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O2O要革传统家装市场的命,怎么做到的?

第一财经APP 2015-05-19 21:44:00

责编:陈南杉

家居商品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时需要线上的3D虚拟体验,即能够看到到自己购买的家居产品在家里摆设出来是什么效果。

不论是家居电商将线下体验店开在肯德基旁,或者是“液态店”让消费者动动手指就能逛,还是将线下门店进行“互联网化”,都在传递“互联网+”时代家装行业的一个重要法则:让用户近一点,再近一点。

“展厅”和“反展厅”现象

一家地板企业,将自己的门店开在离杭州西湖只有1公里的武陵广场,紧邻着肯德基,把自己的产品和其他木制品、瓷砖、门等放一块,让消费者看到自己的家会是什么样子。

做定制家具的企业也将自己的门店开在万达广场里,人们吃饭、看电影的时候,还能顺带逛逛这家充满未来感的家居店。

实际上,把线下门店当成线上电商的体验店,已经成了不少家装电商的选择。早在2011年,淘宝就与在北京建了一个“爱蜂潮”产品体验馆,把电商和传统家装行业做一个对接。不过,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这家店在开张仅数月后试水失败。

这次,电商线下体验店是从偏远郊区搬回了市中心。

大自然家居(02083.HK)董事局主席佘学彬对此这样解释:80后、90后不愿去30公里以外的郊区看东西,就喜欢去麦当劳旁喝咖啡。“我希望他们在天猫里面一看,马上去那边摸一摸,看看是什么样的材料就好了。”

尚品宅配创始人李连柱也信奉“哪里人多去哪里”。他在最近的正和岛东部论坛期间说道,这是因为到去年年底,进万达店的人已经达到50亿次,而他观察到的两种消费者是,一种宅在家,通过电商购物;另一种去购物中心,在里面待半天到一天的时间。

不过,也有人认为,家居商品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时需要线上的3D虚拟体验,即能够看到到自己购买的家居产品在家里摆设出来是什么效果。

数联中国董事长周建中告诉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他们在几年前就酝酿打造一个可以让房产商、建材厂家、家具建材商场、装修企业、家居设计师、客户实现共通共享的平台,目前他们的云设计平台上集聚了100多万设计师会员,客户不用再跑装饰公司、跑建材城,只要在他们的“液态店”上动动手指,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家装风格和家居配套产品,降低用户的设计体验成本。而所谓的“液态店”提供的是无处不在、如随意流动的液态水一般,模糊虚实、时空的概念,实现随时随地的交互体验,从而以信息技术标准化、数据产业化能力为基础,为传统企业实现多边联接、多维度连接,提供互联网时代的整体解决方案。

“将传统样板房升级成具有娱乐化体验的数字样板间,让传统家具工厂升级成生产数字化产品的新型工厂;将传统卖场升级成全面支持产业生态系统的液态数字化卖场,让装饰企业成为一切数字精装方案的实施者。”周建中说,他们的设计呈现是基于对产品扫描后的三维数据,例如一个沙发的前后左右、结构、细节都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有超过10万个数字化商品在数联中国的平台数据库中,帮助传统企业打通线上线下的数据基础,降低企业库存。不过同时,他们也在每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线下实体卖场,可以直接看到商品。

“一个人头上都有一片云,未来做家装的时候,把户型图上传上去,就可以看到装修效果图,”齐家网高级副总裁毛新勇认为,做好这片“家装云”太重要——打通硬装、软装、家具设计,通过3D云设计实现,让线上变成体验场所,让用户虚拟体验更真实。

交互体验拉近心理距离

毛新勇认为,家居电商线下门店的物理距离有多少并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是和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用数据解决如何和用户产生有情感的连接、互动、分享,同时增强线下的服务能力和配套融合的能力。

目前,齐家网的互联网门店在全国有40多个,尽管看上去像传统家装门店,但“此门店非彼门店”——“传统门店是物理意义上的,不是数据意义上的,没有办法跟云端进行交互。”

家装行业客单价高、决策性强,毛新勇将用户的家装消费决策分为几个阶段:学习、比较、体验、购买。

“三、四年前我们就在谈云、端、人三位一体怎么互动,和用户实际发生交互可以线上也可以线下,但是交互点是不一样的。”毛新勇说,线下是提供用户一个体验和购买的场景,线上做的是学习比较和询价,要考虑这个阶段线上如何进行互动,让用户认识到产品的价值。

“用户在线上看的所有内容在云端有记录,用户还没到门店我就知道他们要买什么产品、什么品牌的产品。凭着预约到线下进行购买体验,通过微信或APP签到,我们就和用户发生了信息交互,知道他在微信上有没有交流过,APP端有没有看过我的装修案例。又比如用户现在在一楼的一个卫浴店,接下来想去看某品牌的瓷砖,APP就会提醒用户这家瓷砖店在那里,到了这家店后,手机会接收到最新的优惠政策、报价、用户点评量最高的产品等。”毛新勇表示,这样的卖场致力于把所有渠道打通,进入统一的数据仓库分析加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