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质量问题近期被频频被关注。3月15日晚间,山东一些工厂生产的“调和油”遭到央视3.15晚会的曝光。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央视曝光的应该是指“非标调和油”,这些油里加入的成分和符合国家标准的炼厂不一样,比如甲缩醛等。为了降低成本,部分调油商不断私自改变配方,甲缩醛等这类并不适合成为汽油组分的原料也被大量添加,而这样操作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化工调和汽油质量问题频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品质量升级的需求加大,各地对“调和油”的查处力度也在加强。业内人士指出,3.15晚会的曝光,或将促使政府部门加强监查力度,加速行业衰败进程。
“调和油”是什么油
调和本身实际上是汽柴油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环节,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炼厂以及山东地炼都会使用到调和工艺。
调和汽油主流原料包括催化汽油、MTBE、混合芳烃、石脑油(轻油)、C5、C9、芳烃汽油等。这类原料经过一定比例合理调配后,有些能达到国家标准。
央视曝光的“调和油”实则是一种化工调油。调查显示,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遍布着一些生产汽油的工厂,这里生产的93号汽油是把一部分90号汽油配上大量的石脑油、芳烃各种混合油料简单混合而成,年产量达五六十万吨,企业从中获取暴利。
张永浩表示,2011年时,中石化和中石油就已经明文规定外采汽油中不得含有甲缩醛。
记者了解到,非标调和油主要是会影响汽油的指标,对汽车的使用感受以及使用寿命形成负面作用。部分化工调和汽油的质量并不稳定,汽车长期使用后会对发动机、三元催化器等设备带来损害。比如,央视曝光的甲缩醛,主要用于杀虫剂配方、皮革和汽车上光剂、空气清新剂等,用多了会引起发动机爆震敲缸、汽门声音异常等问题。
非标调和油的原因最主要还是降低成本。以甲缩醛为例,张永浩告诉记者,它替换的是标准调和油中的MTBE(甲基叔丁基醚)。甲缩醛的市价是3000~4000元/吨,而MTBE的市价通常在7000元/吨左右。
卓创资讯认为,央视曝光化工调和油市场,关键不是在于“调”与“不调”,而是再度强调“油品质量”的重要性。化工调和油市场在最近几年已经处于一种恶性价格战的模式。为了降低成本,部分调油商不断私自改变配方,甲缩醛等这类并不适合成为汽油组分的原料也被大量添加,而这样操作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化工调和汽油质量问题频出。
非标调和油遭遇重创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山东垦利丰源化工有限公司是山东最大的调和汽油企业,其调和汽油年生产能力约为35万~40万吨。3月15日晚间,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执法人员即刻对该公司进行了检查。执法人员表示,一旦检测确定该企业确实通过添加甲缩醛等物质生产调和汽油并销售超过15万元,就涉嫌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行为。
记者获悉,不只是丰源化工,多家涉事的公司都已经在3月15日当晚被查封,电脑资料均被带走。
张永浩称,东营、滨州等地汽油调和企业绝大多数正在抛售库存调油原料,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而华东、华北等地涉及调油的企业也密切关注山东事态发展,汽油调和相关产品社会流通速度显著下降。
调查显示,非标调和油每吨售价在4500元左右,比相同标号的汽油售价便宜了近2000元,但一家小的调油厂投入仅需数百万元,利润空间较大。业内经常会把非标品调和油称作是“公开的秘密”,以山东为例,这些调和油通常会直接卖给一些民营加油站,比如位于安徽、湖北等省偏远地区的加油站。
但是,随着国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油品升级在近年来也已越来越被重视。中宇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4年间调和汽油市场份额呈现出整体下行趋势。央视3·15晚会曝光之后,3月16日,中宇资讯长期监测的山东调和油开工比例为44.4%,较上周五(3月13日)下降19.5个百分点。随之而来的是,调油原料生产商的产品消化可能也将受到冲击。
隆众石化分析师薛群表示,随着成品油质量升级脚步加快,原料价格跟涨,油品调和利润降低,多数企业已经停产转行贸易。2014年国家消费税政策改革,对油品市场进一步施压,利润空间锐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014年国内调和汽油产量骤减,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地区均有40%~50%的下滑。
AI产品成本的控制可以从最优性价比参数选择、硬件组合、数据预处理和小样本学习、自动化工具的使用四个方面发力。随着AI产品的逐步商业化,成本的重要性将逐渐显露出来。
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就此问题对该医院进行立案调查。目前,该案件正在调查之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严厉打击化工产品冒充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开展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
《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显示,由于分子量较大,EGF在正常皮肤屏障条件下较难被吸收,一旦皮肤屏障功能不全,可能会引发其他潜在安全性问题。
对于“无添加 ”“零添加”等营销话术不能简单一禁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