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一则“中泰签署泰国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人民网随后向中国驻泰使馆求证,得到的回复是“中国政府至今未参与此项目具体合作”。
人民网称,中国驻泰使馆发表声明称:“我们注意到了关于克拉地峡的消息,据中国驻泰使馆了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迄今为止没有参与关于此项目的研究和任何具体合作,也未就此问题发表过任何立场。”
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此事《南方日报》14日曾有报道,称中国和泰国在广州签署了泰国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
报道指出,按照规划,中泰双方将在泰国克拉地峡区域挖掘一条全长102公里的双向航道运河,沟通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与马六甲海峡相比,取道克拉海峡将航程缩短了约1200公里,可节省2到5天的航运时间。初步预估,此项目将耗时10年,投资总额达到280亿美元。
据记者了解,“克拉运河”构想的提出可追溯到17世纪,1677年,那莱王首次提出了修建克拉运河的想法,但直到200年后泰王拉玛五世(King Rama V Chulalongkorn)在任时期才真正完善了这个构想。随后,因为成本过高和战争等因素,陆陆续续的尝试开凿均宣告无果,除了大量调查资料和可行性研究外,工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直到2004年,泰国前总理他信再度将该计划提上日程。
《参考消息》19日的报道援引台媒“中时电子报”称,拟建的运河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具有破除美国封锁的战略意义。报道指出,中国大陆地区80%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局势紧张,和新加坡有密切军事合作的美国在“重返亚太”的战略指导下可能掐断这条重要通道,而克拉海峡一旦开通,将有利于摆脱困局。
新华社4月10日曾有过相关报道,报道称,中泰克拉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羿与泰方共同召开发布会,除泰国克拉运河投资建设外,双方还就曼谷新老机场轻轨投资建设、巴提亚乌达抛机场改建、泰国国际会展中心投资建设和NGV客车在泰组装生产等项目进行签约。
去年年初,曾有媒体吹风该项目已经处于启动阶段,由柳工集团、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牵头组件的筹划小组已经开始运作。随后,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称报道不属实,柳工集团“未与泰国克拉运河修建项目有合作计划”,并否认是该运河的“首席赞助商”。
截至记者发稿,柳工开盘震荡15分钟后拉升封于涨停板。徐工机械和三一重工均有6%以上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