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期待而又担忧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了地。
昨日上午,在和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会谈之后,与鸠山一同辞职的日本民主党前干事长小泽一郎宣布,决定参与9月14日的民主党党代表选举。鸠山对此表态会“全力支持”。
执政党民主党党代表选举,实质上也是决定日本首相的选举。首相位置遭到挑战的菅直人则表示:“这是很好的事情。民主党进行过许多次代表选举,但从没有因此而分裂过。”
“6月与鸠山一同辞职,只是小泽的谋略,就是为了躲过几乎必败的参议院改选,然后在菅直人失败后他东山再起。”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道,小泽从政近40年,经历过很多次大开大合,但多半以“造反派”的姿态出现,以至于多次与首相宝座擦肩而过,这次是发起正面进攻的时候了。
铁腕“造反派”小泽
小泽一郎1942年出生于东京,其父是议员,小泽出生时父母均已超过40岁,因而被认为是“像孙子一样的儿子”。
1967年,小泽一郎进入日本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法律,但次年父亲得急病去世,留给小泽岩手县的选区,因而,小泽弃学从政,1969年他27岁时当选为国会众议员。
在国会,小泽以“铁腕”著称。1990年2月,日本进行第39届众议院选举。当时,自民党受“洛克希德案”影响,支持率极低,所有人都认为选举将是一场苦战。但初次担任自民党干事长的小泽一郎以维护自由主义体制为名,从“经济团体联合会”旗下企业募集到300亿日元资金,打赢选战,从而获得了超过时任首相海部俊树的权势。
刘江永认为,在日本的政治家中,小泽的能力非常出众,关于内政、外交的理念也较高明。1992年,小泽的专著《日本改造计划》出版,卖出了70万册,远远高过同类政治家的出版物。但小泽过于强硬,往往一事不合即拉杆子另立山头,给日本政坛留下了“造反派”的印象。
“1993年,小泽从自民党中拉出一队人马成立新生党,使得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未能过半数。而当日本新党准备与自民党组织联合政权时,小泽却拉拢了日本新党的细川护熙,组织了以细川为首相的8党联合政府。”刘江永称,在新生党之后,小泽又组织过新进党、自由党,直到2003年9月正式加入民主党。
离首相宝座最近的一次
在小泽一郎的政治生涯中,曾多次与首相宝座擦肩而过。1993年,海部俊树提出解散众议院进行选举,招致党内的反对而被迫辞职。当时党内的大佬、自民党内最大的派系竹下派会长金丸信让小泽一郎继任首相,但49岁的小泽以年龄和心脏病为由推辞了。
之后,小泽也曾推出细川护熙、羽田孜等人出任首相,但他自己一直藏在幕后,没有走上前台。加入民主党后,小泽曾3次出任党代表,2009年5月,因“政治与金钱问题”,小泽第三次辞去党代表职务,4个月后,民主党在众议院大选中获胜,接任党代表的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小泽又一次止步于首相宝座跟前。
2010年6月,菅直人继任首相,为了凸显自己清廉的形象,实行“去小泽化”策略。小泽与菅直人的矛盾开始摆上台面。在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菅直人贸然提出增加消费税,导致民主党失利。当时,小泽公开批评菅直人改变了民主党的政权公约,小泽派议员更是多次提出菅直人应为选举失利负责。
但在参议院选举后的一个多月里,小泽一直不明确表态是否参选党代表,“他是在等一个信号,即小泽派之外的鸠山派,或别的大派的支持。”刘江永说。
“小泽出马,对民主党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刘江永认为,“如果没选上,在菅直人的‘去小泽化’政策下,小泽极有可能故技重演,拉杆子出走,则民主党分裂;如果选上了,小泽成为下一任首相,在野党必将揪住其‘政治与金钱’问题不放,加上又是扭曲国会,民主党的法案将很难在国会通过,政府政策难以推行,对深陷经济停滞的日本而言,当然不是一件好事。”
面对小泽的进攻,菅直人也没有坐等,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告诉本报记者,菅直人最大的动作是扩大了有选举权的人数,把普通党员及党的支持者都包括进来,以稀释小泽派庞大的议员团的分量。
在宫崎骏眼里,自己无论多大年龄,依然坚持一次又一次回到创作的出发点,“去寻找令人欣慰和兴奋的东西”。
即便“稳住”公明党,高市所在的自民党仍需“拉拢”在野阵营,才能在指名选举中能顺利过半数。
这次选举的胜者如无意外,将成为日本下任首相。
本周,自民党内多人先后“官宣”参选。
当前,美国企业资本支出意愿持续低迷,招聘活动与投资意向仍未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