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闻:
【北京时间23日上午,美国联手5个阿拉伯国家,首次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发动空袭。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近两周前授权五角大楼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武装发动空袭后,美军首次展开行动。】
按常理来说,奥巴马肯定不想成为一个“战争总统”,他想作为一个“结束战争的总统”留在美国历史上。
但随着他下令空中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美国战机和导弹呼啸而至,奥巴马也可以称为“战争总统”了,而五年前他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此时则成了一个有趣的对照。
在谈论这一切的时候,人们也许应该相信,奥巴马本人的确不想打这场战争,在他上台不久在开罗对穆斯林世界进行“和平喊话”之后,中东地区政局发生巨大变化,在国内国际呼吁和反对美国干预的争执声中,奥巴马小心地守护自己“结束(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总统”的荣誉,犹犹豫豫,虽然对利比亚和伊拉克境内进行过一定的武装干涉,但起码没有卷入大规模战争,而且守住了不让美军士兵的战靴踏上这些土地的诺言。
23日,美国及其伙伴国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了空中打击 (东方IC图)
奈何形势发展得还是太快,自称“伊斯兰国”的极端武装迅速崛起,打破了中东难题的模式,什么巴以冲突、叙利亚僵局,什么伊拉克安全隐患或者阿富汗令人担心的未来,此时都统统退居二线,站在台前令西方感到实实在在威胁,是迅速壮大的“伊斯兰国”武装。美英法已经认识到,此时不赶紧把“伊斯兰国”武装摧毁,等其壮大,到到时可能就不仅是中东,而是世界范围内的麻烦。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此时出头已成必然,身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脑子里再有“和平总统”的梦想,此时也只能想着如何尽快铲除“伊斯兰国”武装。
不难看出,奥巴马是多么被动地卷入这场战争,在战争发起后,他又还有一些犹豫。
奥巴马的不情愿和犹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派不派美军地面部队;二是要不要联手叙利亚和伊朗共同打击“伊斯兰国”武装。表面上看,奥巴马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如果都否定,后果就难说。 有分析认为,他的这种被动情绪,可能会影响美国军事行动效果。
先说要不要派地面部队。美国很多保守派和军事分析家认为,历史证明,如果美军不派地面部队,很难达到“摧毁”“伊斯兰国”武装的目的。轰炸可以炸死一些极端分子,还有平民,也能摧毁一些固定目标,但是“伊斯兰国”武装训练有素,机动车辆和战车不少,单靠空中打击,效果不佳;培训和武装当地政府武装力量,靠不住。
当地时间23日,美国防部官员就美军空袭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的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CFP图)
《华盛顿邮报》更有一篇评论认为,奥巴马目前的处境,和当年林登?约翰逊总统面临越南局势时很相似。约翰逊一开始也不想扩大战事,只想派教官,保证美国“不输”,但结果呢?犹豫之下,一步一步,渐渐滑入越战泥潭。奥巴马会不会步约翰逊后尘?难说,但起码在犹豫和被迫陷入上,情景有些相似。
再看要不要和叙利亚伊朗联手对付“伊斯兰国”。“伊斯兰国”武装也反阿萨德,美国非常担心阿萨德政府在这场战斗中获得渔翁之利,当然阿萨德政府也担心美国借打“伊斯兰国”武装之名,武装干涉叙利亚政局。但讨论美国和阿萨德政府合作之声一直都有。讨论美国伊朗这两个宿敌合作的舆论也不少,不过美国目前都正式拒绝。
但是,就如伊朗总统鲁哈尼9月24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所说,现在,极端组织要做的是“全世界的恐怖组织,联合起来!”,而美国受落后政治思维影响,拒不合作。试问,这样的反恐能反赢吗?
姑且不论鲁哈尼所说是否另有目的,但他说不和伊朗叙利亚合作,就难以清除极端武装力量,倒是很有几分道理。
不过,推翻阿萨德,是美国中东政策重要目的之一,伊朗核问题也是美国心病,而且顺便说一句,鲁哈尼执政差不多一年,美国现在对他的印象似乎不如一年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奥巴马在与叙伊合作上怎能不犹豫呢?
从这些迹象看,奥巴马从一开始被动,在接下来可能还要继续被动。想当年,小布什在推翻萨达姆几个月后,迫不及待地宣布“任务结束”,成为笑柄。与小布什这个笑话相比,如果奥巴马最后因为犹豫不决,导致“伊斯兰国”武装坐大,最后美国被迫重新派地面部队卷入中东,那么奥巴马“结束战争”总统的这个“业绩”,将被对手们视为更大的笑话。
相关新闻: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未来以军将致力于打死所有胡塞武装的高级官员。
 
  特朗普还说,包括拜登、希拉里·克林顿等在内的民主党团队从2016年大选起开始操纵选举,直到2020年。“这是叛国罪……他们试图窃取选举。”
 
  报道称,美国白宫承认了该评估的存在,但对其中的内容并不认同。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数日前已基本决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却授意幕僚向媒体宣称“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动武”,以此误导伊朗、掩盖真实计划。
 
  特朗普写道:“可能使用‘政权更迭’这个词并不政治正确,但如果伊朗现政权不能使伊朗变得再次伟大,那为什么不能换政权呢?让伊朗再次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