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期权元年”的2014年刚刚开了头,各大交易所相关的期权产品仿真交易就已经热火朝天了。昨日,被业界视为衍生品界“圣经”的《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一书作者约翰·赫尔教授首次访华,向与会人士分享了中国期权市场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海外经验。
第一财经日报:期权在亚洲其他市场推出之后很受欢迎,在韩国甚至普及到类似于保险,为什么?您怎么看即将在中国面市的股指期权?
约翰·赫尔:期权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你可以把它看做保险,也可以运用它来做投机、对冲。从西方经验来看,预期未来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会有长足的发展。因为金融衍生品能够开放更多的渠道,更多的交易方式,包括对冲、套保或者仅仅是在市场持仓、购买头寸,可以带来各种各样机会,比现货市场有更大发展空间,股指期货已经取得成功,相信股指期权也会取得成功。
日报:期权的推出会对现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小投资者如何参与?
约翰·赫尔:我觉得西方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期货或者衍生品到底是领先于现货还是跟随现货市场。在这方面,我认定一定是衍生品跟随现货市场的,现货市场才是核心。衍生品,顾名思义,是衍生出来的产品。中国期指推出后并未影响现货市场,我相信期权也不会对现货市场有负面影响,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更多机会,人们能够运用套保等其他策略,提供了更多流动性。
中国市场与北美有很多区别,北美市场以高频交易和机构投资者为主导,北美先是有共同基金,再是有指数基金,所以会有基金经理帮助中小投资者设计组合指数类产品。我觉得中国可以推出更多的指数基金,使中小投资者有渠道投资,逐渐改变中国的投资者结构。
日报:目前金融期货在中国仅有中金所的期指和国债期货两个品种,您觉得未来可以在哪些产品上创新?
约翰·赫尔:沪深300期指推出后非常成功,但国债期货还有待“成长”,我相信股指期权推出后也会非常成功。
一般西方也是先推期货产品,再推期权产品,期货产品成功的话,期权成功的几率也会非常大,而且这两个产品之间相互配合,有很多协同效应。中金所现在只有两个产品,但是我相信,3年之后再看应该会有6~10个产品。目前,中金所即将推出股指期权,上证所也要推出个股期权,商品期货也有很多创新,总体来看,中国的交易所市场发展是非常完善的。另外就是场外市场的发展,中国的OTC可以从北美的失败教训中汲取经验,市场的发展是有纪律和效率的。
卢肯说,由于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目前市场极其动荡。不过,在这种波动性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衍生品市场在系统中起到了风险缓冲器的作用。
纯苯期货和期权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
此举是上期所在已上市14个期权品种基础上,加速实现成熟期货品种期权全覆盖的重要步骤,也标志着其期权业务板块迈上新台阶。
据产业人士介绍,丙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有助于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
铸造铝合金期货是我国再生金属产业链上的第一个期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