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快闪”大冒险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5-27 05:34:00

责编:群硕系统

香港太古广场的L’Aventure“快闪店”中,路易威登当季的服装和手袋不见踪影,满眼热带植物、吊床、酒瓶箱、旅行箱,让人们联想起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的探险电影。

全球设计师将同时面对一场变革,一场用设计推销设计的变革。

巴黎、柏林、米兰、香港、上海,这些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快闪店”正在让设计师和品牌趋之若鹜。顾名思义,这种英文称为“Pop-up”的铺,其特点就是“快进快出”,限定在数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包装一个出其不意的概念,再找一个出人意料的地点作为临时展览兼销售点。

就比如,香港太古广场的L’Aventure“快闪店”中,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品牌一改传统门店中规中矩的模样,任由《Wallpaper》杂志创始人泰勒·布鲁勒(Tyler Brule)将其打造成冒险丛林。当季的服装和手袋不见踪影,满眼热带植物、吊床、酒瓶箱、旅行箱,让人们联想起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的探险电影。

其实,任何对设计或者奢侈品行业有所了解的人心知肚明,门店设计看似不功利,路易威登却只想借此推广他们的奢华冒险旅行概念。虽然泰勒并不是正儿八经的设计师,只存在数周的L’Aventure追求的也仅仅是用炫目的概念设计吸引注意力,因此深谙传播心理学的泰勒仍是不二人选。

“‘快闪店’就好比建筑界的临时建筑,存在时间短促,要的就是用新鲜的设计和完整的概念去吸引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对设计师如同一场奇幻冒险。”设计共和的创始人、设计师胡如珊对《第一财经日报》解释。

几个星期之后,其他新品牌如约而至,为你带来全新的视觉刺激,而之前的设计和装饰像魔术一般消失。这个不断变化、结尾未知的故事,你会喜欢吗?

设计“游击”

促使“快闪店”诞生的原因有许多。一场展览的时间、受众太过有限,但花大力气维持一家固定门店,也并非所有设计师的必需。时间折中、快速赚足眼球效应的“快闪店”能巧妙地取长补短。而其灵活的内容,也能容纳更多设计领域之外的名人跨界参与。正是设计师、品牌、地产商、消费者多方博弈,“快闪店”方始风生水起。

不过,“快闪店”亦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早在十年前,时尚界神秘的教母级人物川久保玲就率先在德国柏林展开了她的“快闪”实验。

和柏林梅特区(Mitte)一家旧书店签订了1年的短期租约,川久保玲打算在这里卖掉积年库存的过季服装。这次,精明的她没拿奢华来做文章。为了节省成本,她利用店内怀旧的格调,添上了从当地淘来的旧家具和旧衣架,在墙面上信手涂鸦,炮制出十几年前柏林街头的格调。经典老厂灯的暖色灯光,照亮了旧衣架上棱角鲜明的过季服装。“负负得正”,转换到设计界或许就是“旧旧得新”,一曲悠扬的混搭式“爵士乐”由此拉开序幕。据说,川久保玲所有的投入只有大约2000美元,却以全新的“快闪店”形式售出了所有库存。听说门店不久将关闭,消费者连续数月疯狂购物,几乎让店员招架不住。

川久保玲的游击是“快闪”的成功,让“快闪店”逐渐在设计界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我爱快闪店,它够快够闪,时间短暂却能让我酣畅淋漓地玩设计,没有太多顾虑。”英国设计师李·布鲁姆(Lee Broom)在今年的米兰家具展上,公然亮出“快闪店”的招牌。因为设计了“On The Rock”大理石系列酒具,布鲁姆灵感顿生。他既希望别人理解他为什么把玻璃和大理石搭配在一起的新设计,又希望在米兰家具展挑剔的同行、媒体密集之处进行一场销售冒险。于是,他果断引入快闪店的概念,亲手打磨出一套大理石桌椅,还将“快闪店”内外打造成了石室的样子。

简洁到无以复加的大理石酒具,终究被这些设计手腕衬托出情调。“如果在固定门店中出售这套酒具,他们未必能花这番功夫去打造纯粹的大理石生活空间,设计所蕴含的能量无法得到释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邮件专访时,布鲁姆坦言,固定门店经营维护需要考虑成本和产品之间的平衡,不可能花太多笔墨去突出某一系列产品。而“快闪店”的形式,则给了设计师很大的发挥空间。“‘快闪’的意义还在于告诉消费者,我这个设计只卖这一季,过季不候,你还不快来?”

概念变幻

“‘快闪店’最有趣之处,在于它用轻快的方式,把你的衣食住行设计全都包罗进来。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巧克力豆会是什么味道。”或许,马蕊·弗朗斯·柯恒(Marie France Cohen)对“快闪店”的认识过程,能让我们从另一侧面看清“快闪店”走红的秘诀。

作为法国童装品牌Bonpoint的创始人,马蕊之前从未想过涉足家居领域。只不过,她发现,很多人希望设计能渗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仅是服装,或者仅仅是家具。于是,马蕊毅然和丈夫出售了他们一手创办的童装设计品牌,在巴黎创立一家融合服饰、软装、老家具于一体的MERCI生活杂货铺。当他们最近决定将MERCI的触角伸向米兰时,他们只打算做轻快的“快闪店”。“即使同一些生活设计用品,只要门店以及门店周围的环境不同,我们就能把它打造出不一样的效果,而这些商品的内涵也随之改变。”马蕊他们已经先后在一个怀旧的社区打造了怀旧的MERCI,在一个新兴社区打造出简洁、慵懒的法式生活店。

虽然,有人质疑“快闪店”究竟还能“火”多久,但它的发展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甚至跳脱出生活和设计的小圈子,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比如,作为国家级设计营销的秘密武器。

最近,丹麦设计周品牌“快闪店”在设计共和上海旗舰店登场。音响品牌Bang & Olufsen、皇家皮草Birger Christensen、家具品牌Fritz Hansen、HAY、One Collection、“眼镜大师”Lindgerg、卫浴品牌 Vola,以及早已在中国打响知名度的琥珀屋、乐高玩具,在“快闪店”中被一个宏大的国家设计概念串联了起来。丹麦一直在对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推广,炙手可热的“快闪店”自然也为他们所用,并且得到了丹麦官方最强有力的支持。刚一开张,“快闪店”就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客人——丹麦女王。

“‘快闪店’是一种概念策划设计先行的门店,它必须有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概念。”店主胡如珊说,对设计共和,“快闪”不仅能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也能带来常换常新的视觉愉悦感和新鲜感。“为什么我们不继续深挖一下‘快闪’的潜力?”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