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你玩得来“石头剪刀布”吗?

一财网 2015-01-22 15:17:00

责编:戚德志

这些研究人员单单为了研究“石头剪刀布”的制胜策略吗?显然不是。这个几乎所有儿童都会玩的游戏代表的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博弈过程。

如果你是朋友圈中最会玩“石头剪刀布”的,那你大概会是一个擅长博弈的人。这个全世界流行的小游戏其实是博弈论的一个典型场景。

“可控实验社会博弈系统中一些非平衡统计物理问题”是中国科学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个开放课题,这个初看有点令人晕菜的题目其实可以用一个在全世界流行的小游戏“剪刀、石头、布”加以形象化解释。自2010年立项以来,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员王志坚、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许彬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海军就一直在为这个课题努力着。2014年7月25日,通过匿名审稿后,论文正式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跨学科期刊《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 )。今年,这项研究入选了 “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了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2014年5月,这个研究成果还曾被BBC报道。

那么,“石头剪刀布”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玄机?截至记者发稿时,王志坚依然拒绝媒体的采访。但浙江大学网站对这项研究做了概括性的描述:“这项研究旨在揭示‘石头剪刀布’中的宏观周期现象与微观行为基础。研究发现,在宏观尺度,对于不同激励参数,社会系统普遍存在持续的周期循环现象;而在微观层面,个体行为则存在一种隐藏的模式:一定情况下,赢了会更多选择保留刚刚获胜的策略,输者则更多按照‘石头剪刀布’的名称顺序变动,而平的则按照‘石头布剪刀’这样的反方向顺序变动。并且,对于不同激励参数,宏观周期现象都可以被微观行为模式很好地解释。”

依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就从游戏的玩法开始说起:如果你的剪刀输给了对手的石头,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出能战胜石头的布;而如果你是获胜者,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沿用相同的策略。这就是研究人员总结的赢家保持现状输家做出改变的策略。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赢家不变,而输家往往在求变。所以,根据这一规律,如果要想在博弈中获得更大的胜算,策略便是:如果你是输家,下一轮换用能打败对手的出手,若你是赢家,下一轮则不要再使用原来的出手。

王志坚等人的这项研究成果是基于量化分析而达成的。实验共招募36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参加,通过网络技术,在线进行为期300轮的两两随机配对的“石头剪刀布”博弈。在每一轮中获胜的学生将会获得少量人民币奖励。通过观察学生使用的策略,他们发现了获胜者或失利者习惯使用的游戏策略。研究采用经济学控制性实验方法——也就是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元博弈模型的框架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人员单单为了研究“石头剪刀布”的制胜策略吗?显然不是。这个几乎所有儿童都会玩的游戏代表的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博弈过程。这份长达21页、包含各种梳理模型的报告揭示的是人类处于竞争性行为中所表现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推广到很多生活情境之中:比如,在股票和期货交易、商业竞争、法律诉讼等等。而这项研究所揭示的“胜者往往倾向于保持其策略,而输家往往寻求改变”的规律则能够帮助人们在博弈行为中获得更大赢面。

除了博弈论之外,背后还有尚待发掘的、涉及多种学科的问题:比如心理学、神经学等等。所以,让博弈论之父约翰·纳什来玩“石头剪刀布”会更好吗?或许是。但除了策略之外,这还是一项需要敏锐观察力、快速反应力和强大心理素质的游戏。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