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的儿子今年2岁,与大部分妈妈不同,她认为自己养孩子并没有花费太多钱。“现在的母婴市场真是暴利,所幸我能禁得起广告诱惑。我孩子在一岁半以前没买过什么衣服,都是拣别的孩子穿过的。”
李女士怀孕后,身边不少亲戚朋友都给她送来了很多婴儿用品。“大到摇篮床、婴儿车,然后是衣服、鞋子,小到玩具,都有人送。而且现在独生子女的衣服基本都是九成新。”在李女士看来,也确实没必要给小孩买太贵的衣服、鞋子。“小孩长得很快,衣服根本穿不了多久。鞋子对一岁以下的小孩来说,基本是个装饰品,完全不能下地走路。我基本上就是消化了亲戚朋友养小孩的旧衣服,他们还很感谢我帮他们处理了积压物品。”
李女士觉得唯一省不下的是奶粉。“奶粉真的没法省,还只能买国外的觉得比较安全。尿布的话都是我妈妈用旧床单做的。”
很多人表示以前养小孩的成本也没现在那么高,只能说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成本也变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养小孩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孩子温饱问题。那个年代的婴儿基本都靠吃母乳长大,用奶粉养小孩对于当时大多数家庭来说确实负担很大。“我是1983年生的,因为母乳少,只能喝奶粉。那时候全家只有爸爸有收入,工资一个月就30多元。但据妈妈说,给我买奶粉一个月就要花15元。”也就是说如果靠奶粉养小孩的话,当时的家庭需要用一半的支出来买奶粉。而这一比例应该远远高于现在大多数家庭。
另一个改变就是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私立学校和各种少儿培训兴起。现在父母都把独生子女当成“精英”来培养,教育供求关系决定了教育的不合理收费。如果选择公立学校的话,学费对大多数家长不是问题,占其开支大头的是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费用。但是在七八十年代,培训班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一位“70后”回忆道:“我小时候也很想学乐器啊,可都不知道去哪儿学,而且家长也没那种意识。”但是现在,几乎每个小孩都要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位家长表示:“其实我开始也不想让小孩上培训班,但他周围同学都在上,我不能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养孩子更多的是要依家庭情况而定。“穷则穷养,富则富养”,养孩子,金钱投入只是一部分,更多需要的是家长时间和感情的投入。多点时间陪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许比花钱送孩子去培训班更好。那些被“放养”、靠自己“摸爬滚打”长大的前几辈不也成为了现在社会“支柱”了吗?
这次国家明确的政策内容中有几个关键点,来听专家分析。
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应当实行统一定价模式,由“一线一价”、“一企一价”向分区定价或全省统一价格过渡,实现与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有效衔接,助力形成“全国一张网”。
近十年,艾敬创办了“小天才绘画大赛”,鼓励儿童艺术创作并坚持举办展览。
钉钉CTO朱鸿表示,在未来的几年内,垂直领域的AGI会很快到来。
脑机接口亟需科学界、产业界及国家战略层面的协同关注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