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支撑中国的钢铁需求在未来若干年保持在一个高位,但是中国钢铁业目前仍旧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宝钢集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近日预计,建筑用钢产能在2~3年间将面临严重过剩。
吴东鹰是在由兰格钢铁网参与主办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钢铁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他表示:“近两年,9万亿的投资带动大量基础用材建设开足马力进行生产……预计后年大后年我们建筑用材绝对会产能过剩,而且可能会很过。”
吴东鹰指出,未来的钢铁业将是低速增长时期,而这种低速增长时期必然是供大于求的市场。
他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在今年下半年会有所回落,并指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钢厂需要考虑全球的产能去向。
中日钢铁企业竞争格局变化的背后,是国内钢铁行业结构性过剩,集中度难提升,以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交织的现实。不过,国内一些钢厂和相关监管部门,已在为真正竞争力的提高作出改变。
协会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扶优劣汰,对能效水平高、碳排放强度低的钢铁企业,在产量分配、绿色金融、产品出口、差别电价等方面给予支持。
胡宏是在2021年开始担任宝钢股份副总职务,主管销售。
未来3年~5年,钢铁行业多数企业都可能长期处于微利状态,甚至大面积亏损,竞争力弱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日本制铁已宣布,该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将从今年的9月推迟至12月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