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下午,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下称“拜尔医药”)在北京公布其2014年中国业绩:在中国销售额达到16.59亿欧元(约合13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市场在拜耳医药保健的全球各新兴市场中拿下最高的增长率。
2014年,拜耳医药处方药业务在中国增幅15%,保健消费品和动物保健业务分别增长26%和11%。
拜耳医药中国总裁康洛克在业绩发布会上承认,这一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慢性病管理的需求呈现显著增长,而这显著地刺激了拜耳医药在中国的发展。
拜耳医药的产品涵盖抗感染、肿瘤、妇科等多个治疗领域,目前在跨国药企种排名第三。
现阶段,拜耳医药在中国市场上市的慢性病管理产品包括心血管疾病药物阿司匹林和拜新同,以及口服降糖药拜唐苹,上述药品在各自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
2015年,60毫克剂量的拜新同将正式在中国上市,
而在所有慢性疾病中,血栓症给中国带来的治疗、经济及社会负担不断加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抗凝药物拜瑞妥已经正式在中国获批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年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2014年拜耳医药投入的研发资金超过23亿欧元,未来将在包括心脏病学、妇科学、血液病学、眼科以及肿瘤学。
《第一财经日报》在发布会上获悉,在拜耳医药擅长的处方药领域,目前共有57种化合物正在进行一期至三期临床实验,其中大约三分之一为肿瘤领域,另外三分之一为心血管领域;目前共有33项临床试验正在中国展开,这一数字相比5年前增加了50%。
1936年,拜耳医药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生产公家,生产包括全世界著名的阿司匹林止痛药等产品。
2014年3月,拜耳医药宣布投资1亿欧元用于北京工厂的扩建,使其成为拜耳医药全球最大的处方药包装基地。
2014年5月,拜耳医药150亿美元收购美国默克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同年11月,拜耳医药保健以3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云南滇虹药业,强化其非处方药物业务——在完成了对美国默克公司非处方药业务和云南滇虹药业的战略收购之后,拜耳医药保健的非处方业务成为全球第二的企业。
一季度B站业绩整体超预期,财报发布后B站美股涨超4%。
AI进化速递丨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有望迎来“排浪式”增长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认为,东南亚“双反”关税的落地对公司光伏业务不构成直接影响。
相较于传统金店,银行正成为年轻人的“淘金圣地”。
2025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