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废墟涂鸦”艺术家Seth:所有在街头创作的作品都会消失(多图)

一财网 2015-02-02 12:19:00

责编:李刚

Seth会先到选择作画的地方,遇见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和他们交流。他的艺术是给公众的

火奴鲁鲁 美国 2014 ©Seth

 

法国艺术家Seth与他的上海同行施政,因为在上海康定路一处拆迁工地联手创作的“废墟涂鸦”火了。而这些涂鸦作品引发热议之时,他已离开上海返回欧洲。目前,Seth正在罗马创作。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邮件专访时,七先生(Seth中文名)说:“非常乐见这次掀起的热潮。”他的理解是,“这证实了艺术是属于大家的,可以读懂的,应该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偏爱在世界各地老街区创作的Seth,也在回复中再一次表达他对地点与场景的看重:“地点似乎比作品本身更重要,是相遇给予墙画生命。”与他精心挑选的创作地点一样,生活在城市老城区的居民,对于作品也非常重要,甚至从头至尾参与他的创作。“一开始我和居民有很多交流,我从交谈中汲取灵感创作,然后在我作画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来看,会花上一段时间观察。这次更是如此。”

我画下街头随处可见的孩子

第一财经:回忆一下这次在上海创作的缘起?

Seth:当我发现一个地方,就会在这里汲取灵感,创作和此地相关的作品。我尝试诠释我的真实感受,这次的作品便是如此。2014年11月我受上海MD画廊之邀参加外滩18号的涂鸦艺术展,这期间发现了新天地后面的那个老街区,对我是巨大的发现和灵感源泉。于是我想回到上海,希望再次把作品带到上海老城区。

第一财经:很多人因为好奇而去欣赏和拍摄你的作品,社交网络上也有很多人喜欢和支持你的作品,有人去那里拍婚纱照,或者在你的作品前做一些行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你的作品,你接受吗?

Seth:我的作品都在公共空间,是给所有人的。如果人们能在我的作品中找到归属感,这就是我的创作初衷。艺术是给所有人的,需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对我非常珍贵。只要每个人尊重各自的付出就可以了。

第一财经:为什么选择童年主题?这些画作的想法从哪里来?

Seth:童年这个主题是可以触动每个人心灵的。在孩子眼中,会看到成人已经没有了的那种希望和天真。但是究其初衷,也是因为在我的旅行中,随处可见的街头的孩子们。

第一财经:你作品中的小女孩第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她与你本人的个性与梦想有何关系?

Seth:那是2003年,在一个巴西的贫民区。我开始画一些融入当地氛围的作品,不仅为人文景观创作,同时也为当地居民而作。我希望画一些能够让所有人理解的作品,尤其是居住在那里的居民能够感同身受的墙画。所以,童年成了我最偏爱的主题之一。

 

金边 柬埔寨 2012 ©Seth

 

让老街区的居民轻松愉悦一点

第一财经:你如何看与本地艺术家的合作?

Seth:我经常和一些当地艺术家合作。画画对我,其实是和人们交流和分享的借口。我喜欢去发现当地艺术家的手法,然后融入他们的技法和风格。这次我和上海本地艺术家施政合作,在一些作品中融入中国的古典诗歌和书法。

第一财经:你选择作画的地点,本身有一些强烈的东西吗?作品和环境有强烈的对比,你是如何和地点对话的?

Seth:我被中国民间文化强烈吸引,这也是我选择在这个几近荒废的老街区作画的原因,希望能为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带来令这个环境轻松愉悦一点的色彩。

第一财经: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你创作的反应和评价有何异同?

Seth:要看不同的国家,比如说在南美洲,他们的文化中就有请画家去画墙面和住所外墙的传统。城市艺术很自然地融入和被认可。而墙画在其他国家,更多地是一种新的发现。

第一财经:怎么看媒体和社交网络起到的作用?

Seth:我知道中国的社交网络对人们尤其重要,我也在准备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让大家继续关注我的创作。我决定开这个公众平台,是为了和大家及时分享我在世界各地的创作,和我一起全球旅行。

 

罗马 意大利 2014 ©Seth

 

我给人们留以想象空间

第一财经:你对公共艺术的定义?街头艺术常常被认为有抗议和叛逆的色彩,但是你的作品美丽、温和、感伤,你想传达什么?

Seth:我会先到我选择作画的地方,遇见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和他们交流。我的艺术是给公众的,是让大家能够参与的。我想我的创作在赠与居民的同时,也是带给公共空间的。

并没有特定的寓意要传达,更多地是带给观者思考,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和理解得到的共鸣来解读我的作品。我尝试去感动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我作品的第一观众。我喜欢我的作品充满各种想象。我并不给它们表象的注解,这也是我创作的人物都看不到面容的原因:给人们留以想象空间。

诗意地创作是我最感兴趣的。所谓诗意就是留有一些神秘的地方,虚与实,以及给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的空间。我并不想每次都去解释作品想具体表达些什么,这就是艺术的魔力所在。

第一财经:你也在画廊展出架上作品,与你的街头创作有何差异?

Seth:我的架上作品是对我墙画作品的补充。这种方式让我进行新的创作实验。所有在街头创作的作品都会消失。转瞬即逝的脆弱的美和诗意,将在架上作品的艺术展中得以保留和延续。

基辅 乌克兰 2014 ©Seth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