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疯狂的港股行情引爆了沪港两地投资者的热情,同时也给香港金管局出了个不小的难题——港元亦随着上扬,周四触及香港金管局强方兑换保证价7.75水平,甚至引发金管局入市干预。这引发投资者极大的关注,巨额资金腾挪带来的汇率波动,会否成为港股通扩容的阻碍?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今日发表网志,就近日港股火热,给股民三个投资建议:不要急、不用慌,以及机会无穷、风险常在。对于港股通额度连续两日用爆,他指出,监管当局一直密切关注市场发展,会在适当时机考虑扩容。
香港金管局于周四证实,其以1美元兑7.75港币的汇率出手购入4亿美元,而7.75已经触及了美元/港币的汇率上限。“由于港股近期行情火爆,港币的需求猛增,”香港金管局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其会继续密切监测市场动向。
继4月8日港股通首日当天额度用尽后,截止今日13:46,港股通今天105亿元额度再度提前用完。收盘时,沪股通今日额度仍是净流出,每日额度剩余179.79亿元,余额百分比为138%,显示由于卖盘成交高于买盘成交。
香港从1983年以来便采取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当前,汇率维持在7.75至7.85之间。金管局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水平时,从持牌银行买入美元;当触及7.85港元的弱方保证时,会卖出美元,从而让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以联系汇率7.80港元为中心点对称地运作。
近两个交易日,港股通单日105亿元人民币的单日额度已连续被全部用完,火爆异常。有消息称,券商人士向外界透露沪港通额度调整已在研究中,此前监管层已 召集券商召开过座谈会,探讨提升额度问题。但出现上述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预的情况,有市场人士据此推测,引发汇率波动的因素可能会对港股通扩容的进展构成影响。
此前市场对于港股通扩容的呼声渐强,而随着香港金管局在维持汇率方面承压,这会否推迟港股通扩容的进程?
有消息称,券商人士向外界透露,沪港通额度调整已在研究中,此前监管层已召集券商召开过座谈会,探讨提升额度问题,不过由于当时券商积极性不够,额度问题未有定论。券商人士表示,目前港股市场较为火爆,港股通已面临额度不足问题,提升额度需求较为迫切。
不过,出现上述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预的情况,有市场人士据此推测,引发汇率波动的因素可能会对港股通扩容的进展构成影响。
客观而言,港股基本面因素较此前并未出现重大变化,但近期政策方面的利好带来新的购买力,刺激投资者入市。相比于A股,港股市场估值较低,存在补涨空间,短期内上涨行情有望延续。
3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沪港通交易指引》,公募基金可借道沪港通投资香港市场。随后保监会发布通知,明确内地保险机构可投资香港创业板股票。上述新措施为港股增量资金带来巨大想象空间,结合深港通预期,给港股市场带来提振,资金“南下”趋势明显。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表示,近期H股表现抢眼一方面意味着外部环境的改善推升了外部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指向中国资本走出去阶段并不单纯提升本国投资结构及收益,其对外部市场也将产生重要贡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金融体量较大,资本项目放开意味着与对手方交换数量的同时也将输出投资风格。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当前香港市场的升温应该不会是“昙花一现”。
附:李小加网志
复活节之后的这几天,香港证券市场人气格外活跃,恒生指数连续大涨,市场总市值、交易总量和沪港通成交均屡创新高。在市场一片欢呼雀跃之时,我被投资者问到最多的问题是:
现在买入港股还来得及吗?
沪港通额度老爆满买不进去了可怎么办?
交易量放大后港股市场会否更波动?
我并没有水晶球可以预知市场未来走向,但作为沪港通大桥的诸多修桥者之一,我想给大家一点小小的投资建议。
不要急!
沪港通是一座长期开通的大桥,它是为未来十年、二十年而建的,不存在“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问题。你完全可以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安排准备好再从从容容地开始你的投资之旅。不必急于一时,更不必凑热闹。有价值的股票永远可以找到,但急于求成往往会徒增风险。要知道,如同在假日扎堆旅游一样,扎堆过桥很容易引起拥堵或者踩踏事件,也非常影响个人体验。
不用慌!
沪港通南北双向均设有总额度与每日额度,其主要目的是在启动初期确保平稳运营。这两天港股通额度每日下午就提前用完,让不少投资者因无法进场而困惑,也有不少声音呼吁能早日扩容。
在这点上,我也请朋友们不要慌,保持耐心,监管当局一直在密切关注市场发展,会在适当时机考虑扩容。我之所以对此有信心,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虽然沪港通这几天火爆,但经沪港通进出的内地资金总量还是非常小的。到目前为止港股通总额度仅使用了479亿元人民币(未包括4月9日的港股通交易),即19%。沪股通总额度仅使用1,157亿人民币,即约39%。而内地A股市场自去年年底以来,日均成交额一直保持在一万亿以上。相对而言,通过沪港通进出的资金规模实在非常有限。
沪港通的结算交收全程封闭,监管者可以全面监控风险。所有的交易行为都在交易所、结算公司的系统内进行,均有清晰记录。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资金并未无序地大进大出,买卖A股或港股的资金在股票售出后又沿原路返回主体市场。
如此封闭和透明的制度设计保障了沪港通可以在两地监管机构密切监测与审慎风控的前提下承载巨大的跨境交易。
机会无穷、风险常在!
沪港通开启了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也让崇尚价值投资理念的国际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占主导的内地投资者群体开始了“历史性的交汇”。这一历史性的交汇一定会催发出大量“化学效应”,开创一个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时代。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机会无穷,但风险常在。对香港投资者来说,新增的内地投资者为市场带来了活力和前所未有的交易机会。与此同时,双方在投资观念和风险意识上的差异也为香港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带来新的挑战与风险。如何在亢奋的市况中保持冷静和谨慎,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很多内地散户投资者来说,沪港通是他们投资海外的第一步,自然更需要谨慎。投资就像游泳一样,如果不下水,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但初学者第一次下水时往往不免要呛上几口水。因此,投资者一定要多做功课,谨慎决策,切忌跟风。
作为市场运营者和监管者,我们深知,不断攀升的交易量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我们会继续全力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我们也会时刻密切监察市场,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维护市场的有序运作。
沪港通的设计初衷不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发快财的机会,而是帮助中国早日实现国民财富的多元化国际配置,为大家提供财富长期保值增值的渠道。
我衷心祝愿每一位投资者谨记风险、投资顺利!
港交所CEO陈翊庭近期也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我们明显感觉到,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有所回暖。”
港股今天的繁荣景象得益于过去多年的持续改革。
通过超万亿元的IPO和再融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半导体产业链崛起,电路板、存储器方向领涨;军工、算力、消费电子、银行板块涨幅居前。稀土永磁概念股大幅回调,新消费、IP经济、脑机接口、创新药题材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