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是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招商证券日用消费及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朱卫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伊利的估值尚算合理,按照市销率计算是1倍左右,公司参与世博会的供应,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品牌认知,拓宽上海及华东市场,对公司来说是较大的利好。
在2010年世博会上,伊利集团旗下全系列产品,包括液态奶、乳饮料、酸奶、冰激凌、奶粉等,都为世博专供产品。同时,伊利集团已经在全公司上下推行“世博标准”工程。目前,在严格标准下制造出的伊利“世博牛奶”已经全面上市。
一位重仓消费概念股的私募人士向本报表示,伊利已经逐步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经过一番行业大洗牌后,伊利等仍然立足的企业得到了更大的市场份额,长远来看未来伊利等乳业企业前景继续看好,并预料在世博效应推动下,伊利很可能在短期内创出历史新高。
同时,他提醒投资者,目前难以预计公司在世博会上投入的费用成本,对公司品牌价值的提升也不好计算,短期内有可能增加企业负担,有可能会影响公司向其他地区的供货数量;但长远来说,成为世博会供应商必然有好处,尽管世博的关注程度比不上北京奥运。
他也认为,伊利股价近来的上升有一定炒作成分,很可能是世博的利好因素提前在股价反映,投资者应当注意风险,不要盲目追入;追入的话一旦趋势逆转,必须执行止损原则。
今年1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预计2009年度全年业绩将较2008年扭亏为盈。而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实现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大增220%,该季报也显示,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数家大型机构均已经扎堆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原奶价格低迷以及冷饮等高毛利产品销售比重增加,造成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高达36.5%,同比上升8.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76个百分点。东海证券则认为,公司不断地加强优化产品结构和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强化世博营销和拓宽市场渠道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毛利率。
瑞银证券预计,2009~2013年伊利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主要受下列因素推动:第一,产品组合多元化,而且奶粉业务强劲增长;第二,2009年上半年公司重新从蒙牛乳业(02319.HK)手中夺回了行业第一的位置,公司在未来3~5年将能坐稳头把交椅;第三则是营销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