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QFII一季度再现大减仓 A股市场是否将迎来调整

一财网 2015-05-05 15:37:00

责编:罗懿

记者注意到,2007年5月初,多家QFII曾对当时气势如虹的A股行情密集发布看空观点,同时积极减仓,随后A股出现“5·30”大跌,今年一季度QFII再度减仓。

QFII一季度再现大减仓“5·30”暴跌前曾出逃

彼得林奇说:股市没有新鲜事,市场上今天发生的事,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也必将再次发生。

那么,最近不少投资者担心的“5·30”暴跌重演会不会发生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7年5月初,多家QFII曾对当时气势如虹的A股行情密集发布看空观点,同时积极减仓,随后A股出现“5·30”大跌,今年一季度QFII再度减仓。

“5·30”暴跌历史令人忧

2007年5月初,彼时A股刚刚经历一轮持续数月的大涨,上证指数当年3月到5月涨幅高达33%。

但随着指数上证综指高位盘旋于4000点上下,多家外资投行却发出一片看空之声。在当年5月14日于上海召开的里昂证券中国投资论坛上,多位参会QFII人士均认为,A股市场短期涨速过快。此前,里昂证券中国研究部主管刘炜已表示,包括里昂证券在内的不少QFII在减仓,当年5月之前的一个多月的累计赎回比例达4%到19%。

随后市场走势印证了QFII的判断。2007年5月29日,财政部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受此影响,2007年5月30日沪深两市重挫,上证指数跌281.84点;深成指跌829.45点,跌幅均逾6%,不计ST股和未股改股,两市有859只个股跌停。此后沪指调整近2个月,两度下探才恢复元气。

分析师:QFII未必看淡后市

分析人士认为,放眼当下,行情同样在强势牛途中,时间节点同样是5月初,日前又传出摩根士丹利表示A股将降温,建议投资者转战港股的声音。如此这般,不禁令人对5月A股走势多了一份隐忧。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QFII整体出逃明显。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的一季报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中,QFII现身前十大流通股东榜的次数超过200次,期末累计持股数量从去年年末的超42亿股减持到今年一季度末的约37.5亿股,共约减持4.5亿股。

在A股大涨背景下,QFII累计持股流通市值从2014年底的715.26亿元略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21.54亿元,增幅仅为0.88%。从单只QFII绝对减持金额来看,兴业银行(咨询 买卖)(601166)以逾百亿高居榜首。今年一季度以来,恒生银行大举减持兴业银行9.5亿股,套现金额高达136.39亿元。

不过,虽然部分QFII看淡A股并减仓,一些本土分析师却表达了不同观点,平安证券策略分析师房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短期市场波动会加大,但还未到出现调整的风险时刻,改革政策与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仍将使指数维持强势。此外,从增量资金入市的角度看,尽管新增开户数与融资余额连创新高,但新增基金份额增长刚开始加速,即场外增量资金从散户直接入市,开始向通过基金间接入市转变,风险也尚未暴露。

对于QFII减仓,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不必过度解读QFII在牛市中的减仓行为,外资投资渠道很多,他们现在减缓入市或离场都是正常的。且从今年一季度布局看,QFII一改专爱蓝筹股的习惯,入手不少小盘成长股,说明QFII很可能只是在阶段性调仓,而并非整体看淡市场走势。

在行业选择上,房雷建议投资者可适当关注国企改革、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相关板块的配置价值,还可关注“互联网+”等成长政策类资产。周期资产建议关注有色、钢铁与地产;对成长板块可关注新能源与环保,同时他还建议5月关注军工板块。(每日经济新闻)

 

大宗交易创历史新高 A股市场或将迎来调整

自牛市启动以来沪深两市一路上行,与此同时,大宗交易平台也忙得不亦乐乎。4月份,沪深两市大宗交易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而且卖方似乎急于打折“批发”股票,4月份平均折价率达到7.74%。虽然大宗交易量占A股二级市场的比例较小,但是通过大宗交易数据,也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市场。

从沪指走势来看,自2014年11月以来,月涨幅超过10%的有四个月份,分别为2014年11月和12月上涨10.85%和20.57%,及2015年3月和4月分别上涨13.22%和18.51%。在这四个月份中,大宗交易十分活跃,尤以2014年12月和2015年4月成交最多。具体来看,四个月份的大宗交易成交情况分别为:2014年11月成交41.11亿股,成交432.53亿元;12月份成交74.07亿股,成交742.78亿元;2015年3月成交64.93亿股,成交868.40亿元;4月成交82.67亿股,成交985.52亿元。

从大宗交易的平均折价率来看,2014年11月的平均折价率为5.31%,而后一直攀升,到2015年4月达到7.74%,为近期平均折价率高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卖方似乎是行情越涨就越想甩卖手中的股票。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约有六成大小非减持是通过大宗交易完成,可以说,大宗交易的卖方大部分是产业资本,现在大宗交易折价率持续上升,反映出产业资本在市场连续上涨的情形下减持意向十分明显,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产业资本对后市的谨慎。

上市公司高管的增减持数据或许也印证了这一点。2014年11月份至今,高管减持意向一直强于增持意向,特别是在2014年12月份净减持118.5亿元,2015年3月净减持133.53亿元,这两个月份恰巧是股市大涨的时点。

从历史上看,若以月份为单位统计,在2006年至2013年间出现的几次大宗交易量高点,分别为2008年12月、2010年11月和2013年12月,除2008年12月之后股市大幅上涨以外,2010年11月之后股市出现回调将近两个月,而2013年12月的走势与2010年11月如出一辙,同样连续回调两个月。上述市场人士表示,虽然三个样本并不能代表全部,历史也不一定会简单重复,但是大宗交易出现新高之后应该对后市保持谨慎态度。

同时,在股市处于相对高位的时期,大宗交易溢价成交比例往往出现下降。而今年4月大宗交易溢价成交比例仅为0.62%,与上月相比出现大幅下降。上述市场人士认为,溢价成交比例出现大幅下降,说明目前指数或许面临调整。

不过,国泰君安总部投资顾问副总监田青则表示,产业资本对公司自身的经营情况、宏观环境战略判断等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诸多不同,除了纯粹套现以外,投资者常常看到产业资本增持之后一到两年就出现市场底部,而减持过后则出现市场顶部,确实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但是,现在大宗交易的活跃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活跃的基础上,资本市场的活跃又是建立在诸多金融资本对未来改革的预期与股权投融资润滑实体经济需求的预期之上,不能以单纯的数据去轻易判断资本市场的顶部,更应该从公司是否有资本运作的倾向,或者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方向去解读,才更为透彻。(证券时报)

 

长江证券:印花税或三季度上调以提高财政收入

在《2万亿成交不是梦,牛市尚处半山腰-从交易成本看当前市场系列之一》中,我们提到采用年度全部A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TTM)除以月度A股交易成本构建利润可供消耗月数。该指标衡量了全体A股净利润能够支撑A股参与者耗费交易成本的月数。逻辑上,交易成本消耗掉上市公司经营的净利润后即会消耗A股参与者的本金。从这个逻辑上,该指标对行情会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首先确认交易成本。交易佣金这块,赌徒需要感谢互联网券商横空出世,某某宝直接把佣金从万分之八打到万分之2.5的水平。不过,鉴于各个大券商并未跟进,截至2014年3季度,平均交易佣金为万分之6.9,但四季度及后续将下行。我们暂且把交易佣金定为万分之五的平均水平。

印花税,目前是千分之一,只在卖出时单边收取。上海交易所还有额外的过户费,收费方式为成交股数的万分之六,由于过户费占比较小,我们暂且忽略。

因此,考虑到每笔交易均有买有卖,那么针对每日成交金额,我们计算交易成本的方法为,每日成交额*万分之五+每日成交额*(万分之五+千分之一),合并为每日成交额*千分之二。考虑到我们忽略了上海交易所的过户费,千分之二的成本实际上有所低估了实际交易成本。历史上的交易成本,我们跟随当时的交易佣金水平与印花税水平做相应调整。

鉴于股票代表的获取未来上市公司利润的凭证。不考虑分红的比例,假设A股参与者全部获得净利润,则这是能够给A股参与者带来的净收入。根据全部A股净利润数据与A股历史交易成本,我们计算得到利润可消耗月数数据。

A股热度尚为温和

我们在此系列专题之一论述了截至15年3月,利润可消耗月数为56.0个月,为06年11月水平,我们预判4月将达到41.6,为06年12月水平。

目前,4月成交量数据已可获得,达到29万亿,4月共21个交易日,因此日均成交量达到1.38万亿。

根据可以获得成交量数据与盈利数据,4月实际利润可消耗月数为41.33个月,略低于我们的预判,目前依旧处于2006年12月的水平,距离2007年5月19.52个月与2007年6月10.64个月依旧较远,整体而言,当前成交量仍属于较为温和的区间。若要可供消耗月数降至5.30前水平,考虑后续印花税由单边0.1%升至双边0.1%,则需日均成交量突破2.06万亿。

印花税成潜在开源途径,提升印花税概率较大

我们认为当前印花税单边征收0.1%的水平不仅在历史上是极低的水平,而且在当前成交量不断放大与国家降低实体税收后亟需开源的背景下,国家有极强的动力去提升印花税水平。印花税不仅仅是一种国家调控市场的一种工具,也能够成为国家短期提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江证券)

 

高位跳水或掀又一风险 主力调仓须静候

周二是新股申购日,市场预计冻结资金将达2.5-3万亿之间。如此巨大的抽血压力,自然令处于高位的A股"压力山大",周二两市股指高位纷纷大跳水杀跌,大盘亦在近两月来罕见的跌破10日均线,主力高位调仓、杀跌动作可见一斑。

从盘面来看,我们更可感受到主力杀跌血腥"一幕".周二两市跌停股再现,跌幅5%的股票也大面积增加,极大吞噬了投资者的利润。其中,创业板市值一哥东方财富高位大跳水,直接引发了业绩暗淡、筹码松动个股大幅杀跌,如数源科技、裕兴股份的跌停板,大智慧更是高位杀跌达20%;此外,前期涨幅巨大、利好透支类二线蓝筹也全线暴跌,上海电力触及跌停,百视通、中国中冶亦破位大幅跳水等,主力砸盘出逃可谓凶悍,而个股最大的利空便是主力出逃,其下跌往往快速而巨大。因此对涨幅过大、筹码松动、技术破位、逆势下跌与主力出逃个股,我们应尽快调仓换股。

资金大举调仓出逃、权重与题材共同下挫,说明当前高位市场筹码已大幅松动,经过周二大幅跳水后,后市主力或有更大面积杀跌与调仓动作。我们广州万隆认为,四月各大主要指数涨幅均在20%左右,市场短期积累了巨大的获利盘。在证监会加大新股供应引导股市慢牛、4月汇丰PMI创12个月新低、外资纷纷大举减仓下,短期涨幅巨大的A股确实面临着回调的压力。同时技术上,大盘若午后不拉回的话,则在日线上形成了一个小的平台跌破,这意味着股指前期单边上涨正式结束,短期调整正式到来,个股将呈现出更加剧烈分化走势。

不过,虽然股指高位跳水暴露了个股分化杀跌危机,但在牛市大格局不变下,大盘杀跌更能让我们挑选到真正的领涨牛股。我们认为,在股指高位跳水中,具有主力积极护盘与中报业绩大增双保险的个股,便是当前股指跳水中避风港,如好股互动中以下四大品种。

1,凡是涨幅没有到位的个股,这里杀跌便带来短线低吸机会,如石油板块异动拉升、中海油服逆势涨停等;2,凡是量能充沛,上涨趋势极强的股票我们都不应错杀,如电力板块频频大涨,国电电力连续涨停板;3,具有主力深度介入、且符合国家战略级题材的,我们均可大胆持有,如机器人概念王者归来,沈阳机床涨停再创新高;4,中报业绩大增、符合高成长且股价未大幅拉升类个股,此类股回调便是买入良机。(广州万隆)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