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GDP造假比官方估计的严重

一财网 2014-01-23 14:26:00

责编:群硕系统

美国同样有大量跨州经济活动,他们州区的物价差异也未必比中国省份小,为什么他们的误差水平可以控制得如此之小?“爆表”的主要原因恐怕要归结于人为造假因素。

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经济体,美国的GDP总额(16万亿美元左右)不到中国的GDP总额(9万亿美元左右)的2倍,何以统计误差水平相差5到20倍。若单纯以人员素质、设备安排和统计技术来言,这么巨大的差距还是让人无法理解,而另外一个结论恐怕也呼之欲出,那就是人为注水的因素可能比官方估计的要大。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万亿。随后有记者计算24个省份公开的地方GDP总量,并根据上海、山西、陕西、黑龙江没有公布地方GDP总量,但提及了增速的省份数据,最后得出28省GDP总和约为58.9423万亿。它超过了全国GDP总额2万亿,就像PM2.5爆表一样,迅速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

不过,稍微回溯这几年的新闻就可以发现,每到新年此时都会发生同样的故事。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解释这“爆表”的因素无非有三。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在区域内交叉发生,加上统计上的精确度不够,从而出现一个经济活动,两个省份重复统计的情况。其次,各地的价格计算可能会有所差异,而这会导致各地GDP最后加总比全国核算数要大一些。再次,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节能降耗和GDP考核等指标,会对统计数据进行造假,而国家挤出的水分更多,地方挤出的水分少,最后就发生了两个数据“打架”。

纵观这几年关于全国GDP数据与各省GDP数据之和的分歧,基本上都是这三重解释,大体的差异就是强调统计技术的因素多,还是强调人为注水的因素多。今年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观点,昨天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56万多亿的GDP,如果只有2万亿的误差,实际上这个比重并不是很高,只有5%左右的误差。”

我们承认任何统计行为都会存在误差,不过5%的误差率是否有点偏高?作为GDP总量全球排名第二的国度,那且向排名第一的美国看看。维基百科引用美国联邦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显示,美国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2000年这6年里,各州GDP数据和美国全国GDP数据确实有误差,但是这种情况与中国可谓大异其趣。

一方面,这6年里面有5年(除2009年),美国的全国GDP是高于美国50个州加1个特区的地方生产总值之和,误差最大是2010年,各州GDP总额是14.5118万亿美元,全美GDP总额是14.6578万亿美元,各州总额比全国数据少了1460亿美元,误差在1%——这与中国各省份GDP之和高于全国数据3000多亿美元,误差5%可大不一样。

另一方面,美国也存在各州GDP之和超过全国数据的情况,至少在2009年,各州GDP总额是14.15083万亿美元,而全美GDP总额是14.119万亿美元,他们相差318.3亿美元,其误差只有0.23%——如果说前面的误差率只有5倍,那后面的数据说明误差率足有20倍的差距。

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经济体,美国的GDP总额(16万亿美元左右)不到中国的GDP总额(9万亿美元左右)的2倍,何以统计误差水平相差5到20倍。若单纯以人员素质、设备安排和统计技术来言,这么巨大的差距还是让人无法理解,而另外一个结论恐怕也呼之欲出,那就是人为注水的因素可能比官方估计的要大。

为什么会这样?逻辑也很简单,“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长久以来,我们在考核干部的指标上过于倾向于GDP等经济发展数据,甚至就是“以GDP论英雄”。地方官员要想晋升,最佳的办法就是把经济数据“编”得漂亮,如此就容易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前任官员造假升迁没有被发现,接任的官员只好“假上增假”,不断叠加最后导致数据严重失真,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

去年国家统计局曾经曝光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在工业企业统计上弄虚作假,当地经科局编报2012年年报工业总产值85.1亿元,初步核实为22.2亿元,虚报62.9亿元。这种胆敢虚报三倍的产值如何不会发生在GDP数据上?要知道,地方GDP之和也不过超了全国GDP总额5%。

正因为如此,面对年复一年的各省GDP总额“爆表”,有关部门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复技术层面的解释,因为道理很简单,美国同样有大量跨州经济活动,他们州区的物价差异也未必比中国省份小,为什么他们的误差水平可以控制得如此之小?“爆表”的主要原因恐怕要归结于人为造假因素。

要想清除造假因素,可以有两个办法,一方面是加大查处GDP数据注水的力度,不仅要严惩那些参与造假的统计官员,更要查处那些指使造假的地方主政官员,因为他们才有造假的动力,尤其是要曝光并且问责那些因造假而获得晋升的官员。但这种做法虽然会有收效,也还只是扬汤止沸。

真正釜底抽薪的还在于改革干部考核机制。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随后在去年底,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考核不能唯GDP,不能搞GDP排名,考核结果使用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这就是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是从方案到落实,要更新根深蒂固的老观念到新型政绩观的重树,这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走,就从抛弃重复用技术性解释各地GDP“爆表”开始,从深究问责统计注水开始。

【本文同时刊发于23日《东方早报》,此为原稿。 】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