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
北京时间2015年1月4日下午15时50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6岁。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来更加详细地了解何老为中国体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世界最有影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
何振梁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是中国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和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在国际奥委会拥有极高威望和影响力,曾被评价为“世界最有影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
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
何振梁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何振梁——五环之路》
《何振梁——五环之路》一书由何振梁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梁丽娟撰写。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集中记录了何振梁的个人成长和他的体育外交经历。书中首次详实披露了包括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60年代创立新兴力量运动会、70年代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以及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北京申办2000年、2008年奥运会等我国体育对外交往重大事件的内幕细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在打破海峡两岸体育交往障碍等情节有独特的描述。
七年之约
2001年,何振梁第二次担任北京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他在申奥讲稿中那句掷地有声的承诺,为北京的最终胜出立下汗马功劳:“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让十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亲爱的同事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之后,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80岁卸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2009年年底,年满80岁的何振梁卸任国际奥委会委员。虽然在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后,何振梁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但他仍然在为中国体育事业鞠躬尽瘁。
北京奥运会北京站第432名火炬手
2008年8月6日,为将奥运会带到中国、带到北京付出了毕生心血的何振梁,亲自担任北京奥运会北京站第432名火炬手。
“选择了一条路,就再也不必回想”
最早服务于工业系统的何振梁,最终成为中国体育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和推动者,何振梁用“阴差阳错”这样一个词来形容自己走上体育之路的原因,但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何振梁说:“人生的机遇很多。如果当时还在工业系统,也许从机关到车间、从车间到工厂,我也不知道会怎样。如果外交部调成了,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又是很难想象。不过已经选择了一条路,就再也不必回想。你就走好它,走到一个最能发挥你的人生价值的极限。”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创新按需生产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背后,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高度的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
这些试点任务不仅能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也将从多方面改善民众日常出行体验
相关人民法院依法受理投资者的起诉并适用普通代表人诉讼程序审理,是对投资者权益的有力保护,证监会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