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倡导就业平等的公益组织深圳衡平机构12日发布《深圳就业歧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深圳近六成企业存在就业歧视。
该项调查研究历时5个月,通过对深圳103个行业1560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进行的网络调查及电话调查发现:深圳企业普遍滥用“用工自主权”, 在招聘员工时,常常提出一些和工作岗位职责无关的苛刻要求,从而造成严重的就业歧视状况。
调查发现,在不考虑学历限制的前提下,仍旧有将近60%共计868家企业存在就业歧视状况。其中67.86%的招聘岗位对年龄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使得年龄在35岁以上的求职者失去了本该享有的平等就业权。
而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外形、性别、健康、以及户籍和地域等其他四个方面。分别占歧视企业的37.33%、20.16%、 13.13%、5.99%。
其中,性别歧视是广泛就业歧视的根源之一。以女性的不平等就业环境为基础而产生了诸如对年龄、对学历、对身高、对相貌的要求,但其中多数与应聘工作岗位职责无关。虽然对女性的歧视在从业数量上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就业质量上女性却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报告》认为,造成歧视现象的法律原因主要在于无法可依、有法不可依,有法不依以及立法带有歧视性。而长期以来对平等就业观念的忽视则是就业歧视的社会原因。
对此,调查者建议深圳市应完善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并应畅通就业歧视的救济渠道。
政策措施要更加精准,合规的受益面要更广,相关市场主体可以获得更多实际利益。
要强化岗位挖潜,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化就业岗位,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持续用力稳住政策性岗位,拓宽毕业生就业空间。
会议指出,要聚焦人工智能,更加积极抢抓机遇、走在前列。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AGI是否会实现。
目前我国的长护从业人员仅为30多万,长护险全面推开之后,护理人员的缺口预计会达千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