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冲基金不是“万能药”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1-13 06:05:00

责编:群硕系统

恶名昭著的国际对冲基金,量子基金数次攻击一国或多国货币,造成地区金融动荡,但却也给投资人带来了年化平均30%的收益率。

如果你是量子基金的投资者,那么你对于索罗斯阻击东南亚货币这件事或许有不同的看法。身为最“恶名昭著”的国际对冲基金,量子基金数次攻击一国或多国货币,造成地区金融动荡,但却也给投资人带来了年化平均30%的收益率。

只是量子基金后面的历程颇具戏剧性,就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索罗斯在俄罗斯债务危机以及日元走势上连续判断失误,紧接着又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中遭受重创,2000年前后量子基金亏损了50亿美元。随后索罗斯关闭了“量子基金”和“配额基金”,这一叱咤风云的对冲基金寿终正寝。

两年之后,随着国内阳光私募的蓬勃发展,被称为“A股第一庄托”的赵笑云卷土重来,但经过三年浴血奋战,2013年6月“笑看风云一号”被强制清盘。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对冲基金绝无可能包治百病。

按照收益与风险匹配原则,高收益的产品必定要承担高风险。而量子基金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全球经济动荡中,既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这里不得不提到俄罗斯。

从1995年到1997年,俄罗斯经济“止跌回升“,GDP恢复正增长,通货膨胀率也开始下降,市场观点更倾向于已持续贬值多年的卢布有升值潜力。因此,俄罗斯接替东南亚,进入索罗斯的围猎清单,他在1998年决定做多俄罗斯。

不料,俄罗斯刚好经历政府换届,巨额债务使得当时新上任的总理基里延科对经济走向失去了把控,财政拮据,国债价格狂泻20%。

为了兑付到期债务,俄罗斯使出“耍赖大法”,一是卢布兑美元自动贬值50%,二是延期兑付外债,三是将已经到期的国债延期,实际上就是告诉市场俄罗斯不准备偿付到期债务了。这三招让该国国际信用一落千丈,杀入该国的“热钱”几乎血本无归,其中就包括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亏损了20亿美元。

如果说索罗斯对俄罗斯的误判属于对冲基金操作层面的风险,那么十年后发生的“麦道夫对冲基金破产案”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和对冲扯不上一点关系,他根本就没有在投资”。上海睿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茁这样认为。

麦道夫1995年设立了一家资管公司,2000年已经在华尔街小有名气的麦道夫正式开始利用自己的社交圈推广自己的对冲基金,该基金每年有稳定在10%左右的回报率,同时他会对介绍购买自己产品的人有一定的返佣。这个模式到了后期成了庞氏骗局,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并不足以支持分红,投资人在美股“腰斩”的2008年依然可以拿到不错的回报,原因在于分红的资金来自新加入投资人的本金,根本不是来自投资。

庞氏骗局本来并不会这么快戳破,偏生2008年遇着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事发流动性风暴,而麦道夫的基金中不少投资人都是机构,为了应对流动性危机,他们纷纷提出赎回基金,一夜之间赎回的申请高达70亿美元。最终,麦道夫的骗局终于被曝光。

至于国内刚刚起步的阳光私募,也处于分化阶段,良莠不齐。既有创世翔、泽熙、尚雅、博宏这样的“常春藤”,也有赵笑云这类最终被清盘的“投资黑洞”,以至于信用与品牌迅速丧失殆尽。

对冲基金两大风险无所遁形:投资判断失误与信用危机。而就外部环境而言,对冲基金还会因为追求绝对收益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

而好买基金认为,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一样,有着基本相同的客户群体,一直以来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品种之一。刚刚开放的QDLP有顶级的国际对冲基金参与,也有管理层积极的扶持和谨慎的把控,国内的环境也非常有助于对冲基金的进步,可以说整体风险并不大。

在对冲基金使用的策略中,既有极高风险类别的,如多空策略;也有风险很小的类别,如中性基金的套利策略,一两个百分点的跌幅就已经达到了“极限”。

此外,境内外对冲基金的“生存环境”差别也很大。境外成熟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比较成熟,投资于成熟市场的对冲基金策略更广、操作更繁杂、弹性更大、花样更多,但内地对冲基金则不能照搬模式,如得益于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内地中性策略的基金取得15%以上年化收益率的比比皆是,但在境外市场中性基金近10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1%,落后于众多其他策略。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