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纽约世博会,是迄今在美国境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世博会之一,仅次于同在纽约举办的1939年世博会。
这也是纽约第三次举办世博会(最早是在1853年)。由于其规模大、对纽约的影响深,即使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它仍然为许多当地人津津乐道。这届世博会展示了20世纪中叶美国的文化、技术以及太空时代的前景。 对于纽约的婴儿潮一代来说,这届世博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那以后,美国很快就进入了一个黩武和充满了人权斗争及经济动荡的时期。
筹备阶段充满波折
1964年世博会耗资10亿美元,地点在纽约皇后区的科罗纳公园,占地约1 平方英里(约合2.6平方公里),与亚洲之外规模最大的中国城之一——法拉盛为邻。这届世博会于1964年4月22日开幕,分两期,每期各6月,在 1965年10月17日结束。超过5100万人次参观了这届世博会,在当时创下了世博会参观人数的纪录。
该届世博会的3个主题分别是: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人类在一个缩小的地球和膨胀的宇宙中的成就”和“千年进步”。展览以自动化和太空时代为主旋律,代表展品是一个12层楼高的不锈钢巨型地球仪。
为了筹集其所需的巨额资金,纽约世博会主办方曾向私人融资和出售债券。主办方还聘用了在向公众筹资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 摩西在当时被誉为纽约的“建筑者”。他曾任纽约市园林局局长,任职期间促成了纽约及周边地区众多高速公路和公园的建设。摩西试图通过这次世博会,把科罗纳公园改造成纽约主要的休闲场所。
主办方当时估计,参观人数要达到7000万人次才能收回科罗纳公园的改建成本,而该届世博会若像往常那样仅持续半年,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于是主办方决定这届博览会需要跨年举行,并对建造展馆的参展单位收取租金。
然而世博会的国际组织者国际展览局(BIE)明文规定,任何一届世博会都只能持续6个月,并且不允许向参展者收取租金。
但摩西不愿受规则限制。他访问了BIE的巴黎总部,希望后者能够开一个特例。但BIE拒绝了他的要求。在纽约市呼风唤雨的摩西被激怒了,他在媒体上公开表示了对BIE及相关规则的藐视。BIE迅速反击,通知其成员国不得参加纽约世博会。这给纽约世博会造成了巨大困难。最终,BIE的许多成员国都未参加,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等。
但不少较小的成员国即使收到了BIE的禁令,仍然决定参加这次世博会——当时的纽约正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些国家以参加纽约世博会为荣。
最终,纽约世博会的参展国主要为小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组成,但西班牙、瑞典、奥地利、丹麦等发达国家也来了,而当时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日本也参展。此外,诸多美国大公司都投入重金打造场馆,由此促成了一届声势浩大的世博会。
未来!未来!未来!
纽约世博会上最受关注的是梵蒂冈馆展出的米开朗琪罗的著名雕塑“皮埃塔”(Pietà),以及一个中世纪的比利时村庄模型。
而通用汽车公司的“未来世界”展览在游客中最受欢迎。通用汽车推出了一部关于未来科技的动画片Futurama,游客可以坐在滑翔椅上一边行进,一边观看着动画片中的各种未来景观。在这届世博会的12个月中,近2600万人体验了这一“未来之旅”。
在IBM公司的展厅里,一个巨大的 500座的看台,由液压装置推到屋顶的剧场,在那里,由9块屏幕组成的电影屏幕显示了计算机的逻辑运算过程,这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的上世纪60年代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还有许多此后将会普及的科技产品在这次世博会上初展头角,例如贝尔实验室的视频电话和计算机调制解调器。
西屋电气则在科罗纳公园里埋下了两个“时间胶囊”。这两个胶囊将在5000年后的6964年打开,其中装有世博会指南、电动牙刷、信用卡、美国国旗,以及爱因斯坦、罗伯特· 安德鲁·密立根(实验物理学家)、托马斯·曼这3位当时影响重大的人物写给未来人类的信。
场馆和园区的命运
1964 年纽约世博会虽然果真持续了12个月,但最终仍以赔钱收场,损失了约1000万美元。世博会结束后,大部分展馆在6个月内被拆除。余下来的一些展馆或被留下来承办未来的展会,或被移作其他用途。
例如,西班牙馆被迁到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成为希尔顿酒店的一部分;基督科学馆被移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波韦市,成为一个教堂;奥地利馆则成为纽约北部的一座滑雪馆。
世博会为纽约留下了美化后的科罗纳公园。世博结束后,该公园成为人们散步和休闲的场所,而世博期间命名的道路和景点也都保留到了今天。那个12层楼高的巨型地球仪多次出现在电影和电视中,成为皇后区一个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从1978年起,美国网球协会进驻该公园,美网公开赛每年都在这里举行。
如何在世博会结束后,让城市继续保持从中获得的活力?居住在纽约的全球化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斯基娅·萨森(Saskia Sassen)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始终是主办城市的挑战。虽然情况不完全相同,但世博会或奥运会的建筑通常留在那儿几十年极少使用,慢慢腐烂,最后倒塌成一片废墟。保留的场馆偶尔被在节日和大型活动时使用,但这不足以恢复到世博期间的那种活力。”
萨森教授的研究重点包括全球化、移民、全球城市、新的网络技术等。她在上海世博会前夕参与了众多相关的研讨会。其新书《世界经济中的城市》近期推出了中文版本。
“纽约世博会是一个有趣的案例。”萨森说,“最大的成果是科罗纳公园,那里以前有很多工厂和临时建筑,现在成为了一个公园。最显眼的建筑是那个巨大的地球仪。其他一些永久性建筑主要用于向游客出售食品和饮料,大部分在周末才活跃。这是作为一个公园的命运,而不是作为一个前世博会场。”
萨森认为,纽约世博会另一个历史性的影响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最终作为移民留在了纽约,他们是因为修建场馆而来到纽约的,很可能是在工作签证失效后非法居留下来的,“我喜欢事情以这样的方式发展。”
冀望上海获得不同类型的成功
萨森表示,上海世博会将是一届出色而享誉全球的世博会,“因为上海是一个著名的、富有魅力的城市,同时,它在中国。非常重要的是,这届世博会发生在一个重大的转折阶段——全球正在凝聚对环境危机的共识,政府和公司开始投入资金以发展环保技术。中国政府已经制定计划并采取了重大举措。一些评论家认为,中国在解决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上海世博会已经投入了巨大努力,以囊括关于城市最先进的环境创新技术。未来的世博会也会这么做。但上海将是第一个全面关注这方面问题的主要博览会。上海必须这样,因为这么多的人才已经投入到这个领域去了,也因为它影响到我们所有人。”萨森说,“即使人们对环境的可持续性不感兴趣,他们也会对普通人生活中的创新科技感到好奇。”
萨森研究过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场馆利用,“我对北京在这方面的认真规划而印象深刻。奥运会的策划者非常了解在奥运之后维持场馆运转是多么困难。”
她表示,在浦东开发20 周年之际,上海应该通过世博会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挑战——如何利用世博会来进入新的阶段——我说的不是建造更多高楼乃至世界最高楼,而获得不同类型的成功。一个城市可以塑造自己的城市特性,而不只是造摩天大楼。”
总规模10亿元中生引领基金揭牌,浦东创投、中国生物制药等为首关出资人
浦东将出台境外投资、跨境结算、数据出境、国别地区指南等一揽子公共服务政策,引导法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跨领域组团式合作,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对接,提供多元融资服务。
浦东力争“十五五”期末培育400家出海先锋企业、100家出海企业总部
NTSB表示他们已获得直升机的坠机视频,视频显示直升机在坠毁前完好无损,随后以高速坠毁。
根据预估,大阪世博会展馆建设和运营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达到总计2.9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