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再到麻省大学教授莱斯特·瑟罗……二十年来,一直有欧美的智库精英以唱衰中国经济为己任,孜孜不倦地“预言”中国经济何时何地就要负面增长。同样,有以世界银行和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弗格森为代表的一批人和组织,也是长期术有专攻地吹捧中国经济。他们认为“中国模式”可以让中国在21世纪成功超越美国。冷嘲热讽和无事殷勤之间,勾勒着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经济五味杂陈的面孔。
这些西方精英为什么要唱衰中国经济,难道仅仅是为自己名下的畅销书增添点噱头,还是应景地契合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塞拉斯特说过“野心使许多人变得虚伪,嘴上说的是一套话,心灵深处却隐藏着另一种思想。”污名化中国经济,这本身就隐藏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举个很小的例子来管中窥豹。2012年在美国市场,有机构发出调查报告,指责恒大公司账目失实,称该公司已丧失清偿能力。遭到突袭的恒大地产股价在报告发布当日暴跌,市值缩水76亿多元。而此刻美国机构则伺机进行操底。同一时期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嘉汉林业、东方纸业、绿诺科技、多元环球水务和中国高速传媒等多家中国企业。国外机构最终获得巨额利润。
做空中国公司,和唱空中国经济虽然在纵向中有所不同,但是在横向来说,都属于一种“被狩猎”。当西方精英开始唱衰中国之时,就可以预料到其背后一定有一双亟不可待的“收割之手”。04年国外投行集体唱衰中国A股,但背地里却死命往里砸钱,在底线抄底然后在高位抛售。
唱衰中国,对于莱斯特·瑟罗、保罗·克鲁格曼之流来说,那俨然成了一种职业。这种黑白脸转换的“论演员的自我修养”,在推崇资本侵略的西方世界来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当灰蒙蒙的中国唱衰论的气氛被渲染出来之后,那下一步的“工序”就是让恐慌情绪影响到民众的理性,尤其是通过股市的切口来宣泄出来。最终目的是让公众怨气自下而上地影响顶层设计者。更为重要地是,悲观论的“烟雾弹”可以很好的掩护国外资本在中国市场的进与出。
当然,现在的唱衰者们早已经不是泛泛说说而已,他们已经是分工明确,功课做好,然后剑有所指地瞄准中国经济的某个小切口。譬如实体经济,譬如小企业,譬如中国第三产业等等,这些都成了他们“有的放矢”的靶心。然而事实是,中国政府早已经在蓝图绘制了经济路线图,有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地方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而在7月16日公布的国家经济数据来看,第三产业总值也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这些,都让唱衰中国经济者理屈词穷。
巴尔扎克曾经说出过这样的妙言“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进隐藏在金银珠宝地下的罪恶”。用这句话来回馈那些唱衰中国的西方精英们,其实是再合适不过。不管你们的分贝再鼓噪,都掩盖不了你们背后那些“带头大哥”的铜臭味。当你们手中拿着无伤大雅的这样那样的数据来发声,却不敢多说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在7.4%已好过你们国家太多。当然,我们也不以数据来论英雄,真正的国家福祉发展,还看改革者的勇毅决心和百姓拥护程度。从这点来看,一向焦头烂额的某些国家,实在要用羡慕嫉妒恨的眼光来看我们了。(谢伟锋)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鉴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会议在强调宏观政策“不退坡”的同时也指出要增强灵活性预见性,适时加力。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动态跟踪,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以备不急之需。
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下半年国内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仍有必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
多位专家分析,6月份CPI由负转正、PPI降幅连续4个月走扩,前者回升缘于输入性下行压力减弱和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增强,后者降幅扩大则缘于国内投资需求疲弱以及出口下行压力显现。受关税政策冲击等因素影响,国内通胀回升将持续面临内外部压力,全年低通胀格局难改。这也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降息、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促消费扩投资、有力对冲外部波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间。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以及去年三、四季度的高基数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宏观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加快财政支出,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并期待在稳定股市、楼市、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出台更多增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