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在变暖。
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小组(IPCC)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30年间,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3摄氏度至0.6摄氏度。而温度升高的现象主要集中在近几十年,温度以每10年0.2摄氏度的速度不断升高。
不可小看这零点几摄氏度的升高,这在某一时段引起的气温及天气变化可能非常剧烈:气温异常会影响正常的大气环流,而大气环流的异常会直接影响降水,降水的改变将直接引起洪水、干旱和飓风。这些情况就被称为“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变暖的危险将从自然灾害到生物链断裂,涉及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
三文鱼减产
三文鱼是生长在加拿大、挪威、日本、中国黑龙江和美国阿拉斯加等高纬度地区的冷水鱼类。以挪威产量最大,但质量最好的三文鱼产自美国的
阿拉斯加海域和英国的英格兰海域。
2009年,阿拉斯加州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完成了一份题为“气候变化对阿拉斯加公共基础设施未来损害”的报告。这份报告显示,过去半个世纪中,阿拉斯加是全球气温上升最快的地区。而未来20年,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阿拉斯加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至少要增加40亿至60亿美元,这还不算住宅和输油管等私人产业的损失。
更严重的是,气候变暖,水温上升,当地盛产的三文鱼的鱼卵将大量死亡。此外,海面浮冰消失,海岸受到海潮侵蚀加剧,迫使许多港口村落迁移;陆地永冻层大量化冻,湿地水位下降,将威胁大量动植物的生存。
同时,如果在未来的50年中,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仅是北太平洋海域,一直到阿拉斯加海域中的海洋物种都会受到影响。
饥饿的北极熊
北极海冰厚度正在变薄,冰缘正在一点点退缩。以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冰盖为例,作为南极以外最大的陆地冰体(储冰量占世界8%),自1993年以来冰盖的南部和东部边缘正以平均每年1米的速度减薄。
科学家在哈德逊湾对北极熊的调查研究显示,冰雪每提前融化1周就会使北极熊的体重减少10公斤。在哈德逊湾,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冰面融化导致的捕食机会减少就会引起雌性北极熊的体重减少22公斤。
更可怕的是,饥饿的北极熊因无法获得食物,只好把眼光投向自己的伙伴。
美加两国研究人员在2004年1月发现了首起北极熊食用同类事件。
北极熊主要以食用海豹、幼海象等海生动物为生。海上漂浮的冰块是它们觅食、交配和生产的场所。但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北极冰块减少,北极熊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此前更有环保学者指出,北极熊很可能在本世纪末消亡。
白化的珊瑚群
著名的大堡礁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域绵亘数千里,是世界面积最大、形态最壮观的珊瑚礁,被誉为世界水域七大奇观之一,这个素有“海洋热带雨林”之美誉的珊瑚礁,是众多鱼类的栖息之地和丰盛食物来源。
然而,气候变化正在严重威胁着珊瑚的生存。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如同幽灵般窒息着珊瑚的生命。1998年和2001年,大堡礁发生过两次严重白化现象,褪去了五彩外衣的珊瑚礁只剩下累累白骨,令人触目惊心。科学家指出,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是引起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警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的平均温度在过去百年里上升了0.6摄氏度。除非气温不再变化,否则100年内,珊瑚礁将从地球上的绝大部分地区消失。
相关
气温升高令传统酿酒区葡萄早熟口感粗糙,这样的气候风险也在打击酒庄投资市场。若干年后,葡萄酒业的版图可能因为气候变暖而发生改变。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预计不超过2年,行业竞争将回归较良性的环境
我国学龄前儿童体脂率最高的地区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脂率最低的地区为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督察指出,江苏、安徽、四川3省份一些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不力,空气质量出现反弹。
新书《热爆了》可谓应时,它问出的“高温红色警报来袭,我们要凉凉了吗?”也代表很多人的疑惑甚至恐慌。
持续热浪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而当这种极端天气成为常态时,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中暑,对于老年人等脆弱群体而言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