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郭敬明码字码出来的商业巨人

一财网 2014-07-21 09:59:00

责编:群硕系统

不得不说,《小时代3》是郭敬明的一次精准投资,它有鲜明的标签、成功的营销。

《小时代3》上映首日票房即达1.1亿,刷新了国产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口碑方面,也几乎刷新了纪录,骂声以前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猛烈而集中过。一位80后女记者改行女编剧在看了影片后评价说,这是一部蠢到不能再蠢的电影。有观众嘲讽说:“前两部是MV,这一部直接变PPT了。小四的电影果然只能看花絮。”

在第一部、第二部就饱受诟病之后,第三部依然故我。充分显示了郭敬明的执拗与坚持,正如他在前两部上映后的态度一样坚决。而在最近的一段访谈中,他以其特有的句式表示:一边是月薪两千,一边是月薪过万,你偏偏去选两千的,说过万的不好,那我无话可说。言外之意,在他眼里,就只有钱。

曾经几次在影片宣传活动上见过郭敬明,笑容谦和而持久,言语决不突兀。但许多记者其实是带着嘲弄其身高的态度去采访的,并在稿件中多次以在人群中寻找“小四”为突破点来写稿。到今年,“小四”就坚强到自己直接在电视节目中调侃自己的身高。因为他深知,这个时代,一切话题,包括他与韩寒的所谓交恶,包括身高笑料,其实都是有形无形的资源,可以为他带来滚滚的商业利益。

笑骂任你笑骂,我自偷偷数钱。

早年间,郭敬明曾因在网上大秀自己的奢华穿戴而背上“炫富”的骂名,而在《小时代》系列影片中,他变本加厉,将自己家中的物件都拿出来放在电影里,要炫就炫个够。事情一做到极致,外间就不好说什么了,好比流氓比伪君子更容易占据话语高地。

“庸作”何以能火?人民网的评论认为:这是“时代的刚需”。这观点暗合了评论家白烨的说法。前不久,记者在大连采访白烨时,他说《小时代》中所展示的奢华和空洞,其实并不是郭敬明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问题。

据说许多观众仍然去看《小时代3》,就是因为要去接受那种物欲的刺激,去感受那种梦幻般的奢华。若说刚需,这恐怕是炫富炫出来的刚需吧。

作家,出版商,编剧,导演,在这些有关联的行业和身份里,郭敬明无疑都是成功的。

2008年5月4日,《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中,的第一句是:“现今,中国最成功的作家……是青春偶像作家郭敬明。”根据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统计,郭敬明在2009年有1700万元进账,比2008年多赚400万元。小说版税只占20%,其余利润来自他旗下的公司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敬明和他的公司已经成为图书领域的印钞机。

但郭敬明对于这个社会和同龄人的意义,更多的可能在于其励志性——天下并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他出身草根,毫无背景。郭敬明1983年出生于自贡市贡井区,父亲是一名技术工人,母亲是一位银行职员——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他母亲回忆说,郭敬明小时候最大的特点是读书比别人多,对写作十分痴迷。

与韩寒一样,郭敬明的文学之路真正开始于“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可他居然两年参赛,两年都获得了一等奖。据说郭敬明喜欢追求极致。他在看到《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集》后,立刻决定参赛,并一口气买了7本《萌芽》杂志,填写7张报名表。为了得奖,他甚至认真研究了两届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文风,写出7篇超过5000字的文章。这种努力,同龄人中恐怕没有第二个吧。

2003年,郭敬明的处女作小说《幻城》发行高达84万册,第二部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又突破90万册,荣登中国2003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前三名。至此,郭敬明开始代言“中国青春派偶像作家”,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独特现象”。

也许,这种从挫折到风光的转折,在郭敬明那里确实比别人耗时更短了一些。后来据说到这个时候,在校园里同学们都还在对他的身高指指点点,虽然其中还伴随着对其成功的艳羡。也许,嘲笑正是艳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004年6月,郭敬明21岁生日的时候,“岛”工作室成立。在《岛》发行半年后,郭敬明就带来滚滚利润。每天只睡两到三个小时的郭敬明很难坚持学业,他向学校提出休学两年,最终变成辍学。

有评论说:郭敬明通过《最小说》的平台,打造着一条完整的文学产业链。他不仅自己能创作文学,还能带出其他新人,共同支撑80后的文学市场。

他在上海最繁华地带,拥有五六套住房。他的公司办公室设立在静安区一个绿意盈盈的精美官邸里。他在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买下了整整一层。在上海这个被他形容为“冷漠而理性”的城市中,他用短短十年在中国完成了一个“美国梦”。

但他也会抱怨生活枯燥。“可能别人都觉得我好光鲜,年少多金,但我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赶稿。”

与他长期合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黎波说:“郭敬明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年轻人。”他曾经问过郭敬明:“你的这个小说要写这么长时间吗?”郭敬明说:“黎老师,我写不出那个情节,想死的心都有。”很多郭敬明周围的人都惊讶他充沛的精力。黎波形容郭敬明就像一个雷达,随时寻找新奇点子。一次在接待德国来访团时,“他不但能直接用英语跟外国人聊天,还能把所有行业品牌产生的过程做深入分析。我都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多时间学这些。”黎波感慨:“古话说,小富在勤,大富在命。郭敬明是有天赋的。”

也许,我们在漠视或者笑骂电影《小时代》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如果每一个青年都能像郭敬明一样经营自己,这个世界怕是会更好一些。

《小时代3》:郭敬明的一次精准投资

一说到《小时代》,“争议”二字无论如何都是回避不掉的。反对者称其为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物质至上;而拥护者强调影片展现的是90后一代的理想和梦,你们不喜欢,那是因为有代沟。一旦某件存有争议的事情被扯上了代沟问题,这往往意味着很难再说清楚了。

就在诸多争议和骂战中,《小时代》前两部稳稳当当赚得盆满钵满。第三部同样吸金力强劲。作为“产品经理”,郭敬明通过各种渠道卖力宣传,以网络为 重,多管齐下,去年为了配合影片6月17日上映,甚至还在部分城市“开通”627路公交车。第三部也是超前营销,还跟阿里巴巴的娱乐宝合作,成为当期销售 金额最高的项目,淘宝电影针对该片展开的预售活动,以每分钟销售500余张电影票的速度,短时间内帮《小时代3》售出20余万张电影票。《小时代3》上映 首日,票房破亿。

不得不说,这是郭敬明的一次精准投资,它有鲜明的标签、成功的营销。再加上粉丝效应和豪门场景、俊男美女,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结果就是让《刺金 时代》成为部分年轻人的一种“刚需”。换种角度来看,所谓的小时代现象,其根源恰好在于中学生对于该片的一种近乎狂热的痴迷。而《小时代》系列影片要达到 的唯一目的,就是紧紧抓住这一年龄段的有梦男女的真实心态,再将之具体落实到影像上。哪怕华丽得如同少女漫画般不切实际,又能怎样?更何况,相比两部前作 而言,《刺金时代》的剧情冲突还是变得更合理些了,起承转合也更自然些了,甚至就连影片的主题,也多少有那么点突显的意思了。看着影院里座无虚席的场面, 你就应该意识到,不管是谁,都有过年少轻狂的一段岁月,你是否能够理解和支持并不重要,有人理解和支持就好。暑期档从来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不是它变年轻 了,而是我们变老了。

(综合大连晚报、京华时报)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