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对新股首日交易制度进行了修改。
上证所规定,新股上市首日,集合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20%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80%;连续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64%。同时,新股上市首日连续竞价阶段,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超过10%的,上证所将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上涨或下跌超过20%的,不再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
同日,深交所发布《关于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取消盘中成交价首次达到或超过开盘价上下20%的盘中临时停牌阈值,并将10%停牌阈值的临时停牌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调整为30分钟。此外,深交所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还做了以下两方面调整:一是全日设立不高于发行价144%且不低于发行价64%的有效申报价格范围限制,超出有效申报价格范围的申报为无效申报;二是盘中临时停牌结束复牌时以及收盘阶段,调整集合定价为集合竞价。
有分析人士认为,相对于此前的新股上市首日交易制度,此次修改最大的变化在于取消了新股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上涨20%,将第二次停牌至收盘前的规定。取消上述规定,将明显延长新股上市首日有效交易时间,让炒新资金无法以极小的资金量诱发新股秒停,从而进一步增加炒新资金炒作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申报价限制依然存在,新股首日涨幅仍有“天花板”,对一些确有估值优势或题材“讨喜”市场的新股而言,不排除有继续上涨可能。
面对此次规则的调整,业内普遍认为,虽然新股上市首日交易制度看似更宽松,实则增加了资金炒新难度。不过,对钟情于打新的投资者而言,在监管层严控发行“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额)背景下,纵观今年已发行的48只新股上市表现,新股申购依旧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且综合收益率远超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军团”,甚至有望为投资者带来远超预期的收益。
本周将有7只新股发行,其中4只集中在周三亮相。值得注意的是,近日IPO系列配套新规相继发布,这就意味着“打新族”和“炒新族”需要重新调整操作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