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浪漫而调皮的普罗科菲耶夫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1-06 13:35:00

责编:群硕系统

普罗科菲耶夫是我最钟爱的作曲家之一,以至于我完全不能容忍别人对他在苏联时代作为的指责和才华的贬低。

普罗科菲耶夫是我最钟爱的作曲家之一,以至于我完全不能容忍别人对他在苏联时代作为的指责和才华的贬低。我尤其不能接受将其与肖斯塔科维奇进行比较之后又被判输,就为曲之道而言,我也许更喜欢普罗科菲耶夫的率真和自然,而其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和幽默调皮的本性,为我的爱乐生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感动及心领神会般的开怀莞尔。

每当我觉得百无聊赖又想听点什么的时候,普罗科菲耶夫的名字就像他的真人复活那样直接出现在我面前。他的7首交响曲虽然完全可以用“第一(古典)”和“第五”作为代表(只一个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的录音足矣),但另外5首实在是每次听都感觉新鲜刺激,特别是瓦尔特·威勒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及伦敦交响乐团的交响曲全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作为首选版本,不仅完成度最高,音响效果也足够爆棚,绝非近年呼声颇高的格基耶夫版所能轻易取代。

普罗科菲耶夫的浪漫情怀在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达至最完美的境界,这是我最爱的音乐,也是我最爱的普罗。洛林·马泽尔,一个我不太感冒的指挥,但是他和克利夫兰乐团1973年6月的全剧录音可谓极尽细微的抒情和澎湃的激荡,是我心目中的标准演绎。能够与马泽尔版媲美的普列文版同样诞生于1973年6月,真是很好奇,为何两大唱片公司同时让那个年代风头最劲的指挥担纲录制这一作品,而且水准难分伯仲,各擅胜场。如果说马泽尔令人心潮起伏,悲伤难抑,那么普列文的戏剧渲染总是叫人怦然心动,以致肝肠寸断。

上世纪90年代的格基耶夫与基洛夫乐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录音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就演绎本身来说,这张唱片展示的当然是基洛夫乐团在格基耶夫手中的最佳状态。音响饱满厚实,色彩绚丽多变,节奏根据不同的情节有丰富的变化,并不一味为舞蹈性服务。在重要的抒情段落,格基耶夫的处理明显有交响诗的倾向,所以戏剧性的张力便有所夸张,这完全源于他对作曲家的天才创造力发自内心的尊重,仅从这个方面理解,这个版本可算独一无二。不过在大多数地方,格基耶夫的速度都有点偏快,从而造成和谐流利的感觉。

新录音还可以考虑阿什肯纳吉和皇家爱乐乐团的版本。演绎以音乐性至上,基本与舞蹈无关,阿什肯纳吉也没有去刻意制造高潮和“爆棚”效果,结构的均衡以及力量的合理分配使这个版本别有一番动人的情趣,对于我这个听过无数版本的“罗朱迷”来说,许多段落我都有陌生之感,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从对乐曲内涵的表现方面讲,阿什肯纳吉似乎比普列文和马泽尔距离作曲家更近一些,所以他的一些处理也比较值得回味。从录音方面看,虽然这个版本在低频方面效果精彩,但整体上还是略有不如,不过这也并非关注的重点。总之,阿什肯纳吉的普罗科菲耶夫非常令人信服。

性价比最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全曲,非NAXOS出品的莫格莱利亚指挥的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版本莫属。这张唱片我建议马上跑步去买。作为广收“罗朱”版本的“罗朱迷”,从未想到一个廉价厂牌会有如此精湛的演绎和制作。莫格莱利亚是非常了不起的芭蕾音乐大师,他的录音我先后购进几款,每个都有发前人所未发的新意。即使这样,我也没想到他的“罗朱”精彩如斯。这张唱片是我十几年前在柏林DUSSMANN唱片店检索系统查到的,试听之后便毫不犹豫拿下。莫格莱利亚显然也不打算以舞蹈的姿态演绎,所以他在速度上十分自由,敢于在适当的时候将乐句抻开,而且经常突然加速。他对动态的掌握和对情感戏的铺张都有神来之笔。乌克兰的乐队也很棒,特别是嘹亮程度和透明度,都比以往的莫格莱利亚唱片好得太多。(作者为音乐评论家,文化学者。本栏目刊载他的古典音乐赏析文章。)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