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在撤销国家计划委员会并成立“印度改革全国学会(NITI)”之后,印度政府8日举行了该学会的第一次会议,总理莫迪与来自31个邦的首席部长和代表参与会议,商讨政府发展议程。
鼓励各邦竞争
莫迪在会上提出“既合作又竞争的联邦主义”,以促进各邦之间的良性竞争为国家经济注入活力,展现出“改革狂人”重振经济的决心。
“让我们搁置争议,把重点放在创造投资、发展、就业和繁荣的良性循环,”在会议上,莫迪为团结士气把与会的各邦首席部长称为“印度队”。作为领导这只队伍的队长,莫迪的假想敌就是疲弱的经济,而他的战术只有一个——改革。
按照莫迪的设想,各邦政府应该本着“合作竞争的联邦主义”精神彼此竞争,并秉承共同发展的理念齐头并进,最终达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目的。莫迪称,NITI未来可能给印度带来历史性的转变,并且,各邦能共同决定国家发展大计。
撤销计划委员会
1月1日,莫迪力排众议,以妨碍经济发展为由撤销存在了65年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并成立了印度改革全国学会取而代之,亲自担任主席。在职能上,后者与前者相比更像是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的政策智囊机构。
资料显示,印度前总理尼赫鲁仿效苏联计划经济成立了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职责包括制定印度经济“五年计划”,统筹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象征,不过,近20多年来也成为印度市场化改革的绊脚石。
据媒体报道,莫迪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就对传统的计划委员会表示反感,上任伊始便对该机构进行权力上的边缘化,让财政部接管原本由该机构掌握的联邦政府支出决定权,国家计划委员会也因此首次缺席年度预算会议。
中央资助计划
莫迪呼吁各邦首席部长形成“邦邦合作”的模式,并与联邦政府携手,共同制定经济发展方案。吸引外界更多关注的是,莫迪在会议上还提出了对饱受争议的中央重点项目资助计划(CSS)的部分改革措施。
《印度快报》称,莫迪在会上要求NITI成立专门小组,研究确定目前价值超过3万亿卢比(约480亿美元)的66项中央重点项目资助计划的项目中,有哪些需要被搁置,哪些需要继续下去,而哪些则需要转移到各邦手中。
实际上,印度的中央资助计划模式的雏形早在1947年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就已经形成,当时的中央政府向各邦提供资金用于民生、教育、医疗等社会发展项目,二战后演变为“战后发展拨款”。但由于印度各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中受益程度也不同,不少邦对此表示不满。
“我们不再延续‘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寻求资助计划和各邦需求之间更好的匹配,”莫迪称。
虽然有了莫迪的表态,但不少邦的首席部长也直言不讳,要求中央政府给予更多资金扶持,并且让各邦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首席部长欧·潘尼尔塞尔凡(Panneerselvam)称,制定中央重点项目资助计划时需要注重灵活性,以适应各邦不同的需求和能力。
“我们认为,以前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各届政府根据资助计划向各邦分配资金时存在不透明,无标准和不确定的情况,应该彻底改革。”
北方邦首席部长阿奇里什·亚达夫(Akhilesh Yadav)称,政府在资助计划中重重设限,许多邦无法从中获益,政府应该放松管控并增加政策弹性,而且,中央资助资金分配时应该设置更透明化的流程,避免随意制定额度。
在会后的发布会上,印度财长阿伦.贾特利(Arun Jaitley)称,莫迪向各邦首席部长强调,除经济增长、投资和就业问题外,目前的重点还包括扶贫,地方分权,执政效率和启动项目的尽快落实。
印方表示,美方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做法“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5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美国试图迫使各国终止与俄罗斯的贸易,这一行为是“不合法的”。
特朗普威胁印度,要在25%的关税基础上再加码。
印度的进口旨在确保印度消费者能够负担可预测的能源成本,这是全球市场形势所迫的必然选择。然而,正是那些批评印度的国家自己却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
越南模组厂正在建设,主要服务IT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