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政治经济学看乌克兰暴乱背后

一财网 2014-02-24 11:40:00

责编:群硕系统

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是亚努科维奇拒欧盟。但即使没有这个导火索,也会有其他的导火索。因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爆发有其必然性!

乌克兰政局连续剧的剧情发展进程之快、之奇,可能让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剧编剧汗颜。尤其是这两天前总统季莫申科的获释并重出江湖,给这出政治剧增添了新变数和新定数,和解之路似乎越来越漫长。

乌克兰动乱,起步于11月21日乌克兰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而选择向俄罗斯靠拢。这场站队“游戏”直接导致了乌克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多方势力的争夺中。

但如果说这场革命是为了抗议亚努科维奇拒加欧盟,那么,您错了。

最多说,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是亚努科维奇拒欧盟。但即使没有这个导火索,也会有其他的导火索。因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爆发有其必然性!

这件事还是得从3个月前所起。2013年12月3日至6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其中,在中乌签署的联合声明中,第二大项明确提到“在乌克兰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种侵略威胁的情况下,向乌克兰提供相应安全保证。”

这完全可以被当成一条震撼世界的新闻来看待,但当时却有点被忽略了。这条新闻足以说明,中国已经完全转变了此前的保守核政策,开始承诺为其它无核国家提供核保护伞。这是史无前例的重大转变,很多年来,由于中国采取保守的核政策,即自己只保有维持核威慑的最低限度的核武器,也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还拒绝为其它友好国家提供核保护伞。在这个总体思想指导下,甚至有外媒猜测中国只拥有不超过300枚核弹头。

这个数量,充其量也仅够中国维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既不能用来和美苏进行军备竞赛,也不能用来保护和自己比较亲密的友好国家,如朝鲜、巴基斯坦、缅甸甚至伊朗。无奈之下,这些国家也只有努力自强,绝地求生。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朝核危机、伊核危机的原因。

真是没想到,时过境迁,中国为其提供核保护伞的第一个国家,竟然不是上述任何国家,而是远在东欧的乌克兰。

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子做?

从政治经济角度来看,乌克兰这个国家极具特殊性。

从外部的环境来说,乌克兰动乱是欧洲还有美国与俄罗斯争夺对乌克兰的主导权。从欧洲角度,欧盟争夺乌克兰一是传统需要,出于地缘战略,争夺乌克兰也就是争夺未来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将来如果欧亚合作开展,欧洲如果控制乌克兰就有了与中国、俄罗斯要价的最大本钱。

俄罗斯角度呢?乌克兰作为独联体中除俄以外的最大国家,是欧洲的粮仓,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如果乌克兰倒向西方,俄罗斯将失去最后的战略屏障。俄罗斯现在倡导的欧亚共同体和关税同盟,都离不开乌克兰的参与。“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将成不起大国”,一旦乌克兰被美国或欧盟控制以后,俄罗斯失去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其次,而欧美势力不仅取得黑海的优势,而且还截断了俄罗斯向东欧和中欧渗透的跳板,彻底被边缘化。更重要的是安全上,如果欧美以乌克兰为跳板,在此驻军或者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其威胁将直指俄罗斯的腹心伏尔加河地区,俄将无任何安全可言。

乌克兰对中国来说也十分重要。美国这几年想做什么呢?美国争夺乌克兰的主要意图是挤压俄罗斯的战略活动空间,同时,也是阻断欧亚接近,打断中国提出的欧亚丝绸之路最有力的着力点。可见,乌克兰是中国控制中亚、深入东欧、巴尔干地区的最好跳板之一,既可以此制约北约东扩,又可以此限制俄罗斯过多干扰中国的西进战略,也是中国通过铁路与欧洲实现“新丝绸之路”的理想通道。其次是乌克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占世界总量1/3的黑土地。这里可以成为中国粮食安全可靠的后方,此前中国已经与乌克兰达成租用其大片土地用来种植粮食的协议,目的也在于此。还有一个眼前最重要的,是乌克兰拥有仅次于俄罗斯的发达的现代军事工业,中国的很多现代化军工项目,比如航母、战机、坦克、大运、教练机、导弹以及运输车等,都离不开乌克兰的真诚帮助。

这么优质的地理条件和地缘政治,乌克兰却根本没有利用?按理说,乌克兰拥有4600万人口,是东欧最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大;战略地理位置优越,市场能辐射独联体、欧盟、北非等。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经济增长却极度不乐观,该国近期经济状况在独联体国家中是表现最差的。

乌克兰为什么演变成这样?这源自于它的外交的极度失败。因为这是一个整天想着如何站队的国家。

从历史来看,乌克兰西部和东部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东部和俄罗斯关系密切,对两个民族共同的历史源流——基辅罗斯公国有深厚感情;而西部历史上曾是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帝国的领土,“欧洲情结”浓厚,且相当一部分西乌克兰是二战后新获得的领土,当地居民对和俄罗斯一体化持抵触情绪。

乌克兰独立后,西部地区想加入欧盟,成为西方一份子,而东部地区是俄罗斯族居多,很想保持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因此,俄欧较劲,乌克兰内部也暗涌不断。乌克兰若入欧,俄罗斯将失去缓冲,仿如西方军队兵临城下。可以说,乌克兰是俄罗斯的“陆地识别区”。反过来,西方就很想兵临俄罗斯城下,以达到战略威胁的目的,迫使俄罗斯人在国际事务上就范。

从历史、文化、地理角度看,乌克兰东西民众分歧太大。这种分歧,产生了“认同俄罗斯还是认同欧盟”的两种对立。这在乌克兰人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话题。

乌克兰这场骚乱的本质,其实就是乌克兰西部乌克兰语区与东部俄语区两大族群之间的分歧。其实本来就是注定的。

很显然,如果出现一种第三方力量,既可制约欧盟的引诱,又可制衡俄罗斯的紧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乌克兰几乎所有的难题,就成为了乌克兰高层的战略考量。三个月前中国和乌克兰的战略合作就是始于此。乌克兰或许是这么想的: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只要不倒向欧盟,对其来说也能接受,何况中俄现在是抱团取暖,乌克兰现在投向中国比起倒向欧盟要更容易接受。

但这一举动不可避免还是让幕后的俄罗斯和欧盟都很生气,欧盟开始旗帜鲜明地支持乌克兰反对派,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俄罗斯呢,则进一步加大了对乌克兰的经济封锁。可见乌克兰的外交长期以来有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摇摆不定,实际上是想“脚踩两条船”而不得。原想左右逢源,不料现在是左右为难,前门有狼后门有虎,身不由己。这种“脚踏两只船”的后果就是“两面不讨好”。

当然,后来的演变是,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正在恢复期,俄罗斯逐渐默许了乌克兰在其优势领域与中国的合作。但是这背后的美欧势力明显坐不住了,原本的东欧重镇倒向了中俄阵营,那还了得。于是,支持反对派的活动开始明朗化。

纵观全球,南苏丹、叙利亚、乌克兰、泰国等出现动荡,是宗教、种族、党派冲突,但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是,欧美已从金融危机走过来,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欧美趁此时机进行全球的再扩张。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等领域的多方面出击,希望重塑前危机时代的世界格局,和快速瓜分后危机时代的利益蛋糕。对于目前与乌克兰同等位置的国家来说,未来的道路恐怕都不会太平坦。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