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索契冬奥会,不只是一场运动会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2-07 06:35:00

责编:群硕系统

在本次冬奥会尚未开始前,关于经算、腐败、筹备不足等话题的热炒早已占据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这也注定了夹杂了种种是非、争议的索契冬奥会已不再是一场纯粹的体育竞赛了。

编者按

历史上每一届奥运会多多少少都充斥着争议与各种花边,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Sochi)举办的第22届冬奥会也不例外。在本次冬奥会尚未开始前,关于经算、腐败、筹备不足等话题的热炒早已占据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这也注定了夹杂了种种是非、争议的索契冬奥会已不再是一场纯粹的体育竞赛了。

 

索契成东西方博弈“新战场”

黑海之滨的俄度假胜地索契将再度点燃俄罗斯人的大国梦。

今天,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黑海沿岸的度假胜地索契开幕。除了各国举办大型国际赛事都会遇到的波折外,索契冬奥会注定要面临更多艰难。

无论是首次在亚热带地区举办冬奥会陡增的经济成本与恐怖主义威胁下的安保压力,还是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领导人拒绝出席的尴尬,甚至此后等待俄罗斯的是春暖花开的繁荣还是国力衰落的谜团,都成为东西方国家竞争与合作的又一个缩影。

中国力挺俄罗斯

尽管作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已经在多个场合非常“卖力”地代表俄罗斯向世界各国发出了热情邀约,但普京得到的并不都是热情的回应。目前,已有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德国总理默克尔等西方大国领导人,拒绝参加索契冬奥会。

据俄媒报道,尽管英德等领导人抵制索契冬奥会,但仍有20多个欧洲国家领导人会参加,亲临冬奥会开幕式的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更有约40名,其中就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外交部网站信息显示,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俄罗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当地时间13时50分许,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索契阿德列尔机场。

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在此前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视和支持。这也是习近平主席连续第二年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国,充分体现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两国元首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亲密的个人友谊,以及中俄双方在彼此关切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和战略合作。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国家元首出席境外体育赛事很罕见,习近平主席的出席彰显中国外交的积极努力。中俄两国因地缘政治在能源、反恐、经济等领域合作密切。

除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外,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荷兰首相吕特、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都表示会出席索契冬奥会。

安保成西方忧虑

不过,即便是众多国际领导人在最后关头选择支持普京,但对于索契冬奥会的争议并不会因此而停歇,比如令普京最为头疼的安保问题。

苏联解体后,恐怖活动在俄罗斯国土上相继发生,至今没有停息。索契本身虽然从未被直接影响,但紧贴着索契的西边,就是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境内的两块要求加入俄罗斯联邦的飞地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就在离索契不远的格鲁吉亚境内。2008年曾在俄格之间发生的“五日战争”,地点就在索契附近。俄罗斯境内的车臣和达吉斯坦这些恐怖活动频繁的地方离开索契也不过200~300公里。

在冬奥会开幕前六周,发生在俄罗斯南部涅夫捷库姆斯克市和伏尔加格勒的系列恐怖事件共造成37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事发地都是距离索契不远、安保相对弱的邻近城市。因此,恐怖势力和恐怖事件成为索契冬奥会最大的威胁,其中不乏恐怖势力借机闹事和外国不法分子的投机。

索契冬奥会组委会主席切尔内申科对媒体表示,索契冬奥会将是“史上最放心的奥运会”,总投资达500多亿美元,也是“史上最贵的奥运会”。其中,30亿美元的安保投入也打破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纪录。

在普京看来,能在此前历经动荡与分离的地方举办重大国际赛事,更证明了俄罗斯的稳定与凝聚力。他曾表示,“如果俄罗斯没能恢复国家的领土完整,没有平复高加索地区5~7年前的冲突,无法解决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在俄罗斯的领土上举办奥运会这样的赛事就不可能实现。”

俄不惧“唱衰”声

尽管“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并不包含政治,但任何一次奥运会都撇不开被“政治化”的命运。有评论认为,索契冬奥会可能是冷战期间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来被政治化最严重的一次奥运会。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与俄罗斯的矛盾由来已久。无论是俄国内大型国企垄断式的经济模式,还是普京敢说敢为的执政风格,以及俄对乌克兰国内局势的干预,都成了西方国家“排斥”俄罗斯的理由,尤其是在俄此前收留斯诺登,之后又通过反同性恋的法令,更激起了西方国家的公愤。因此,相比冷战时期公开的意识形态对抗,西方国家抵制索契冬奥会,有故意让俄难堪的意味。

无论是会前亲力亲为的全面视察,还是在申办竞争中,亲赴危地马拉城为索契助威,在西方舆论看来,普京从未把索契冬奥会当作一项纯粹的体育赛事,而是彰显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发展潜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舞台。

即便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渐糟糕,但不得不否认,普京的“东向战略”收到了成果。除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全方位发展,在地缘政治的合作呈现出抱团取暖的态势,上合组织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有分析认为,在西,这一组织可制约北约东扩对俄的制约;在东,可缓冲美国亚洲再平衡带给中国的压力。

俄媒此前评论称,虽然国际上唱衰冬奥会之声不绝于耳,但俄罗斯不再是那个苏联解体后从一个世界大国衰落为二流行列的国家了。俄罗斯GDP居世界第7位,在叙利亚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积极斡旋,俄显然已重新迈入世界大国的行列。现在普京希望用这一盛会向世界表明,俄罗斯已经重新崛起,莫斯科希望以此表明,俄已作为一个大国重返国际舞台。(王琳)

索契经济账:500亿美元投入收益几何

 

以索契阿德勒尔火车站为起点,一条穿山架桥的混合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将索契滨海区的体育场馆与红波利亚纳高山滑雪比赛场地连接在一起。

单这条索契重要的交通干线造价就达近90亿美元,超过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总成本,而这只是索契冬奥会总成本的约六分之一。

超过500亿美元,索契冬奥会称得上是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有西方媒体评论称,索契如此铺张是因为这是“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缩影:一个关于雄心、渴望在黑海边展现新俄罗斯的故事,但这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投资膨胀

负责索契冬奥会重要交通工程的机构是俄国有的俄罗斯铁路公司(Russian Railways,下称“俄铁”),该公司总裁亚库宁素有俄总统普京的“左膀右臂”之称。尽管对于曾建设了数万英里铁路工程的俄铁来说,31英里的索契混合干线在长度上不值一提,但这个穿过12个隧道和约50座桥梁的高难度项目却是其近来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不禁让人联想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修建的那些“与自然斗争”的高难度基建工程。

叶利钦时代前副总理鲍里斯·涅姆佐夫(Boris Nemtsov)和另一反对派政治家列昂尼德·马丁纽克(Leonid Martynyuk)联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俄罗斯政府在这条新路上投入的资金是美国宇航局(NASA)发送和运行一个新一代火星探测器的3倍多。另有俄罗斯媒体调侃,政府的投资足够给这条道路涂抹上1厘米厚的白鲸鱼子酱。

除去道路工程,冬奥会主要场馆“菲施特”奥林匹克体育场原计划投资2.3亿美元,但据涅姆佐夫称,最终该场馆建成后总投资膨胀到7.8亿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达到约1.9万美元。同时,原预算投资2亿美元多功能室内体育馆波尔肖冰宫到2012年时投资已经达到3亿美元,座位均投资约2.5万美元。而以往其他奥运会主场馆的成本平摊到每个座位上的造价仅为6000美元。

涅姆佐夫的报告还指出,索契奥运会筹备款项中有250亿~300亿美元存在贪腐问题,其中很多涉及普京的密友及其承建公司。

对于这样的指责,普京的回答是:“如果任何人掌握索契冬奥会项目实施中贪腐实例的具体数据,我们希望其向我们提供客观数据。”他同时坦言,虽然目前并没有发现严重的腐败案例,但确实存在过高估计工程量的问题。

去年2月,普京前往黑海索契度假村视察,当听说俄奥委会原副主席比拉罗夫(Akhmed Bilalov)负责的高山滑雪跳台项目建设费用从4000万美元飙升到2.65亿美元,且进度一再推迟后,普京勃然大怒,当着电视镜头斥责比拉罗夫,并罢免了后者。

前景难断

不过,在今年1月中旬接受媒体采访时,普京坚决否认了索契冬奥会总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的说法。他称,每个人都会犯数学错误,全部成本是2140亿卢布,他建议记者们将此除以33(美元兑卢布汇率),得出结果是约64亿美元。

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则承认俄政府为索契投入了500亿美元,但强调其中用于冬奥会本身的约为64亿美元。他称,基于索契的自然条件,俄政府开始就知道在这里举办冬奥会将耗资巨大,不应混淆筹备冬奥会的资金和索契城市发展的资金。

据俄奥组委官员的消息,索契冬奥会结束后,大部分场馆将仍保留体育用途,举办开闭幕式的体育场将成为足球场,作为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赛场之一,海滨奥运村将改造成公寓提供给当地居民,高加索山区的几座滑雪赛场则将作为公共的滑雪场对外开放。

俄奥组委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此前曾表示,索契冬奥会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回收。

不过,普京此前期待的“索契效应”似乎已得到一些印证。根据俄高等经济学院发展中心的报告,去年第一季度,俄经济整体陷入停滞,但俄南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增速达7%,该报告认为,筹办索契冬奥会带动了俄南部地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有国际机构分析,俄罗斯经济的问题存在于消费和投资等领域,除了零售额和就业率的下降,该国还需要应对投资的萎缩。近年来俄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加工业、服务业和运输业,但俄经济发展仍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出口。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官方数据发现,索契的“二三产业平衡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及政府占投资主导地位的格局决定了政府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源。

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索契拥有不仅是迎合达官贵人的服务业,其实体经济同样发达,本报记者查询索契市商业工业协会资料发现,当地的企业数量超过7000家,其中贸易类企业最多,达到2125家;建筑类企业1078家;与服务业有关的住宿餐饮类企业排名第三,达到671家;其次是工业企业,超过380家。同样构成索契竞争力的还有其充足的劳动力红利,在当地40多万人口中,适龄劳动力人口接近25万,占比达到62%。

国有化资产比例较高也决定了地方政府有资本“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当地固定资产投资中,约四成来自联邦和地方政府。而在投资流向中,健康、休闲和文化运动等旅游服务业占比最高,达到42.7%,其次是交通通信为17.1%。

不过,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于当地时间5日发布报告称,索契冬奥会不可能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很大的促进。而普京希望借举办一次成功的国际盛会将索契变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进而提升整个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经济。(盛媛)

“黑海明珠”的100年

阳光、海滩、棕榈树、别墅,或许这些词压根与大部分国土处于亚寒带气候的俄罗斯难以相提并论,但在2007年第22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的主办权花落俄罗斯西南部海滨城市索契的那一刻起,这个以旅游立足的城市又一次走进了世人的视线。

位于黑海之畔的索契,地处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接界处,与格鲁吉亚毗邻,位于莫斯科以南约1500公里。整个城市东西长145公里,南北宽40~60公里,堪称世界“最狭长城市”。由于索契北靠大高加索山脉,南接黑海,山与海的结合,赋予了索契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也造就了这个世界上最北端的亚热带城市。

尽管索契的纬度与中国东北的沈阳相当,但年均14.2摄氏度的平均气温,以及约1700毫米的年降雨量,使得索契被称为俄罗斯“夏都”名副其实。如今,这个最受俄罗斯欢迎的度假城市因为冬奥会的举办,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冰雪”胜地。索契市长还笑言,会尽全力确保这些冰雪不会融化。

作为一个城市,索契很年轻,直到19世纪末才正式建城,至今也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直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俄国人早早就对索契情有独钟。当年俄国的皇亲国戚们盘算着要在索契大兴土木,立志将索契打造成一个建筑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花园城市。

1909年,索契拥有了第一家养老院。由列宁签署的《关于国家级疗养区》法令的颁布,为索契市疗养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法令的主要原则是:疗养事业为劳动人民服务。即便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枪响后,政权的更迭并不影响索契的发展。1940年前后,在斯大林政府约10亿卢布的重金支持下,索契拥有60家疗养院以及医院,可容纳约9000个床位,远远超过1920年前后的规模,那时当地养老院与医院的数量只有6家,床位也仅为500个。

全身瘫痪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1937年于索契疗养期间,写了广为流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至今,索契还保留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并将其改造成了文学纪念馆。纪念馆所在的街道也被命名为“柯察金街”,以纪念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给一代人留下不可磨灭印象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即便是在战火最为猛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索契的疗养院一度成为受伤苏军的康复中心。在斯大林、赫鲁晓夫等一众苏联领导人的支持下,索契迅速成长为独联体地区小有名气的旅游、疗养胜地。当时,斯大林坚信,每个苏联人都应该在天堂般的地方放松,以便假期之后能够更加努力地工作。

如今,已有32万人口的索契每年接待3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至于俄罗斯“夏都”如何与冬奥会结缘,还需追溯至7年前。2007年,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9次全体会议上,素有“黑海明珠”之称的索契面对来自奥地利萨尔茨堡与韩国平昌的激烈竞争。在7月4日最终的投票中,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远万里,亲自飞赴南半球的危地马拉城,坐镇投票现场,用仅学的几句英语与法语向奥委会成员“示好”。

其实,在当天的第一轮投票中,索契并不是得票最多的城市,以2票之差落后于占据榜首的平昌,后者获得了36票。而萨尔茨堡只有区区25票,排名垫底,首轮出局。在第二轮事关生死的竞争中,索契最终以4票的微弱差距战胜韩国平昌,斩获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权。

普京称,“索契冬奥会将留下真正宏伟的遗产,它不仅改变了城市外貌,令其更加美丽舒适,而且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发展。”(潘寅茹 王琳)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