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金爵评委会主席、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
本届金爵奖评委:韩国编剧金希才、美国制片人罗恩·耶克萨、中国香港制片人施南生、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中国导演蔡尚君、中国演员郝蕾 摄影/任玉明
“我听说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参赛片水准,是历届最强大的。”曾凭电影《人山人海》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夺得最佳导演银狮奖的中国导演蔡尚君,在今天上午的“金爵奖评委见面会”上,开门见山地以金爵奖评委和电影创作者的双重身份期待本届参赛片的逐一亮相。
昨晚,在400多位中外电影人的见证下,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喧哗揭幕。2096部影片报名参赛,不但刷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历史记录,更以14部高质量的影片阵容考验本届金爵奖评委会的抉择。
当影迷们听闻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担当本届金爵评委会主席,难掩激动。萨金塞夫是当今俄罗斯影坛最受关注的大师级导演,被称为“新时代的塔可夫斯基”。去年,他的新作《利维坦》在奥斯卡、戛纳、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等电影节上获奖无数,他所执掌的金爵奖将有什么结果也颇令人瞩目。
第一次到访中国的萨金塞夫特地抽空到上海外滩游览了一圈,感叹中国“奇迹般的经济成就令人赞叹”。作为金爵奖评委主席,他早早召集诸位评委开会,也感觉压力颇大,“做评委主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每个人对影片的理解都有不同的方式,我期待能真正领略到电影艺术的魅力。艺术性是我衡量一部好电影的最重要的标准。”
萨金塞夫所带领的评委团队除了中国导演蔡尚君,还包括中国演员郝蕾、中国香港制片人施南生、韩国编剧金希才、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和美国制片人罗恩·耶克萨。
在七人评委席中,郝蕾谦逊自称“年龄与阅历都是晚辈”,第一次做上海电影节评委,她期望“不辜负电影同行,认真看每一部电影,有态度、有诚意地投入每一张票。”
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2000年就到访过中国,去年,由他执导的一部关于中国家庭与亲情的电影《夜莺》在中国上映,并代表中国参与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他担当评委有一种学习心态,“每一部电影,无论我是否喜欢,都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
一头银灰短发的香港电影人施南生,曾担任过第64届戛纳电影节和第57届柏林电影节评委,她手中诞生的《无间道》、《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电影,是香港电影的杰出商业片代表作。这位香港电影界的资深制片人在抛开“导演徐克的太太”身份后,成为最有独立精神的电影人,对她而言,做评委就是一个享受电影盛宴的节日,“我喜欢做评委,每天看电影、讲电影、想电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这次担任评委的各位电影人,都是很有性格的,我乐于跟大家分享对电影的见解,一起讨论电影。”按她的经验,一部优秀的电影通常会得到所有评委的一致好评,审美差异不会太大。最纠结的状态就是面对一些题材、叙事或拍摄上并不太出挑的电影,评委们往往见解不一,左右为难,而这个时候也是大家思想与观点碰撞的时机。施南生把电影视为一个国家不可忽视的软实力,“我喜欢伊朗电影,但从没去过伊朗,通过他们的电影,我看到这个国家的一些现实状况。中国电影的基因很好,很多人不是太有机会来到中国,如果中国电影更多地走出去,人们会对中国有所了解,让不同文化的人有交流。”
“电影作为一种常规的、主流的艺术形式,从来都是游离在规则之外的。”自诩有理想主义残留的导演蔡尚君一直认为,电影的功能之一就是要让人们看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现实状况,他并不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会对电影造成影响,“电影这门艺术,是在计算之外,思考之外的。没有思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在谈到未来想要挑战怎样的角色时,咏梅希望能够在一些能够帮助女性发声、探讨女性议题、关注女性处境的电影中出演。
6月21日晚,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颁奖典礼暨红毯仪式,《黑,红,黄》获金爵奖最佳影片。
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酱园弄·悬案》引发关注。片中有一幕是章子怡斗野猪,画面极富冲击力。这只野猪是由数字视效技术制作的。
他不甘于拍纯粹的商业片,于是就要从大明星身上挖掘一些没有人洞察得到的“小秘密”。
“电影行业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是本届上影节期间从业者频繁提及的一句话。与此同时,来自年轻电影人的创意和热情,又让很多人感受到,这些困难或许只是暂时的。