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南延展版图,北京的“老大”,牵了上海“老二”的手。
3月1日下午,北京市场份额第一的房产中介链家地产(下称“链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确认,该公司已与上海德佑地产(下称“德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互相置换了公司股份,未来德佑品牌将逐渐淡出市场,链家将获得上海市场10%份额。
继今年2月并购成都最大的二手房中介伊诚地产之后,链家又一次“南征”。分析人士称,链家迈出北京大门、攻城略地,或与谋求上市有关,这家中介龙头今年的区域扩张,也将牵引整个房产中介行业进入“洗牌模式”。
德佑品牌将“逐渐淡出”
经过了28日的种种传言,1日上午,德佑方面通过官微对外释放了“合并”的消息。但对于如何合并,双方一直未给出具体细节。1日下午,链家方面向本报记者确认,德佑和链家互相置换了公司股份,计划共同打造中介大平台,具体合作细节,将于本周二(3月3日)在北京披露。
根据链家提供给记者的邮件回应,双方合并后,链家总裁左晖将担任总裁,德佑总裁邵非将担任新链家地产高级副总裁兼上海公司总经理,德佑管理团队将全面接管合并后上海业务,链家上海管理团队则调任其他城市。
除了人事安排之外,关于品牌和名称上的安排是,德佑品牌未来将逐渐淡出,融合期内使用德佑链家的称谓,让上海客户有个逐步的适应期,新链家品牌的使用时间很快敲定, 两家公司合并后,将用链家的网站进行运营,客户可以在链家的网站上看到原德佑和链家的所有房源。
“德佑品牌逐渐淡出”,这暗合了业内人士的猜测:双方很可能成立合资公司,由链家控股。
北京人很少听说德佑,上海人也不见得知道链家,但并不妨碍这场合作的关注度,因为在房产中介行业,它称得上是“大佬”游戏。链家官方数据显示,2001年以27人小团队在北京起步的链家,目前共有18000名员工,1800间门店,其中900余家为直营连锁门店,在北京市场份额近30%,数年蝉联北京市场第一。
德佑地产则是上海第二大房产经纪公司,其定位偏向高端。尽管较少在媒体前曝光,但经过13年的发展,该公司目前在上海有200多家门店,超过5000名员工。
“德佑在中高端领域无可争议的领跑地位,是链家在全国范围内、特别华东地区的扩张路上不可多得的盟友。”链家官方如是对记者评价自己的合作伙伴,称双方深度合作后,德佑能共享链家现有的线上平台,借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实现传统服务模式到房产O2O的转型。
“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相同的服务理念,共同打造中国最大的房产O2O生态圈,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不动产交易、租赁及周边服务,优势互补地将两家公司的平台效应扩大到最大化。”链家地产控股董事长左晖说道。
目前,链家的业务已经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南等经济区。链家方面1日下午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链家近30%业务量来自成都,10%左右来自上海,超过50%的业务量仍来自“大本营”北京。牵手德佑,构建以北京、成都、上海为顶点的三角平台,最好的结果,莫过于为将来进一步探底全国市场提供支撑,在稳固北京大本营的前提下,将业务触角向南延伸。
而在链家看来,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市场,各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但与北京不同,目前上海大多数二手房服务商的市场占有率都不足1%,这意味着链家有机会以上海10%的市场份额,击破上海势均力敌的行业现状。
虽然德佑品牌淡出意味着一种舍弃,但坐上上海市场“第一把交椅”,这无疑符合市场“老二”德佑的意愿。德佑总裁邵非对记者透露,两家合并会加大成为上海龙头的可能性。他还披露,今年新链家将继续通过收购中小中介扩大门店数量,借助资本力量做大规模。
曲线南征为估值?
实际上,早在2012年,链家就曾宣布进军上海,并通过收购等方式在偏郊区地段开设了10家直营门店,尝试以低端市场为切口撬动上海市场,但未能如愿。近年在南方城市发生过南方系中介负责人带头、多城联合抵制链家这只“北方猛虎”的局面,似乎是这种尴尬的注脚。
因此,如一位房产中介机构资深分析师所言,如果在北京的成功模式难以在其他城市直接复制,那么在“大本营”之外的华南、华中市场,收购或者与“地头蛇”合作,便成为了大概率选择。选择与德佑合作,意味着选择一个载体,注入品牌,间接覆盖上海市场。
一般而言,房地产行业的企业的区域规划,有时会与上市有关。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自身繁殖”的扩张模式,较难被资本市场看好,因此链家未来要冲刺上市目标,也需要转向“资本推动下的大肆收购”的方式。
“尽管不缺乏资金,但链家始终有上市的野心,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也将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利。通过并购类的方式扩张,是不少企业上市前冲刺时满足规模需求的手段。链家这一系列举动,可能预示着其正谋划上市,而其目前大力发展的O2O模式,也正符合资本市场的喜好。”克尔瑞(CRIC)研究中心傅一辰也分析称,在与德佑合并后,链家能获得其在上海的200家门店、500余家分行,以及旗下房源资料,由于德佑定位高端,其门店和房源大多位于中心地段,服务口碑也较好,能为链家未来上市估值加分不少。
针对传闻已久的上市一说,链家1日下午在邮件中对本报记者坦言:“关于融资,有这个计划,也正在推进,有了消息会第一时间公布。”
三种模式的“洗牌”
“南征”路上,链家并非只对上海感兴趣,“70后”掌门人左晖统帅的链家,早就有攻城略地之心。链家官网的公司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业务范围横跨华北、东北、华东、西南等经济区,并仍不断扩大服务区域。”半个月前在四川,链家也与当地最大的中介机构伊诚地产上演过“合并”戏码,以图成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与上海只是开始,这家公司最新的计划是,在2015年将进入8个新的地区,构建“全国房产O2O大平台生态圈”。
在写给德佑和上海链家员工的内部信中,左晖这样表述他的期许:“行业有两个巨大的机会在今天这个时点交汇,一个是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从一线到二三线城市梯次进入存量房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另一个是互联网和IT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行业,将会极大的改善消费者的体验和提升执业经纪人的服务效率。”他认为,这对房产中介而言,意味着两个巨大的机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北京中介“一哥”的野心,也将搅动整个行业格局,随着链家、德佑“合并”落地,房产中介行业的洗牌大幕有望在2015年拉开。
“百家混战已经接近尾声,并演变为三种运营模式之争,各自代表企业的力量不断壮大,形成鼎立之势。”在傅一辰看来,眼下中介的三种运营模式各有弊端,以中原地产为代表的传统模式重点发展线下门店,效率有限;以搜房为代表的转型后的线上平台,不设线下门店,通过APP等渠道收集部分自有房源,吸纳部分独立经纪人房源,以低佣金吸引购房者在平台进行交易,这种方式价格虽低但房源有限、难以培养信任度。
而以链家为代表的、采用打通线下门店和线上平台O2O模式的转型后的传统中介,傅一辰认为,相比门店,线上收益目前占比较小,O2O平台未来具体能导入的客源数量尚未可知。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三大模式之争,还是中介间的并购,均意味着行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将推动行业的进步。”傅一辰表示,这一轮变革才刚开始,但结果值得期待。
看起来是曝光房源的途径,背后实则“套路”不少。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
历经多年发展的医药电商行业,如今正到中场。一方面是头部电商平台不断放缓的增速,另一方面是抖音、小红书等兴趣电商的兴起,新的玩法和模式正在开拓。谁将重构医药电商版图?
200元或是安心门槛。
信任危机或将促使行业从技术竞赛转向安全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