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宿回应圈钱门 否认腾讯新华都收购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6-29 07:32:00

责编:群硕系统

“连一次套现都没有,哪来的二次套现。”网宿科技董事长刘成彦说。

上市8个月以来,网宿科技一直处于创业板“舆论风暴”的核心。从最初的高管离职、业绩减速,到如今市场上传递着的新的小道消息 “高管二次套现”,收购主角也从新华都到腾讯不断变换。这些让网宿科技的董事长刘成彦终于有些“坐不住了”。

“连一次套现都没有,哪来的二次套现。”6月27日,刘成彦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这些消息太让我意外,让我吃惊了。如果腾讯要收购,一定是我第一个知道,连我都不知道的消息,是怎么出来的呢?”

6月17日停牌前,仅6个交易日,网宿科技的累计涨幅已高达44.17%,一度雄踞两市涨幅榜首位。6月21日后,复牌的网宿科技几度跌幅超过5%。涨跌的源头,刘成彦认为就是“莫须有”的传闻。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刘成彦正面回应了公众的猜疑。

第一财经日报:若对公众解释,网宿科技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你会怎么说?

刘成彦:上市以前很少有人了解我们公司,但我们的客户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新浪、腾讯、搜狐、网易、淘宝、土豆等等。用一句话来说,网宿科技是一家基于互联网业务的平台服务商,是以技术为核心的服务公司。

不论在网上看世界杯还是世博会,可能每个网民都在浏览网站的时候享用网宿科技服务,但大部分网民从来都没听说过我们,因为我们一直在给各大网站默默地做技术服务。在我们已有的2000多家客户中,有一半以上合作了5年多。

日报:上市后很多创业板公司一下子被推到台前,高管面临的压力非常大,网宿科技上市后的情况是怎样的?

刘成彦:上市以前我们是靠技术吃饭的,只要2000多家(客户数量)的CTO(技术总监)认可我们就好。我认为我们更像中国互联网的“幕后英雄”,上市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从幕后走到了幕前。

最大的变化就是公众的关注度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我们做技术、做研发、做业务,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和外界打交道,不需要外界了解,现在不行了,如果不沟通方方面面都有质疑。如今,和外界沟通成了比较重要的任务。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让公众理解,准确的信息发布和理想的沟通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日报:去年年报和一季度报都显示,网宿科技业绩一般,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接下来一年的业绩你的预计是怎样的?

刘成彦: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曾经出过公告,也开过说明会,除了去年国家整顿互联网间接导致的一些损失外,引进高端营销人才的同时提高了营销人员的薪酬,2009年公司营销费用增长较快,同比上年增长 87.98%;同时,为了公司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加大了研发力度,研发投入达1498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7.30%;此外,公司加大IDC(机房托管服务)及CDN (网络加速服务)服务平台建设投入,新建一批移动互联网及境外CDN 加速节点。同比上年新增固定资产金额6164.67 万元。

业绩的原因有市场的原因和偶然的原因。我们靠技术吃饭、靠技术发展,因此在加大研发的基础上我们的业绩也有所恢复,今年的数据半年报上可以查到,而对于今年的业绩我不方便预测。

日报:网宿科技上市后三个月总经理彭清就主动辞职, 此后你兼任了CEO一职,原因是什么?

刘成彦:彭清是投行出来,投行背景。不可否认,他在网宿科技工作期间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融资上市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市后,他由于个人职业规划、特长、兴趣等原因离开公司,这对于公司的业务和下一步发展影响不大。

我个人是2000年底加盟网宿科技,此前在中关村创业,然后在万网做COO。来到网宿已经10年了, 这10年中我认为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舞台,网宿也是我今生的事业。

日报:根据业绩表,CDN是你们的主营业务,而腾讯是你们的第一大客户。现在,腾讯已经开始自建CDN,这对网速科技的影响是什么?

刘成彦:这是外界的一个误解,腾讯、优酷不是今年才开始自建CDN的,在我们和腾讯、优酷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以前,它们一直自建CDN。

我们最初找到腾讯,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技术有信心,让它试用我们的产品,结果试用以后,腾讯发现我们的性价比和技术优势都很明显,因此才把CDN业务外包给我们。腾讯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开发了很多的新产品,我们也为他们很多新产品定制了CDN业务,合作一直很愉快,我们也从腾讯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短时间内合作关系不会变化。

此前有人以为我们是有什么背景才和那么多大公司都有合作关系,其实不是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把CDN外包给我们。

日报:有传闻说腾讯有意收购网宿科技,借道登陆A股;有人认为网宿科技用此种方式“圈钱”“二次套现”。

刘成彦:我们上市才9个月,连一次套现都没有,哪来的二次套现。如果有收购这样重大的事件,第一时间一定会公告的。

日报:投资者非常关心的是网宿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想知道从董事长的角度,你怎么解读网宿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刘成彦:我不想说网宿科技获得的各种奖项、占有率、认可数。网宿科技的业务主要是CDN和IDC两个方面。CDN在中国目前还是培育阶段,这几年在中国发展得比较快。这是一种定制化很高的服务,每个客户都需要不一样的产品。这就需要CDN的服务商第一有核心的技术能力,第二有大规模网络管理的能力。在这方面,网宿科技比其他的运营商有优势。

2009年,我们在技术上的投入接近1500万,对于CDN业务的增长情况,公司非常满意。

IDC,由于过度竞争等问题,目前行业毛利率太低,但这毕竟是互联网的平台基础服务,我们不会放弃。我认为,下一个阶段是特色化服务的阶段,我们也研发了一些有特色的新产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寻找新的业务模式。

日报:如果想保持并且发挥你的竞争优势,未来网宿科技会做什么?

刘成彦:有几个方面的设想。第一,我们现在的范围有局限,只应用于互联网。未来三网融合后,我希望我们的技术还能应用于手机和电视。为此,我们现在也在做积极的实验和探索。第二,我们目前的服务以中国为主,下一步,我们要拓展到海外去。第三,计算机存储平台也是很大的一个业务,网宿科技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服务公司,网络存储也是互联网平台的一部分。

今后的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网宿科技会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不会去“幕前”做内容,还是会做后台的东西。

那些自立门户的投资大佬们

顶着华映资本合伙人头衔的熊向东,最近与苏州高新创投集团成立了一只人民币基金。这位曾经的IDGVC投资总监,在过去10年间曾参与投资了包括携程网、如家连锁酒店、易趣网、好耶广告网络、分众传媒、东方财富网等项目。

当一个个投资人 “出走”后以创业者的身份自立门户,他们开始不自觉地扮演着为国内投资热造势的角色。这种转变的发生,始于五年前。

遇到合适的机会,没有人不想自己做主。在人民币基金大行其道的当下,熊向东的做法实为迎合之举。

早在去年9月,离开NPEA的王刚带着他的维思资本“重出江湖”,而彼时他的身份已从一名外资基金合伙人变成了10亿元人民币基金的掌舵者。“我自立门户做人民币基金是因为看到中国PE投资市场正在走向本土化,人民币基金更贴近中国市场。”王刚告诉记者。

潜龙在渊,这是一群善于抓住机会的人。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就是个实例。阎焱最早进入中国做投资时曾尴尬地被别人认为是“皮包”公司,但在当时这个夹着皮包的年轻人还是第一波把握住了国内风险投资市场的“脉动”,从成为AIG最年轻的投资人,到在软银亚洲创造的盛大神话,这些积淀都成为他如今主导赛富基金的底气。

实际上,5年前,稍有投资经历且熟悉国内市场的,便有机会可以直接转身去做VC。拥有实业管理和投资经验的邝子平看到了创业投资在中国的飞速成长,而投资人的生存环境也在同步复制这种快速的路径。正是这种机遇让邝子平在2006年决定与位于美国西雅图的风险投资公司Ignition Partners以及Mobius风险投资合伙人Gary Rieschel联手在中国创立启明创投。

同样看到机会的还有东方富海合伙人陈玮。2006年时任深创投总裁的陈玮放下了国有背景的身段,重新归零,创立东方富海。摆脱背靠国资的大树,走市场化的融资方式是陈玮当时的野心,总计17亿元的两只基金、30个投资项目、4年的时间足以证明了他当初的眼光。

像他这样的同行者其实还有很多。去年6月,张仲在英特尔投资亚太区总监任上正式离职,并在2个月后在中国香港创建创投基金 FUEL Capital。而单伟健也在最近辞去他工作了12年的美国私募股权基金TPG,计划创建一个专注于亚洲的投资基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投资市场的日趋成熟,市场流动性足够充裕的大背景下,那些原本在PE领域已累积一些经典退出案例的明星级人物试图摆脱一些团队原本固化的思维方式,寻求不同的投资组合与投资策略,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此外,我们发现,如果把投资机构视为一个品牌的话,那么投资人就是投资机构内的代言人,当企业家越来越热衷追求投资机构品牌的同时,作为机构方,除了向拟投企业展示过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外,投资人也是一块硬招牌。

这就好比在名人效应的辐射下,虽然资本是驱动企业价值的杠杆,但企业家也看重价值背后的人为因素,或许这也是鼓励投资人勇敢“出走”的另一个原因吧。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