大、相应的安全设计不合理等诸多难题也一涌而出。如果无法在房地产、油气管道的规划、审批、监控等环节予以把关,这类事故仍然难以完全杜绝。

 

中缅天然气管道投运

记者 张国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去年10月20日宣布,来自缅甸孟加拉湾的天然气当日在广西贵港市点燃,标志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

这条管道是中缅油气管道的其中一条,后者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另一条横跨缅甸境内、进入中国的原油管道预计在今年完工,设计能力为44万桶/天(2200万吨/年)。

天然气管道干线全长2520公里,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去年7月28日,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已经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在逐渐减轻对煤炭资源需求的趋势下,中国今后将加大以天然气为主的新能源需求。新开通的天然气管道将大大弥补西部省份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现状。

此外,这条管道建成投产后,通过中贵线把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系统连接在一起,使这两个管网系统的气源可以相互调度和置换,同时也打通了新疆气区、长庆气区和四川气区联络的通道,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过去,我国的原油进口绝大多数是靠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通道进入境内,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投入使用,中国的能源输运将逐渐走出“马六甲困局”,不仅使得我国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初步成型,也为我国原油增添了一条进口线路,大大增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性,在确保中国能源运输安全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无锡尚德破产重整

记者 王佑

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因无法就9家银行的高额授信给出还款方案,银行债权人联合向无锡中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

去年3月20日,无锡中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经过对无锡尚德的债权债务清理,最终其贷款大约有94亿元,而新锐光伏企业顺风光电(01165.HK)在多轮角逐中获胜,掏出现金30亿元对500多家普通债权人进行清偿。在排名前20位的普通债权人中,各大银行占据了11家,包括国开行23.7亿元、中行17.55亿元、工行9.122亿元,其余银行有农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上述几家银行的总债权为60亿元以上,占普通债权比例的三分之二。

顺风光电董事长张懿表示,今后会对无锡尚德实施包括组件提升、技术改进等多重措施,从而为其扩大光伏电站业务做配套。按照顺风光电的计划,其打算在2014年拥有3吉~4吉瓦的光伏电站规模,而无锡尚德2吉瓦左右的产能恰好可以满足这些光伏电站对光伏电池组件的大量需求。尽管顺风光电是打三折帮助无锡尚德清偿了相关债务,但其30亿元收购国内光伏企业的这一数字也是至今国内光伏行业中的最高收购价码。

能源价改新思维

记者 张旭东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历年的重头戏,但通常流于口号,进展都在无声处。2013年能源价格改革的进展则有目共睹。

始于2013年元宵节的油价上涨,推动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火速出台。缩短了调价周期,压缩了调价幅度。成品油价格更加紧跟国际市场,避免了旧机制调价周期过长造成的贸易商投机行为。

不过因为新机制出台仓促,加之普通民众只想跌不想涨的心理,留下很多“小尾巴”,尤其是遇到国际油价持续上行,还会面临压力。

作为天然气消费大国,中国一直实行政府管制价格。近年来进口气价格倒挂,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2013年,在广西、广东试点后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全国推广。要义在于,更接近市场化方式。一改之前“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逐步向市场化的“市场净回值法”靠拢。

当然这一新机制在挂靠油品、价格形成方面还有待完善。改革后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在消费端以存量气和增量气的形式已经在各地推开,虽然居民用气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影响依然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煤炭价格实现市场化后,煤电油气领域就只剩下电价这块“硬骨头”。2013年电价改革也屡有成果,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落实环保电价,对脱硫脱硝电价补贴提高,既保证传统电厂的环保改造,又集聚支持新能源的资金,一举两得。

涉及普通民众的消费端,则力推阶梯价格,包括阶梯电价、阶梯气价,保证民生减少价格改革的阻力,实现最大程度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或许是2013年价格改革最值得称道的新思维。

 

中海油超级并购收官

记者 高立萍

在历时7个月的拉锯战之后,中海油终于在2013年2月26日完成了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的交割工作。至此,这桩涉及金额高达近200亿美元的收购案终于画上了句号,同时这也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寻求海外油气资源一直是“三桶油”的重要战略之一,中海油也不例外。以收购前的产量计算,中海油的石油储量仅够开采9年,但这一比例仍是世界主要石油企业中最低之一。而完成此次收购将增加中海油30%的石油储量。

2012年7月底,中海油宣布,将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Nexen(尼克森)公司,并承担该公司约43亿美元债务。这是中海油继7年前折戟优尼科后再启海外收购。

但是紧接着,该收购案就爆出涉嫌多起内幕交易的消息。其中,与中海油有合作关系的中国船企熔盛重工大股东张志熔,涉嫌提前获取此项收购的内幕消息,并在纽约股票市场上操作,非法获利超过1300万美元。另外,2013年5月,一名广发证券(香港)的经纪人也涉嫌此案。

 

煤电博弈逆转

记者 高立萍

2013年是电煤价格并轨的第一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的《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取消重点合同,煤炭订货和价格开始完全市场化。

不过,煤炭市场的低迷以及市场化的推进,令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的谈判筹码此消彼长,双方角色悄然发生逆转。

多年来,国内电煤价格一直高位运行,电力企业多次表示成本负担过重。每年年末,电企都要跟煤企进行艰难的谈判,以期来年拿到价格较低的“合同煤”。

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产能过剩以及进口煤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价在2012年5月出现断崖式下跌。也正因如此,国内长期存在的合同煤与市场煤价差不断缩小,甚至价格倒挂,合同煤的命运也出现了关键的转折点。

在2013年的电煤合同谈判中,直到2月中旬,五大电企中除大唐集团,其余四家与神华的长协电煤合同价格依然未决。从全国合同煤签订情况来看,当年1月份未确定的合同煤价格仍模糊,多数企业计划等国家发改委及铁路部门的指导文件下发后再定。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对煤企与电企的关系是一个形象的描述。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电力企业在面对煤炭企业强势多年后,终于“腰杆硬了一把”。由此的结果就是,在去年年底的电煤合同谈判中,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关系逆转。

核电出海道阻且长

记者 金慧瑜

福岛核电阴影已逐渐散去,而国内核电仍在逐一重启的过程中,几大核电企业则已相继“出海”。

去年10月17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建设英国西南部一价值达160亿英镑的核电站反应堆扩建项目。

此后的11月25日,中广核又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建设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

去年11月下旬开始,中国还将在巴基斯坦南部援建包括两个核反应堆在内的部分设施,这一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

但与此同时,在国际核电市场上,中国企业面对国际级选手也遭遇了更多的失败。

去年10月下旬,一度在土耳其一核电站项目竞标时获得优势的中国核电企业最终不敌日本三菱重工和法国阿海珐联手设计的反应堆。而此前中广核和国家核电公司分别组成的财团也败给了日本日立集团,憾失英国“地平线”核电项目。

事实上,中国三条核电技术路线同时存在并且相互竞争的局面自福岛核事件后就延续至今,而这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核电“出海”最大的障碍之一。在已获得的海外核电项目中,中国企业大多扮演着资金输出者的角色。

 

新能源“迎春”

记者 张旭东

2013年,可以称得上新能源年。这一年,新能源在谷底回升,政策出台的频率令人眼花缭乱,用政策烘托出新能源的“春天”景象。

3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征求意见稿。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

此后,政策发布的速度加快。7月份,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发改委和财政部也出台了相关支持办法。

8月,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共发布4条光伏发电的政策。9月份发布3条,四季度共发布3条办法。全年累计发布光伏政策15条。在这背后,2012年出炉的“十二五”光伏装机已经上调、上调、再上调,最新数字是35吉瓦。

光伏发电思路也更侧重分布式发电,为此电网公司专门为分布式打造了量身定做的措施,加快电网接入。分布式发电的电价政策、项目申请、管理办法也陆续出台,可以说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架构已经初步完善。

风电已经是新能源的大头,累计装机近8000万千瓦,2012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光电装机国。但春天的表象下,新能源产业链的利益分享机制并不完善。制造业最惨淡,还在盈亏边缘挣扎,政策补贴和优惠大多流向电站开发商,制造企业“汤”都喝不着。

政策接连出台,但难掩法律执行不力的窘境。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就难以实行,呼唤多年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受到地方利益博弈,也迟迟不见踪影。

 

进口煤创新高

记者 高立萍

进口煤将2013年的中国煤炭市场搅得 “很不安宁”。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继2011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后,2012年中国以2.9亿吨的煤炭(含褐煤)进口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进入2013年,这一趋势仍保持, 仅1~11月份,我国已经累计进口煤炭2.92亿吨,同比增长15.1%。其中,11月份进口煤炭2843万吨。因此,全年进口量超过3亿吨是不容置疑的。

同时,由于进口煤的65%是供给沿海电厂,在华东和东南沿海地区,2012年进口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在25%左右,但在2013年一季度却达到了32%。分析人士表示,沿海地区进口煤只要占到海上进煤总量的1/3,国内煤炭市场压力就会加大。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