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经的德隆系汇聚了国内顶尖投行人才,而其庞大的金融帝国资产一度超过千亿元。尽管随着德隆的崩塌,这一切似乎已烟消云散,但随着伊立浦、当代东方、大康牧业等牛股浮出水面,德隆系资本运作手法隐约可见。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两年多,从主导伊立浦的梧桐系到运作当代东方的当代系,以及已形成“PE+上市公司”模式的硅谷系,“三大派系”分别打造出了一批牛股,这些资本大玩家的背后始终都能看到德隆旧部的影子。
梧桐系:运作团队倚重德隆旧部
今年年初以来,伊立浦股价涨幅超过80%,成为市场调整期间表现抢眼的个股之一。5月20日,伊立浦公告称,审议通过了收购欧洲通用航空发动机公司和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技术资产及样机的议案。而这只是其新东家入主之后资本运作的一部分。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在背后的资本运作下,伊立浦股价涨幅已超过300%。2013年6月30日,伊立浦公告称,北京市梧桐翔宇投资有限公司以总计3.08亿元的总价受让伊立浦原三大股东所持的3846.34万股,以24.66%的持股比例成为伊立浦第一大股东。而梧桐翔宇只是在收购前夕成立,也就是说,该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资本运作平台。
资料显示,梧桐投资发起人为凤凰卫视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梧桐投资的项目跨度大,涉及国际国内不同行业,主要致力于将国外具有研发优势的技术型专案引入中国发展,配合公司拥有的专业管理团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尽管梧桐投资实际控制人为刘长乐,但其背后的操作团队为德隆旧部。资料显示,梧桐投资总裁为原德隆集团执行主席向宏,原德隆集团董事张业光则任梧桐资本旗下一公司的执行总裁。此外,原德隆集团执行总裁、德隆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的张敏学,曾担任原德隆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德隆原科董事长、中奥环保董事长的杨富年等都被收拢至梧桐投资旗下。据媒体报道,此前梧桐资本实际控制人刘长乐的女婿、梧桐投资董事兼执行总裁张佳运亦坦言:“只是聘请了以前德隆系的老人而已。向宏曾向公司介绍了一些德隆系的老人,但公司并没有全部录用。”
从梧桐投资运作伊立浦的动作来看,不管是方案策划,还是实际上的操作,都隐约有当年德隆系运作的痕迹,借助资本整合产业。
当代系:壳公司变身“追星族”
今年5月8日,当代东方公告称确认拟收购的标的公司东阳盟将威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将与韩国影视公司联合制作并独家发行电影版《来自星星的你》,并称公司以11亿元的价格收购盟将威所对应的估值水平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较低,符合公司股东的利益。此前当代东方还曾披露增发预案,拟定增募资25亿元,其中11亿元将用于收购盟将威,溢价近12倍。盟将威2013年主要制作了电视剧《精忠岳飞》和《背靠背》,两部电视剧在去年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同期收入的66.67%,接近七成。
绑定资本市场最为热门的概念,牵线时下最受欢迎的“星星”,这中间显然离不开背后的运作团队。在大股东当代投资入主之前,当代东方不过是在亏损线挣扎的壳公司。目前当代系旗下已有当代东方、国旅联合、厦华电子三家公司,在市场调整期间,这三家公司股价坚挺,仍然逆势上涨,其中当代东方从年初至今涨幅已超过80%。
据当代控股集团官网显示,该公司由2003年的厦门当代置业集团发展而来,是集地产开发、金融投资、文化艺术、现代传媒及环保研发等多元化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业内人士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北京同鑫汇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应是当代系资本运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其总裁是原德隆集团友联金融产品总部总经理王世渝,曾主持上百家以上企业的改制、重组、上市、并购业务及大量的投资融资业务。
硅谷系:并购基金“批发”牛股
实际上,在德隆旧部重回资本市场中,引人注目的却是硅谷系。截至目前,硅谷天堂已与大康牧业、京新药业、齐星铁塔、长城集团、华数传媒、沃森生物等数十家上市公司有合作。
如果说梧桐系、当代系都有原德隆系核心人物参与其中,硅谷系则应视为与原德隆系旧部之间的资源整合。早在2012年硅谷系与梧桐投资间的合作即浮出水面。当年11月博盈投资(伊立浦前身)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称,公司拟以4.77元/股的价格向英达钢构等6家特定企业发行约3.14亿股股份,募集资金约15亿元,用于收购武汉梧桐硅谷天堂投资有限公司100%的股权、Steyr Motors GmbH增资等项目。
与梧桐系、当代系不同,硅谷并不参与直接控制上市公司,而是通过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深度合作来实现资本溢价,为典型的“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比如,在京新药业案例中,京新药业实际控制人的控股企业取代上市公司出资,成为并购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剩余资金由PE负责对外募集。
2013年,在资本的助力下,京新药业开展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资本运作,股价也一路走高,从硅谷天堂介入京新药业算起至今,京新药业股价涨幅已超过200%。与一般的股价炒作不同,上市公司由于有积极的经营变化,在股价飙升之后能“上得去,稳得住”。实际上,在整个过程当中,硅谷系扮演的角色是批量生产“牛股”的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始于硅谷系的金融创新已成燎原之势,其他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如4月底,新亚制程公告称公司拟于深圳市前海地区与上海巨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巨潮资管”)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巨潮嵘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万元,双方各出资1000万元,各占巨潮嵘坤50%股权。业内人士认为,这家合资公司实质上为上市公司与外部机构共同设立的资本运作平台。再如东方创业与海通证券子公司设立的海通并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国创能源旗下全资子公司重庆四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拟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等。
资本运作模式新演变
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梧桐系等资本运作模式与早期的德隆模式已有较大差异。早期德隆的操作模式,即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而梧桐系等资本玩家已告别了以往通过直接操作股价获利的模式,其盈利主要通过整合产业链做实做大上市公司业绩,并以此做大上市公司市值获利。
在这一过程当中,德隆系旧部之间的资源得以无缝整合,比如梧桐系的运作方案中,先根据战略产业目标选择并购标的,然后德隆旧部组成的团队寻找上市平台。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的过程中,又会施展娴熟的运作手法,化繁为简,尽快完成运作,比如若干壳公司或自然人出面代为运作。
业内人士认为,硅谷系的运作则是一种新演变。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模式明显加快了并购步伐。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进行收购属于杠杆收购,只需付出部分资金,且根据项目进度逐期支付,剩余资金由外部募集即可锁定并购标的,不占用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
产业资本运作渐活跃 投资者需谨慎应对
今年以来,以举牌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运作成为A股市场亮点。在经济低迷、股指震荡的背景下,已走向消亡的资本派系似乎又有活跃的迹象,产业资本通过股权争夺掌控众多上市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牛股应运而生,受到市场投资者高度关注。分析人士表示,资本大鳄的介入对相关个股的股价刺激十分明显,但与过去相比,新生派系的资本运作、盈利模式更趋多元,对那些融资链条过长、有短期操盘套现嫌疑的公司股票,投资者需保持高度警惕,防范高位接盘带来的风险。
牛股层出不穷
产业资本举牌往往带来相关公司股价短期迅速攀升。在年初以来的举牌大潮中,金地集团的股价走势最具代表性。据Wind数据统计,4月22日至25日短短四个交易日,该股股价涨幅达31.70%,而同期上证综指呈现小幅下跌态势,区间跌幅为1.42%。虽然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滑拖累,该股随后出现跳水走势,但仅几天时间便拉动股价大幅波动,举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类似金地集团这样,遭遇资本大鳄举牌的还有金融街、中百集团、农产品等近30只个股。像金地集团一样,随着资金流入,这些公司的股价也如同坐上“直升飞机”骤然拉涨,其中不乏像金融街、农产品这样连续涨停的牛股。
除了公开举牌增持,一些对资本运作情有独钟的新派玩家也在热火朝天地构筑攻势。经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表现较活跃的属当代系、硅谷系、梧桐系等资本大鳄。其中,当代系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当代东方、厦华电子;硅谷系则涉及长城集团、大康牧业、京新药业、华数传媒、沃森生物等;梧桐系“势力范围”包括伊立浦等。
统计发现,在年初以来的市场调整阶段,这些受到派系资金眷顾的个股估值普遍出现了明显的超额溢价。以当代系为例,当代东方从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超过80%;而梧桐系中的伊立浦,3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50%。从所属领域来看,这些个股多集中在房地产、电子、医药及能源领域。分析人士表示,这表明新生资本派系的融资手段更为多元,更强调多种新产业的布局。
后市或存变数
与十年前老德隆系的覆灭不同,当前部分新生资本派系表现出通过各种金融运作模式来改造传统行业的特点。
如曾经经营家电的伊立浦被收入梧桐系后,其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也出现了较大调整。被接盘后,伊立浦声称,公司业务将转向航空产业布局。而此前主营水泥业务的当代东方,4月中旬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不超过25亿元资金收购东阳盟将威影视文化公司全部股权,向文化传媒领域进军。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上述两家公司新战略出炉后,股价不约而同地持续攀升,但由于跨界领域属性差别过大,这也为公司股票后市走势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
一方面,新兴产业本身虽然具有高成长特征,股价弹性大、溢价空间大,但以创业板为例,即便经过年初至今的持续去泡沫化,其当前板块整体市盈率仍高达54.5倍,安全边际有限。另一方面,在前期抢筹的过程中,遭到增持的公司股价无一例外地连续上涨,迄今涨幅已经很大。从技术上看,不少个股都存在估值向下修正的内在需求,预计股价后市回调的可能性较高。
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公司未来动向,谨防高位接盘风险。对那些融资链条过长、有短期操盘套现嫌疑的公司股票,投资者需保持高度警惕。
5月并购市场活跃度下降
数据显示,5月中国并购市场的成交量和总金额环比有所下降,并购市场仍呈现下滑趋势。从披露并购案例数量来看,房地产是最活跃的行业,而从并购金额来看,金融行业最高。
交易总金额下滑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4年5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00起并购交易,其中披露金额的有93起,交易总金额约为42.04亿美元,平均每起并购案例资金规模约4520万美元。与上月相比,5月中国市场并购交易案例数下降29.1%,总金额下降73.78%,与去年同期相比,案例数上升44.9%,总金额上升24.2%。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5月并购案例成交量和总金额环比均有所下降,并购市场仍呈现下滑趋势。
具体来看,5月并购市场共完成100起并购交易,其中国内并购88起,占并购案例总数的88.0%,披露金额的案例为81起,披露金额达23.45亿美元,占比为55.8%;海外并购10起,占总数的比例为10.0%,披露金额案例为10起,披露金额为17.68亿美元,占比为42.0%;外资并购两起,占案例总数的比例为2.0%,这两起案例均披露了金额,其总金额为9094万美元,占比为2.2%。
其中,复星国际有限公司的收购,占披露总金额的33.83%,占跨国并购披露总金额的76.6%,在金额上具有绝对优势,在5月并购案例中位居榜首。复星国际收购葡萄牙国有银行葡萄牙储蓄总行(简称CGD)旗下的保险业务子公司(Caixa Seguros,简称CSS)80%的股份,CSS成立于1835年,是葡萄牙最大的保险控股公司,在寿险及非寿险业务方面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覆盖大多数主要个人产品,其受惠于多元化分销平台以及高度认可的品牌组合。复星国际通过此次收购将可控制三家CSS的全资附属公司,分别是葡萄牙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Fidelidade、医疗保险公司Multicare以及旅游和交通保险公司Cares。
房地产并购活跃
从披露案例的数量上来看,2014年5月完成的并购案例主要分布在房地产、金融、电子及光电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机械制造、电信及增值业务、清洁技术、能源及矿产等18个一级行业。房地产行业排在第一,共完成11起并购案例,占案例总数的11.0%;金融行业排在第二,共完成10起并购案例,占案例总数的10.0%;电子及光电设备和化工原料及化工并列第三,各完成9起案例,各占案例总数的9.0%。
从披露的并购案例总金额来看,金融行业居首,披露金额的案例有10起,披露总金额为15.04亿美元,占披露案例总金额的35.8%。从并购案例平均金额来看,金融行业最高,平均每起案例并购金额1.50亿美元。位居第二的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平均每起案例并购规模为5226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