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万物生长》:拯救男人的女人们

第一财经日报 2015-04-24 10:05:00

责编:沈淑

在李玉以往的女性书写里,男性往往处在被蔑视的位置,到了《万物生长》,男性终于正常了,有正常的欲望和情感,甚至拥有了一种别样的魅力。

在青春片大行其道的当下,青涩、残酷、叛逆等一系列主题在被不断地改写和修正。在这股现象级的青春潮下,高票房的成功案例,使得众多导演摆起姿态,开始回溯或者想象起曾经的青春年少,但这些青春,颇多意淫和无病呻吟的成分,恰恰缺少了很多对青春本质内涵的发掘,叙事模式也是如出一辙,写出来的青春得不到普罗大众的共鸣。

显然,《万物生长》也是这一青春潮下的产物。但李玉作为一个以拍文艺片起家的导演,其影片还是灌注了一贯的风格特色。与原著戏谑、诙谐的笔触不同,李玉版本的《万物生长》似乎更加的内敛,将小说中青春期易躁易骚的神经,描绘得痴缠和纠结,带上了一些更加深入到青春期的原罪解剖,就如同影片中这些年轻人的专业一样。

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李玉的电影大都带有女性色彩,而在这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影片里,这一点则更为微妙地得以凸显。影片中充斥了秋水大量的独白和旁述,这种带有反思性的姿态,大都显示了秋水本人的自私、懦弱甚至是幼稚,而与其关系密切的三个女人,过去的小满、现在的白露以及将来的柳青,则似乎是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通过她们,秋水才得以完成青春成长的这一主题,而这一过程也暗合了对于一个男生成长的批判。

选男性作为叙述的主体,这在李玉的电影中倒是头一回。在以往的女性书写里,男性往往处在一个被女权主义所蔑视的地位上,到了《万物生长》,男性终于正常了,写满了正常的欲望和情感,甚至于拥有了一种别样的魅力。李玉选韩庚来演显然是一次有心计的冒险,在商业和艺术的道路上,李玉一步步地倾向了商业。开场的“重口味”用谐趣夸张的方式,摆明了是来营造视觉奇观眩晕观众,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那种影像冲击力。

用韩庚的思路也是一样,粉丝经济来回报票房,管你是实力派还是面摊派。好在李玉调教演员的功力还算高明,韩庚尽管长得越来越残,但当下的韩庚反倒是朴实、普通的就和身边的舍友、同学一样,而韩庚对台词、表情的把控,还算没有让人出戏。反倒是范爷,虽然每每想通过李玉的片子重新认识她,但这部《万物生长》里,范爷却的确仅仅是将生活中的自己简化到了银幕之上,毫无耀眼之感,完败于那个神经质的处女座齐溪的角色。

作为青春片来说,《万物生长》其实一点也不残酷,毕竟多年之后韩庚还是找到了艳丽的范冰冰。从这一点讲,《万物生长》倒是跳开了当下大多数青春片的叙事逻辑。《万物生长》里的青春本质还是爱情,饮食男女般的情感真实有烟火气,即便是白露对着秋水大喊:你都跟她吃饭了?那种对曾经坚信爱情,瞬间坍塌的不可思议,也是蛮能让人触动的。而此时,银幕前那些懵懂躁动的单身狗,又有多少人会暗暗反思,他们曾经爱情里的尴尬和虚伪,在那帮男生打群架的时候,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恰到好处地响起,这让银幕前的单身汉们情何以堪?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会写黄烂武侠的秋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让人痴狂的柳青。

电影的制作延续了方励、李玉、范冰冰铁三角的搭档,得以使李玉的风格充分地挥发和延续,所以吃这个路数的观众想必会很喜欢,毕竟那段蹦极和海边痴缠的镜头,在致敬中这些片段的确从形式上具备了一些情欲之外的韵味,似乎有那么些悠长的情感滋生其间。在视觉层面上,夸张的动画同样让人眼前一亮,颇具CULT范儿的视觉冲击跟医学院的气氛很契合。几个配角用怪异到“正常”的成长路径,诠释了一种生活的规则,虽略夸张却包含着真实。小林武史的配乐自然极其精彩,不知这是不是借鉴韩少《后会无期》博来的经验,对于传唱度很高的经典歌曲的编曲确实是需要功力的,但对于韩庚的唱功,我觉得我们还是去听宋冬野吧。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