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600839.SZ)加快国企改革的传闻落定。据其6月3日晚公告,四川长虹的大股东长虹集团已变为控股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0亿元,其董事会外部董事多于内部董事,促进经营层的市场化管理,并将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
6月2日,四川长虹接到控股股东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知: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的长虹改革方案,6月2日,经绵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其名称已由“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虹控股公司”)。
更名后的长虹控股公司,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也做了相应变更。其注册资本从约8.98亿元,增加至30亿元。其经营范围也扩大了,除了制造、销售家用电器等原有的业务,还增加了投资、国有产权经营管理、电池、机械设备、数字监控、武器整机、酒店与餐饮等业务。
据了解,长虹控股公司是四川省确定的首批国企改革试点企业。改组后的长虹控股公司董事会目前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包括5名外部董事和3名内部董事(含1名职工董事)。赵勇为长虹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刘体斌为副董事长。
今后,长虹控股公司将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助力,加强战略管理、投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有资本价值。后续,长虹控股公司将重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
首先是规范和完善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外大于内”的董事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经理层由董事会按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
其次是改革投资授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控股公司自主经营的活力,适度调整扩大对控股公司重大投资审批权,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效率。
第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瞄准提升行业竞争力,以引进急需高端人才和激发现有人才活力为目标,实行高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第四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引入各类企业法人和战略投资者(包括非国有资本),推进产权多元化。
当前,互联网、物联网正快速颠覆原有的行业格局,家电行业面临市场和转型的极大考验。长虹控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将通过对传统国有体制与机制的转型变革,进一步明确控股公司定位,完善控股公司与下属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效率,激发转型动力和创新活力,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挑战。
2013年,长虹确立了“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新三坐标智能战略,全面开启融入互联网的转型,并从2014年开始,加快了智能终端的迭代升级。先后发布了基于家庭互联网的CHiQ电视、CHiQ冰箱和CHiQ空调。2015年,长虹又推出CHiQ二代电视,并发布了全球首款物联网手机,进一步完善长虹智能终端产品阵营。
长虹控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将紧抓此次国企改革契机,优化“智能设备+应用服务”的家庭互联网产业布局,构建智能产业生态。同时,推动长虹向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升级。
当前中央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原则上争取前三季度基本完成深化提升行动既定任务,最后一季度全面扫尾提升。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各地政府和企业正通过整合重组、市值管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等措施,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4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同比增加了21.8%,占到了投资总额的40%以上,在集成电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
目前,长虹电视用户终端的升级工作已全部结束,所有搭载了沧海智能体的长虹AI TV均已正式接入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