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谁会千里迢迢背只马桶盖回家?
1月25日,仅有3万多粉丝的新浪微博吴晓波频道发表了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谁都不会想到,这篇主旨为探讨中国制造的文章,竟让日本一款原本不温不火的马桶盖卖到脱销!
这款售价2000元人民币,号称适合所有款式马桶安装使用的马桶盖究竟卖的有多火?
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长假,日本秋叶原的家电店店员称:“大概一个小时会卖50台(温水洗净马桶),一天要从厂商那里进货非常多次。”日本NEWS postseven将其走俏的原因归为吴晓波的功劳,他们在23号发布的报道中称,“虽然日本厂商在几年前曾在中国生产制造国温水洗净马桶,但是其认知度、普及率都很低。近些年,因为中国名人在微博的介绍,日本马桶终于掀起了浪潮。”
水土不服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日本的精工电气素来也以品质高端口碑极佳,但该款数度断货的马桶盖很显然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首当其冲的是电压。日本的电压110伏,而中国是220伏,想要在中国家庭里使用该款马桶盖,首先要解决电压问题。
最令那些千里迢迢背回马桶盖的人们心碎的是,因为中日两国水质的差异,漂洋过海的马桶盖用上几个月就“水土不服”了。
已经有人反映从日本带回来的马桶盖用了没多久就出现出水不畅的问题,经检测是水垢把出水孔堵住了。由于日本的水质较软,在加热、冷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多水垢;而中国很多地区水质偏硬,容易产生水垢堵住出水孔。因此在一些水质较硬的地区,这种马桶盖使用五六个月就可能被堵住出水孔造成故障。
国人得了“扫货失心疯”?
且不说出国一趟背只马桶盖回来的行为多少有些令人费解,这种逢出国必狂扫货的行为已经到了需要大家冷静思考的阶段,一财小编来给大家看一组中国人海外购物的数据。
据韩国旅游业界测算,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有13万中国游客访问韩国,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
春节长假期间,日本主力百货店的免税品销售额是去年春节期间的2到4倍,三越百货公司东京银座店春节前3天免税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4%。
去年8月,“德国之声”网站称中国游客在德国每次购物的平均支出600欧元(约合人民币4979元),出手之阔绰远超其他国家游客,中国游客在德国的消费程度相当于约10个普通人。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对于出境游的游客来说,各大免税店是不能不去的地方,无论是给自己买,还是为了亲戚朋友们开出的清单,都有好多张卡的额度等着去刷爆,那么如此多的东西到底要去哪里买呢?
贾露今年携家人一起前往东京过年,她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人超级多,传统的什么Q10、美白丸都买不到了,连花王的尿布也脱销了!”
2014年iPhone6上市时曾出现中国人全球扫货的奇景,新华网曾刊文称这是一种病,得治!
“这是一群热爱出游舍得花钱的游客。他们强大的购买力,为黯淡的世界经济增添了最亮的颜色。”媒体如此形容中国扫货族,他们所到之处,从奶粉、化妆品、皮具服饰,到钟表、珠宝,都被蜂拥争购,一扫而光。数字显示,2011年,每个中国游客平均在澳大利亚花了4.67万元,在美国花了4.47万元,在法国花了2.36万元。 2012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银联持卡人在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33%。
国外的东西真的又便宜又高质吗?答案有待商榷。
中国游客口中的“便宜”是与国内相比较的,在国内买一个Coach的钱能在美国买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但美国的商品销售在不同的州税率不同,新泽西州的鞋和衣服基本是免税,而Coach这样的包的税率是3.5%,而到了纽约州可能就是8%还要多。如果仔细比较算上税款,也许很多人就不会那么疯狂的消费了。
说回马桶盖,日本售价2000元人民币的马桶盖也并没有价格优势,国产品牌里千元级别的智能马桶盖比比皆是,进口品牌2000元价位的产品可选择性也有很多,为何一定要跑到日本扛一只硕大的马桶盖回来,还是等购买者冷静下来再给出答案吧。
随着中国自贸区的建设,以及中韩自贸区谈判完成,相信未来国人购物会更加便捷,希望今后大家出国扫货时能多一份理智与冷静,毕竟旅行时最重要的是风景,而非扫货。
(一财网综合第一财经日报、环球网、观察者网、腾讯大家、安徽日报报道)
日本将立即增加75%的美国大米进口量,并大幅扩大进口配额。日本将购买价值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包括玉米、大豆、化肥、生物乙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获得90%的利润。此外,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的对等关税。
为何会出现“历史性惨败”?石破茂能否留任首相?日本未来政坛又有哪些可能的趋势?一文了解↓
“三党执政”还是“在野联合”?
这是一个由改变人而改变社区,进而走出本地无限扩展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