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投”的复星(经营业务包括了医药健康、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文化产业、服务业等)给影视企业泼了点冷水。
“影视公司与游戏公司虽同属快速增长的产业,但在资本价值上,游戏行业要高得多,这主要由于影视行业的资本价值难以放大、复制以及规范管理。”近日,负责复星TMT行业投资的复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钱中华在一个投资论坛上说。
钱中华解释称,影视行业对导演和演员的依赖程度高,而对公司的依赖程度不高,因为受众对影视剧为哪个公司出品的并不关心,有影响力的导演和演员很有可能同时服务于多家企业,所以这部分的价值不能简单归于企业的平台。在早报记者参加的一些影视行业投融资活动中,出现在投资人视野内的潜在投资项目很多是单部或系列影视剧,而不是企业层面的。
影视企业的资本价值不高,但整个行业暂时不缺钱。SMG尚世影业总经理苏晓曾告诉早报记者,对于体量并不大的中国影视行业来说,前期“热钱”的大量涌入,早已使这个行业迈过资金短缺的坎。但其坦言,投资这个行业风险较大,如中国每年制作的200多部电影,能赚钱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钱中华透露,在游戏投资方面,复星去年在手游公司蓝港在线融资时,投资了5000万美元,最近几年,其关注了20余家影视制作公司,但始终未行动。
未来影视企业或许有提升自身资本价值机会。钱中华说,一方面,影视行业与游戏行业不断融合,有利于满足用户多方位的娱乐需求,同时能深度挖掘已有用户的价值;另一方面,影视企业将来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来精细运营影视剧,不再简单地依赖创意,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对影视剧的题材、观众、时间周期、剧本以及导演演员等方面进行数据量化计算研究,这些对资本投资来讲有很大的价值。
符合钱中华观点的典型为美国流媒体视频网站奈飞公司(Netflix),其在2013年开始推出“大数据定制剧”《纸牌屋》。这是基于奈飞公司网站储存的3000万用户收视行为的大数据,在分析网民的上网习惯后,确定了最具市场价值的主力受众群而制作的。
在资本市场上,对影视剧公司的跨界并购仍络绎不绝。最近的例子就是熊猫烟花和中南重工。
暑期档电影热度持续走高,5只影视院线股获机构扎堆调研
主营业务已连续5年亏损,转型“影视+旅游”新赛道,拉动营收快速增长,但“增收不增利”仍困扰公司。
《扫毒风暴》想讲述的,不是一个警察抓毒贩的故事,而是要呈现时代感与命运感。
尽管市场经济增长相对放缓,2024年地中海俱乐部在中国区的市场份额仍逆势增长,营业额比2023年增长8.5%。
一部剧的播出带动地方旅游热已经逐渐成为成熟的文化产业联动模式,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