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西宾阳成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地 被称“疯狂之城”

新闻晨报 2014-06-23 14:42:00

责编:群硕系统

自2009年以来,网络聊天诈骗日趋猖獗,影响几乎波及全国,每单涉案金额也从几千元上升到几万乃至上百万元。而随着上千起案件的侦破,嫌疑对象纷纷指向一个地方——广西宾阳县。

“最高峰时,曾传出一个星期就有1亿元转到我们这里,银行的提款机经常出现钱被取空的情况。”谈到家乡宾阳的“盛况”,曾参与过网络诈骗的80后“老猫”这样告诉晨报记者。

自2009年以来,网络聊天诈骗日趋猖獗,影响几乎波及全国,每单涉案金额也从几千元上升到几万乃至上百万元。而随着上千起案件的侦破,嫌疑对象纷纷指向一个地方——广西宾阳县。

今年6月9日,腾讯首次披露“雷霆行动”半年来的扫黑成果,提到网络诈骗犯罪的三大集中地——福建安溪、广西宾阳、海南儋州。其中广西宾阳的“诈骗特色”,就是聊天诈骗。

在宾阳,人们把从事网络诈骗的年轻人称为“Q仔”,他们大多数使用QQ 实施诈骗。正是“Q仔”的兴风作浪,使得很多人本不熟知的宾阳暴得“大名”,并被无形中贴上“网络诈骗之乡”的标签。

宾阳的网络诈骗何以如野火般蔓延?“Q仔”过着怎样的诈骗生活?可怕的罪恶之手如何令一座座村庄沦陷?

6月11日至14日,晨报记者走进宾阳深入调查,揭开网络时代下这座“疯狂之城”的真面目。

1 宾阳暴富:“Q仔”改变生活

由于网络诈骗引得非法之财源源流入,宾阳年轻人的生活发生改变,同时,也改变了这座小城。“Q 仔”白天蛰伏,晚上三五成群地开车出来纵酒欢歌,肆意挥霍。县城里酒吧、KTV,去年曾多达60余家。

“Q仔”撑起娱乐场所

宾阳县是广西首府南宁市下辖县,距离南宁市中心80公里左右,群山环抱,总人口约115万。记者驱车从南宁出发,行驶约一个半小时,到达宾阳县城。在宾阳街头,最大的感受就是电脑店多、黄金店多、饭店多、娱乐场所多,几乎遍布各条大街小巷。

在一条名为思远路的街道,短短2分钟车程中,映入眼帘的就有黄金饰品店7家、电脑服务店9家(其中有5家处于关门非营业状态)。在广场新区附近,聚集着20多家大型KTV娱乐场所及酒吧,新盖的漂亮楼房比比皆是,设计得很有异域风情,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东南亚国家的某个繁华城市。只是在白天,街道显得非常安静,行人也很少。

杜师傅今年刚刚40岁,认识他是在一间不起眼的休闲酒吧。他算是酒吧的半个老板,为人好客,喜欢聊天。

杜师傅的酒吧于2012年初开张,当时县城里酒吧及KTV等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冒出许多家,几乎隔几十米就是一家。

当然,比这些娱乐场所更早一些冒出来的,是一群年轻的“Q 仔”。

从2010年左右开始,县城里年轻人突然间就变得富裕起来。他们开的车一个比一个好,花钱大方,进出也是成群结队,他们靠“玩QQ”赚钱发财。在宾阳,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老猫”也曾是“Q仔”,既是杜师傅的老友,也是酒吧的常客。他说,玩得最疯狂的时候,“10个年轻人中,不敢说多,至少一半与网络诈骗脱不了关系。”

正是“Q仔”的“崛起”,支撑着宾阳酒吧的发展。杜师傅说,2013年最高峰时,县城里的酒吧、KTV多达60余家。

买车买黄金“显摆”财富

随着夜色来临,宾阳城似乎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在广场新区段,多条街道被闪烁的霓虹灯点亮,各家场所门前停放的车辆也越来越多。

晚上10点,记者在一家名为“百嘉乐”的KTV门口看到,附近的道路旁已停放有8辆轿车,包括奔驰、奥迪等。在接下来的10分钟左右时间里,又有2辆宝马、1辆皇冠、3辆本田轿车相继停靠,而司机则清一色的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几位年轻人似乎有着雷同的服饰,短袖、中裤、拖鞋,脖子上则是黄金加玉石的项链,筷子般粗细。

“‘Q仔’来消费一般1000多块一个包厢,人多的话就2000块,他们消费最多的一次是2600多块。”杜师傅说,他酒吧的规模在宾阳只能算小型的。同行中,杜师傅称百嘉乐的生意最火,里面的消费比其他地方要高,但去的人最多,主要消费群就是Q仔。去年上半年,好一点的KTV一厢难求,需提前几天预订,大厅里也是人满为患。

“老猫”认为,“Q仔”太年轻,没读什么书,钱来得太容易,有钱后便要“显摆”,让身边的朋友都能看到。娱乐场所,无疑是最好的展示舞台。2010年7月,北京丰台警方专案组就是在宾阳县城某娱乐城里将诈骗数万元的“Q仔”罗某抓个正着。

除了喜欢晚上出来玩,“Q仔”青睐的另一个消费便是汽车。在宾阳街头,很多价值20万元以上的轿车在街头出没,车主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对房子的热情相对少一些,因为他们的村子就在县城附近,只有少数挣了大钱的会到南宁买房,或把自己村里的房子造得漂漂亮亮。”

宾馆曾有5批警察同时入住

2012年,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频繁接到报案,受害人都宣称遭遇QQ诈骗,被骗金额从7万元到200万元不等,诈骗消息也都出自宾阳县,这引起了公安部的注意。去年7月,公安部派出工作组到宾阳县进行深入调研。

而针对网络诈骗的打击行动,早已在宾阳县展开。来自宾阳县政府政务网的信息显示,自2009年网络聊天诈骗发案以来,宾阳警方2009年共破获相关诈骗59起,到2012年变成613起,2013年是927起。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宾阳警方协助外地警方破获的。

事实上,去年过年后,“Q 仔”们就感到风声开始变紧,娱乐场所的数量也在去年上半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减少。

如今,多地民警正轮番来到这座县城,他们搜寻的目标就是暴富的“Q仔”。

在县城广场新区南段的花园大酒店,这是宾阳为数不多的一家挂牌3星级的酒店。

记者在办理入住手续时,正巧遇到来自福建的办案民警在退房。记者表明身份后,办案民警似乎不愿意透露更多,仅表示到此调查相关案件,已呆了十几天,由于案子进展并不理想,所以先行撤离。记者注意到,离开酒店时,他们一行共有8人。

前台服务员小覃告诉记者,最近两年酒店入住的外地客特别多,各省市的都有,尤其是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几个地方的最多,这些外来住客有不少都是来此办案的民警。“我也不懂怎么会有这么多案好办,不过听说都是有关网络聊天骗人的事情。”

给小覃留下最深印象的一次是,店里当时住有三批不同城市的民警,接着又有两批人来,为协调住房问题,她们整整忙了一天。

一位楼层服务员张阿姨说,这些“便衣”一般都是一下子开几间房间,一住就是很多天,有的甚至住一个月。“他们都带有自己的洗漱用品,几天才会叫打扫一次房间。神神秘秘的,有时一出去就走得飞快。”他们之间交流,都不用普通话。对于他们是什么身份,张阿姨告诉记者,她有好几次进房间打扫卫生,都能看到手铐和手枪。

随着打击网络诈骗的力度加大,Q仔慢慢变得收敛,不少Q仔的如水财富不再。当地居民称,最近半年多时间,县城已关掉了许多娱乐场所。

2 “Q仔”自述:诈骗就像毒瘾

专门帮人取款两个月赚6万元,当“Q仔”4年收入超百万……由于来钱太易,一旦陷进去就难以自拔。

帮朋友取钱进了“Q仔”圈

“老猫”曾是“Q仔”,记者通过杜师傅作中间人,得以与“老猫”见面。

“80后”的“老猫”身上没有佩戴任何贵重的饰品,连手机也只是一部普通的华为。在杜师傅记忆里,以前的“老猫”性格开朗,喜欢说笑、交朋友。“自从他玩了这个(网络诈骗)后,变了不少,对陌生人话很少,几乎不交新朋友。”

刚见面的半个多小时里,“老猫”讲话不超过5句。在十几杯啤酒的作用下,他才慢慢打开话匣子。

“老猫”姓廖,是芦圩镇顾明村廖寨人,在南宁读完大学后曾到广东当了两年小白领,后因公司倒闭,2008年回到宾阳老家,不久就被拉进了“Q仔”圈。

回想起自己变成“Q仔”,“老猫”自称是一个意外。

2009年初,一位同龄朋友找到“老猫”,希望他到银行帮取8000元,取完后给1500元好处费。只是到银行帮忙取钱就给这么多的好处费?朋友的解释是,因为他欠银行很多贷款,而这笔钱是另外朋友打过来应急的,如果自己去取,怕被银行知道,将钱冻结。

“现在想想,我那位朋友编的借口实在是漏洞百出,当时虽然也怀疑过这笔钱的来历会有问题,但出于帮忙,也不复杂,又有钱赚,也就去了。”钱取回来后,朋友分了1500元给老猫。

第二天,朋友将实情告诉“老猫”,所取钱款是网上骗来的。“报警也不是,不干也不行,如果他出事,我一样脱不了关系。”就这样,“老猫”帮朋友当起了“提款机”,一干就是2个月。

那时的“老猫”,隔三岔五的就会有活干,但每次的金额都不会超过1万元。两个月里,“老猫”的提成收入就有6万多元。“比上班那两年赚的还多。但真正赚大钱的还是那些像我朋友的那种,我当时只能算‘打工’。”

一小时能掌握盗码技术

在尝到快速赚钱的甜头后,“老猫”也开始向朋友“学习”如何自己操作。

不到一个小时,“老猫”就通过朋友的言传身教掌握了“技术”。按“老猫”的话讲,起步是零难度,他唯一添置的工具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手很快,但要做精还是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第一步是以每月支付费用的方式从别人那里购买木马病毒;第二步是将病毒群发,偷取QQ密码;第三步观察有潜力的对象;第四步,登录别人QQ,向对方家人好友“求助”;第五步,钱到账,取走消失。

在“老猫”记忆里,最成功的一次种毒经历,是加入一档选秀节目粉丝建立的QQ群,在黑了美女群主QQ并拿到密码后,在其QQ空间里种下木马,从而于一夜间拿到了300多个QQ密码。

为降风险,单干变团队

“老猫”当时算是单干,所有过程都参与过。从2012年底开始,“老猫”放弃单干,与另外4个同村好友组成了一个小团队。用“老猫”的话讲,这样可以降低风险,活也可以分得细一点,包括统筹、盗号、聊天、取款。统筹的负责指挥;盗号人负责散播木马,盗取聊天账号并远程录下被盗人视频;聊天人则冒充被盗人向其亲属、好友行骗;取款人则负责取回诈骗来的钱。

2013年初,是“Q仔”们玩得最疯的时候,胆子也越来越大,“一个星期就有1亿元转到我们这里。”

也就在那时,“老猫”被抓了一次,蹲了2个多月才重获自由。

出来后“老猫”并没有完全放弃当“Q仔”,但频率降低了不少。对于为什么还要坚持着做下去?“老猫”说:“来钱太容易,虽然明知这是违法的,但就和吸毒上瘾一样,很难戒。”

记者给“老猫”算了笔账,他在县城买了套160多平方米的套房,包括装修,花了60多万,开的是20多万的本田轿车,还准备拿30万出来开店。再加上近几年的开支,也就是说,当“Q仔”4年多,“老猫”赚了120多万元。

“老猫”说,他已经3个多月没有“开工”,现在和朋友准备一起开个电器店,当个小老板,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在“Q骗”最疯狂的时期,围绕宾阳县城的多个村庄都被当地人称为“诈骗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廖寨所在的顾明村。一台笔记本电脑,几张银行卡,外加一张3G上网卡,就可以策划一个骗局,轻易“赚”钱。“Q骗”的出现,迅速改变了全村年轻人的生活轨迹。不到一年,这个曾经的皮鞋专业村就成为了令人畏惧的“Q骗村”。

在那里,全村“守望相助”、群体诈骗,让人看到了道德弧线的滑落。

3 走进“诈骗村”:严防外地人

根据宾阳县政务网上的信息,2011年“Q骗”在宾阳覆盖到芦圩、宾州、黎塘、新桥、邹圩、思陇等10多个乡镇。正是那年,网络诈骗在宾阳出现暴发式扩张。先入行的“Q仔”此时已日渐发达,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宾阳口口相传,“榜样力量”使得这支队伍迅速壮大。

“诈骗村”如何形成这般规模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宾阳警察认为,网络诈骗行业从2009年就开始萌芽,只不过当时“Q仔”的主要阵地还在宾阳之外,2009年经济危机后,珠三角大量工厂倒闭,许多宾阳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回巢寻找发展机会,他们见过世面,胆子又大,很快成了诈骗的主力军。

村里人大多“沾亲带故”

顾明村廖寨离宾阳县城约3公里,听“老猫”讲,这里曾经是皮鞋专业村,其父辈几乎全是皮鞋匠。

记者驱车前往顾明村时发现,进村的道路仅2米左右宽。进入村庄后,道路才变得宽敞,村里随处可见三四层高的新建楼房,楼房一层都建有停车库,其中一幢四层高的小洋房还有小花园,院子里停着一辆Q5。记者将车停在路边时,一名50多岁的村民立即过来询问,听到记者讲的并非本地话时,旁边多名村民也立刻表现得非常警惕。

对此,“老猫”笑称,村里先后抓过不下几十人,村里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近年来进出的外地人最多的就是警察。

陌生人进村有人通风报信

廖寨分上、中、下寨,共约1000户人家,村里人几乎都能沾上点亲戚关系。没有利益冲突,又愿意相互支持,这是“老猫”认为“Q仔”能在村里迅速扩展的主要原因。“你缺什么都能买得到,甚至可以借,你不懂,也会有人会教你。”

走访过程中,记者还听到一些传言:在一些“Q仔”集中的村落,会有人专门在路边放哨,看到陌生人进村,就会通风报信。有外地警察进村抓捕“Q仔”时,就会有人敲锣打鼓报信,让警方扑空;也有的进村抓到“Q仔”,但押解出村时遭到围堵,还是当地警方紧急支援,才成功脱身。

最后,记者以寻找附近一所中学为由,才得以安全驱车离开。记者注意到,廖寨最大的特点是,进村的网络光缆线特别粗大,新建的楼房多,新车多。

“Q仔”群向专业化发展

随着加入者越来越多,“Q仔”群在村里也向着专业化发展。据宾阳县公安局公布的公开资料,网络诈骗团伙通常分为头目、盗号人、聊天人和取款人。其中头目负责出资、租房、提供设备并指挥诈骗,成功就拿走“大头”,剩下的分给“Q仔”。

对于聊天人,“老猫”说,根本无需担心口笨嘴拙不会骗,有人专门出售聊天诈骗剧本,有些是有人专门收集起来的成功案例,有些是他们先研究编辑好的,一环扣一环,你按照剧本去“演戏”,基本能行骗成功。比如冒充孩子告诉爸妈“手机掉水里了,现在手机不方便接”,需网上联系,汇款给我同学等。

取款人,行内称为“搏命人”。因为承担风险最大,搏命人每次取款,至少会获得20%的提成。如果取款的资金上百万,搏命人甚至可以拿到30%以上的报酬。“老猫”说,敢去取钱的那些人听说是开着宝马车去拉现金的,这样不容易引起怀疑。取钱的团队也非常专业,如果遇到大额的,取款人会提前到银行或金店等。“你只要一查到钱进账,通过网银将钱转到取钱人的卡内,一个电话过去,一分钟内就帮你取出来。”

实施网络诈骗,木马程序的获得是首要条件。在宾阳,还没有电脑高手可以自己编制木马程序,所有的服务都是从网上购买来的。

宾阳县一位网络民警也向记者证实,在办案过程中,警方已查获多个专门贩卖编制电脑木马病毒的犯罪团伙,他们将编制的木马病毒程序在网上售卖给下游的具体实施网络诈骗人员。甚至有一些网络编程人员自己盗取密码后出售。

不仅如此,在网络上除了可以买到木马程序和盗号的QQ账号及密码外,银行卡也同样可以买到。让一些不懂法律的人(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用自己的身份证去不同银行开卡,后以每张约150元的行价从他们手中买过来,然后用这些银行卡腾挪诈骗来的钱财。

4 剿灭“诈骗村”:不能仅在宾阳

随着一场有针对性的“围剿行动”迅速展开,使得许多“Q仔”退出这个搏命的行业,或转战外地,或金盆洗手。

2013年7月及今年1月,公安部曾先后两次派出工作组到宾阳深入调研,而全国各地到宾阳查案的民警队伍更是一波接一波。宾阳县农业银行一名何姓内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去年以前,来调取有关视频资料的外地警方很多,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最近几个月几乎没有了。

宾阳县也为了自身声誉,对网络诈骗涉及的环节大力整治:有关部门正在协调对无线网络登录进行实名制,控制使用外省网卡在当地作案; 对异地银行卡本地取款将实名制,省外银行卡在本地取现需到柜台办理; 使用外省银行卡在无人值守ATM机取款实施限制。

年初就宣布向网络黑色产业链宣战的腾讯公司,也开设了雷霆专项行动,设立1000万元举报奖金及110.qq.com的黑产举报平台。腾讯雷霆行动组与广西警方建立绿色通道,半年来联合警方成功捣毁网络诈骗团伙18个,抓捕犯罪嫌疑人50余名,涉案金额超2500万元。数据显示,如今被盗账号用于欺诈比年初下降80%,欺诈投诉下降67%。

不过,打击网络诈骗仍是一项艰巨任务。腾讯发现,广西诈骗团伙虽然在腾讯平台上有所收敛,却仍在不断转型,利用互联网上其他平台聊天工具进行欺诈。半年来,雷霆行动通过110平台收到11万条有效举报信息,从内容来看,其他聊天平台上的诈骗数量正在提升,有的广西团伙已升级为诱骗加技术性窃取,比如在交友网站或网购网站给用户发消息,诱骗下载短信木马,从而控制用户的手机实施诈骗。

如何剿灭“诈骗村”,显然,不仅局限在宾阳……

[记者手记]

迷失的年轻人

在宾阳走访调查期间,白天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在街道上闲逛,“Q仔”曾经让这座小城疯狂,但目前他们似乎走到了一个岔路口。

经过最近的严厉打击,5年来宾阳“Q骗”的犯罪势头,终于出现抛物线式下滑。当严打势头过去,当新的暴富故事出现,这些文化不高又无工作的年轻人,会不会再次铤而走险?

按照宾阳一位警察的说法,网络诈骗始于2009年经济危机下打工仔回乡,那么在目前经济减速前行时,诈骗的“快钱故事”会不会让这些年轻人觉得辛勤劳动赚钱成为不能承受之重,从而走向自我消沉与毁灭?

“老猫”坦言,现在圈子里很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既不再频频作案,但也没有完全死心,大家聊得最多的是微信和手机,而且已经有人通过木马程序让手机中毒,盗取手机中的银行密码从而成功转账。

这是一群有些迷失的年轻人,在金钱上、在法律上、在理想上……

宾阳县城通往南宁的路口,竖着一块鲜红的牌子,写着“深入开展打击网络QQ诈骗专项斗争”。对于“Q仔”们来说,他们还需要另外一块牌子,指引他们如何顺利转弯。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